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是轮胎生产企业用于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检测设备之一,本文分析了该类设备的用途及特点,并以国产XTI-1525A型全自动X射线轮胎检测系统为例与国外同类设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勇  王彬  宋永伦 《电焊机》2007,37(6):120-123
X射线底片缺陷计算机辅助分类是目前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底片信息的数字化获取、缺陷区域提取、特征参数设计与计算、缺陷分类和底片评定等内容.针对铝合金构件焊缝射线图像对比度低、边缘模糊、背景起伏等特点导致传统边缘提取及图像分割方法不能有效提取缺陷的现实,在图像处理时用背景相减、数学形态学等方法对缺陷进行了有效地提取,并根据缺陷特征参数进行缺陷的分类.对于线型缺陷(如裂纹)检测问题,由于其特殊的难度,对其检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X射线法检测GCr15轴承零件的回火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辉 《无损检测》1996,18(6):166-167
GCr15轴承零件正常淬火后根据不同要求一般在150~180℃温度范围回火2.5~3h,由于主客观因素,导致回火缺陷,主要表现为回火不足或回火过度,以致硬度偏高或偏低,前者,通常进行两次回火,再测硬度降,后者主要以硬度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来判定.传统方法具破坏性,对成品或不能破坏的产品的检测实为不妥.目前.轴承零件回火缺陷的无损检测尚无良法.回火缺陷是材料显微组织未达要求,而X射线衍射线形属结构敏感量.本实验拟探讨用X射线半高宽检测GCr15轴承零件的回火缺陷.  相似文献   

4.
5.
X射线检测图象中缺陷的自动提取和分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刚铁  王东华 《焊接》2001,(5):6-9,43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对X射线的自动检测和识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要实现X射线的自动检测和识别,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如何将缺陷信息从检测图象中正确提取和分割出来,这也是X射线自动检测和识别技术中的难点之一。对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就其今后的发展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数字平板式X射线检测的缺陷喷标系统设计。系统由数字平板X射线实时成像部分、软件缺陷定位单元、系统转换控制和自动定位瞄准喷射装置四个单元组成。逐步进行成像缺陷检查、软件缺陷定位、信息传递控制及驱动硬件对缺陷点进行喷标的过程。设计的系统结构简单、节省空间、定位精度高,标记点小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可广泛用于无损检测领域的缺陷喷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Fourier拟合曲面的X射线焊缝缺陷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强噪声、低对比度及复杂背景特征下X射线焊缝图像的缺陷检测问题,提出了去噪处理、焊缝边缘分割及缺陷检测的方法.用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和循环平移相结合的方法,对焊缝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同时对图像列灰度曲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提取焊缝区域.在图像预处理后,采用三阶Fourier曲线对图像列灰度曲线进行拟合并扩展到三维空间,构造出自适应阈值面,最后利用原图像与构造曲面三维灰度图的灰度值差异,准确分割背景与缺陷区域.结果表明,与传统缺陷检测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准确提取出焊缝缺陷,漏检率和误判率低,准确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8.
陈慧  姚恩涛  田裕鹏 《无损检测》2010,(9):684-686,690
大桥缆索的包覆层较厚,应用超声和漏磁方法在线检测其腐蚀和断丝时,难以克服检测效率低和提离效应的影响。针对该局限性,基于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利用X射线数字探伤仪沿缆索周向等分采集多幅图像。用MATLAB语言编程处理试验图像,研究了缆索图像的预处理技术,得到了腐蚀缺陷的识别、提取、腐蚀面积计算的方法,确定了缺陷的大小和位置。  相似文献   

9.
