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2.
武钢二炼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同进行了武钢二炼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技术开发研究。为适应武钢二炼钢品种多、出钢温度高等特点,开发出复吹转焖溅渣护炉的炉渣调质及氮气喷吹等工艺技术,创造了转炉炉衬寿命15208炉的国内最高炉龄龄,同时复吹比达到100%,创造了复吹炉龄及底部喷嘴寿命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3.
武钢二炼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静波  喻承欢  刘浏 《炼钢》2004,20(2):5-8
叙述了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创新点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唐钢第一钢轧厂通过优化顶底复合冶炼工艺,应用"炉渣-金属蘑菇头"技术并加强底吹相关设备的维护,保证了透气砖的稳定长寿和良好的供气效果的经验,通过优化三座转炉均实现了转炉复吹与炉龄同步,最高复吹炉龄达到了17178炉.  相似文献   

5.
溅渣护炉工艺条件下转炉复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颖  蒋宏 《包钢科技》2000,26(4):20-2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复吹的元件和气体、溅渣护炉工艺对复吹技术的影响,论述了溅渣护炉工艺条件下如何搞好转炉顶底复吹工作。  相似文献   

6.
结合梅山转炉溅渣护炉的实践,从炉渣的特点、溅渣层的形成及保护炉衬机理、溅渣护炉工艺及参数选择等方面加以分析,对进一步提高梅山复吹转炉溅渣护炉的效果及溅渣护炉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复吹转炉用供气元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智勇  李林  于力  孟宪平 《炼钢》2005,21(1):50-52
介绍了复吹转炉用供氧元件的结构形式,重点论述了定向多微管供气元件的特点,并介绍了底吹供气元件制造技术的一些发展情况.对于溅渣条件下供气元件的防堵塞和热更换技术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中厚板卷厂转炉终点钢液w(C)一般为0.03 %~0.06 %,炉衬侵蚀严重且溅渣护炉效果差.进行了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物理模拟研究,优化了溅渣护炉工艺参数;炉渣采用改渣剂进行改质的热态实验,并在生产中正常应用,获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14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最高炉龄达到了22766炉,复吹比达到100%,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22766炉,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促进底吹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碳氧反应接近平衡,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邯钢公司邯宝炼钢厂260t转炉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复吹改造前后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底吹结构和溅渣工艺,转炉终点钢水的磷含量达到较低水平,钢水中氧和炉渣中TFe含量显著降低。在整个炉役期间,钢水中的[C]·[O]积都能达到较低水平。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溅渣和调渣工艺,可保证转炉炉龄和底吹供气效果同步。  相似文献   

11.
周亮  鱼洋洋  唐萍 《炼钢》2007,23(2):38-41
通过80t复吹转炉水模实验,分析了影响转炉溅渣效果的因素。研究了枪位、吹气流量、留渣量对溅渣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得到最佳的操作参数如下;实验枪位在75~100mm之间,底气流量为1m^3/h左右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济钢条件下,采用常规的铁水脱硫加转炉双渣的冶炼工艺生产低磷钢,很难将成品w(P)稳定控制在0.010%以下。基于转炉双渣大渣量生产试验,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冶炼过程脱磷效率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的双渣吹炼时间、过程温度和炉渣成分控制,大幅度提高了冶炼过程的脱磷效率。该工艺在9Ni、高级别管线(X90/X100)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成品w(P)稳定控制在0.006%以下,最低达到了0.004%,实现了低磷钢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生产实际状况,研究了转炉熔池内热平衡控制、碱度、渣量、渣中氧化性等因素对去磷的影响。并从动态模型系数调整、细化静态计算、碳-氧积控制、溅渣模型研发等方面研究了如何在保证复吹效果且不增加转炉终点氧含量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炼钢降低转炉终点磷含量,这些措施在该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讨论复吹转炉冶炼过程脱磷反应规律、常规转炉冶炼过程脱磷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转炉冶炼过程脱磷时机选择与合理控制机制。基于转炉脱磷热力学与动力学条件分析得出,底吹搅拌能兼顾渣-钢界面搅拌和控制脱磷温度,是提高脱磷效率的主要动力学手段。通过水模试验模拟渣-钢之间的传质现象得出,转炉底吹元件数量和底吹强度的不同组合与渣-钢界面间的有效传质存在合适的匹配关系,随着转炉底吹强度增加,底吹元件个数应适当增加。转炉长寿命复吹效果不但取决于合理的供气元件选型、数量、布置及供气模式,更要依靠科学的底吹维护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5.
西林钢铁公司炼钢总厂通过对底吹工艺制度优化,提高底吹寿命达到13000炉以上,保证复吹转炉的冶金效果,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郑颖  杨富强 《包钢科技》2000,26(1):14-17
介绍了包钢80t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使用状况,分析了冶炼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120t转炉上进行不同底吹供气强度和切换供气时间的全程底吹供氮试验,以及底吹介质相同时不同终点碳的质量分数对钢液氮的质量分数影响的试验,试验表明,全程底吹供氮对钢液氮的质量分数有增加的趋势,但增加量不大,约为4×10^-6-10×10^-6;底吹介质相同但终点碳的质量分数不同,钢液终点氮的质量分数相差较多。由于氮气与氩气相比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冶炼对氮的质量分数要求不苛刻的钢种时可以采用全程底吹供氮。但为了减少对钢液的增氮,在满足吹炼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底吹供气强度。  相似文献   

18.
复吹转炉炼钢过程数学模拟: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复吹转炉冶炼过程的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传输原理和反应工程学理论,建立了描述冶炼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有关参数.作为模型的关键,根据钢中各元素竞争氧化反应的Gibbs自由能估算了吹入熔池中的氧参与各元素氧化反应的分配比率.  相似文献   

19.
陈建梁  王庆祥  尹振芝  韩永峰 《炼钢》2007,23(2):42-44,49
研究和分析了涟钢1号顶底复吹转炉低碳钢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冶炼终点钢水过氧化比较严重,应适当加大底吹强度和尽可能减少补吹次数以求改善。结果还表明,当终渣碱度为4.5左右时,脱硫、脱磷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