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组投运低压省煤器后,锅炉的烟气余热进入回热系统,排挤回热系统的抽汽返回低压缸,排汽量增加,从而引起汽轮机背压的变化。该文根据等效焓降理论,建立了背压变化的计算模型。通过某220MW机组的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220MW工况下,汽轮机背压上升0.29 kPa,背压变化修正后"等效焓降法"节能量减少0.19%,与"热力试验法"节能量更加接近。说明"等效焓降法"在分析投运低压省煤器节能效果中,还需要考虑背压变化对节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带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循环水余热供热的125MW热电联产湿冷机组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运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全厂发电功率为204.46MW,采暖供热量为221.83MW,其中热泵回收的余热量为49.73MW,全厂试验供电煤耗率为276.0g/kWh.若回收的循环水余热量用于新增市政供热,则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33.8g/kWh;若回收循环水余热量排挤原抽汽供热即供热面积一定时,与单纯抽汽供热工况相比,供电煤耗率下降7.3g/kWh.  相似文献   

3.
薛智 《发电技术》2018,39(4):373
为扩大600MW超临界纯凝机组的供热能力,达到热电联产的要求,研究了提高机组对外供热能力的几种技术措施,提出了退出#1、#2高压加热器,将原一、二段抽汽从再热冷段抽出以达到增大对外供热量的思路,并从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投入的影响、汽轮机高压缸末级叶片安全性、汽轮机轴向推力以及对经济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证明该改造模式可行,可供纯凝机组实施大流量低压供热改造时借鉴。  相似文献   

4.
皖能合肥发电有限公司#6机组是上海汽轮机厂第一台600MW超临界中间再热,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在原先设定的配汽方式下,部分负荷时,轴承温度和轴振均较高,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尝试通过改变配汽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300 MW纯凝机组供热改造为例,根据热负荷参数特点分别分析了采用再热冷段抽汽和再热热段抽汽2种不同的改造方案。通过水力计算得出,采用再热热段抽汽后经减温、减压向外供汽的改造方式,能够满足该用户用热需求。此外,通过本次改造,该机组在平均抽汽工况下可降低发电煤耗7.22 g/(kW·h),年节约标煤11 921 t,考虑节煤收益后,项目投资回收期为2.94 a,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船用汽轮机由于没有抽汽口设计,直接应用于海上小型堆热电联产不利于提高经济性,因此该文在船用汽轮机用于热电联产初始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多级加热进行方案优化的5个方案,建立了热平衡计算的方法,进行了产能比较,得出了提高产能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MW联合循环机组利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背压15.9k Pa时的低真空供热和抽汽供热提供相同的供热量53MW,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相对于抽汽供热增加机组发电量8.849MW。不同背压下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对机组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机组不同背压对热网水温升、热网水吸热量、汽轮机热效率、汽轮机热耗和影响汽轮机发电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000MW汽轮机组是我公司近年来的重要标志性产品之一。由于该汽轮机属公司首台产品,而且低压转子质量大、跨距长、平衡要求精度高,所以高速动平衡试验成为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就1000MW汽轮机低压转子平衡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结果及计算方法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α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α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  相似文献   

10.
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在对4台300 MW机组进行抽汽供热改造后,由于西安北郊地区用热需求的快速增加,原有抽汽供热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通过对机组进行低真空供热改造,将原本通过水塔排入大气的乏汽全部利用供热,大幅提高了机组供热能力,降低了发电煤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