《铸造技术》2017,(5):1241-1243
介绍了钛合金铸件中常见的缺陷种类和形成原因,根据钛合金的物理特性和钛合金铸件的特点,论述了钛合金铸件无损检测采用X射线检测的必要性。通过试验数据和参考资料分析,提出X射线检测时应采取的工艺规范和注意事项,为进一步提高铸件制造质量提供了可行的检测依据和方法。对国内外各种铸件检测时采用的检测标准作了分析,发现我国目前钛合金铸件无损检测尚不完善,应尽快编制钛合金铸件专用X射线检测方法标准和验收标准,以满足我国各行业钛合金铸件质量评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X射线检测光纤缠绕缺陷及衰减系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对光纤缠绕线包进行检测。通过对传统射线仪拍摄的图片进行分析,验证了X射线检测光纤缠绕缺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检测方案。对单层光纤进行扫描检测,得出单层光纤的衰减情况:当入射光子波长为0.154nm时,单层光纤衰减系数为4.7/mm,其衰减周期为轴对称分布,且光纤中心对射线的衰减并不是最大的,最大衰减介于光纤边缘和中心之间。试验研究结果对光纤缠绕缺陷测试诊断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怡  徐新乐  张国珍 《无损检测》2008,30(4):223-225
详细介绍了引信装配正确性自动检测图像处理系统的构成、特点及其应用。系统通过对计算机图像采集和处理,对引信X射线图像进行自动检测识别,去除了检测结果的人为因素影响,实现了引信装配正确性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2.
图像增强技术在X射线探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兰  陈祯  梅林 《无损检测》2005,27(5):256-258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提高缺陷的检测与分类能力,在无损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介绍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射线检测图像增强的技术。图像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使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资料便于保存,并且可大大降低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3.
司春杰 《无损检测》2012,(9):71-73,76
纵波探伤是检测中厚钢板内部质量的主要方式。探伤钢板按不同标准、不同级别进行检测判定。对于钢板内部存在的缺陷,有些是标准允许的,有些则是纵波探伤技术性问题而无法检测出来。目前对缺陷的定性、定量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科研人员了解产品内部缺陷详细情况的要求。为此笔者阐述了探伤合格钢板存在缺陷的原因,及缺陷定性、定量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油气输送埋弧焊钢管生产中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鸿博 《无损检测》2006,28(3):133-136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口径油气输送埋弧焊管生产中的无损检测现状、检测设备和检测工艺技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宏雷 《无损检测》2006,28(6):299-301
介绍了射线实时成像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对实时成像系统与传统射线照相方法进行可靠性对比试验以及对试验的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在锅炉制造行业中射线实时成像系统与传统照相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数字化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了计算机辅助评级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设计了合适的图像差减方法,实现了射线检测图像中缺陷的有效提取;经过阈值分割和图像标识处理,进行了缺陷的特征参数计算及缺陷类型识别。结合射线检测结果评级标准的实施步骤,依据前述处理的缺陷参数及类型进行了等级评定。经过上述工作,得到了射线检测图像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评级软件,可有效提取出缺陷目标图像并进行量化分析,可按照不同检测标准进行检测结果评级。研究结果对于实际数字化射线检测的应用有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余朝亮 《无损检测》2010,(2):149-150,154
火电厂厚壁管道的焊接质量关系到机组安全运行。介绍了焊缝中间射线检验时胶片紧贴焊缝和胶片紧贴管壁两种透照方式的工艺特点。分析了不同布片方式对射线照相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不同透照方式对缺陷检出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某核电工程的建造过程中,由于部分支管内部不可达而无法按规范要求内部布片进行射线透照的问题,立足于RCC-M规范要求,从设计改进、施工管理、检验方法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一种基于Solidworks三维软件的参数化射线检验模型,对双壁单影透照支管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并对支管焊缝射线检验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射线检测小径管时,在底片上呈现的黑度差非常大,严重影响缺陷检出结果的可靠性。为此,对Ф42mm×5mm的16MnR钢管进行了射线透照参数的理论分析。通过试验,得出在曝光量不变、管电压变化时,以及管电压不变、曝光量变化时的射线检测对比试验效果。试验证实,管电压或曝光量不足都会引起胶片的曝光不足,导致影像黑度值降低;但是当管电压或曝光量过高时,将引起影像质量的降低,不利于缺陷的检出。只有当曝光量和管电压达到合适值,才能得到良好的细节影像,保证射线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付丽琴  韩焱  桂志国 《无损检测》2005,27(9):485-486,501
根据射线图像的特点,介绍进行射线图像对比度增强的常用算法,包括线性和非线性的灰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和修正等全局对比度增强方法,以及自适应局部增强方法.此外,针对射线图像的散射噪声,提出用同态滤波的方法实现对比度增强.试验证明,采用不同技术增强后的射线图像细节明显,层次分明,可获得更多的图像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