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一种新的扩频序列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最佳相关信号,即伪随机屏蔽序列偶,研究了其变换性质和组合允许条件,运用这些性质和条件可以缩小伪随机屏蔽序列偶的搜索范围,提高计算机搜索的效率。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计算机搜索算法,搜索出若干长度的伪随机屏蔽序列偶。对伪随机屏蔽序列偶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伪随机屏蔽序列偶作为扩频码的性能在一些场合要优于同长度的m序列。  相似文献   

2.
在准同步CDMA系统中,使用零相关区(ZCZ)序列能够避免共信道冲突和多址干扰。提出了一种新的ZCZ二元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正交矩阵,利用扩展方法构造出的新的ZCZ序列偶集合,可以生成长度大于原序列偶的零相关区,不但序列偶长度增加,而且也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同时也能满足多用户系统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它的性能优良,适于作准同步CDMA系统的扩频序列。  相似文献   

3.
Logistic映射混沌扩频序列的奇/偶相关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分析了Logistic映射混沌扩频序列的奇/偶相关特性以及序列的有限长度效应对奇/偶相关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EOE Logistic映射混沌扩频序列的构造方法.理论分析表明,EOE Logistic映射有限长度扩频序列的奇/偶相关特性较原序列有所改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扩频通信中,扩频码的相关性直接影响到扩频系统的性能.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扩频信号形式-低/零相关区序列偶.依据扩频通信系统对扩频序列的技术要求,用遗传算法搜出40到50长具有一定低/零相关区长度的二元序列偶.构造出基于低/零相关区序列偶的扩频通信系统,同基于传统扩频码的通信系统相比,结果证明它具有比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将一种新的扩频信号形式——序列偶引入到扩频通信系统中。依据扩频通信系统对扩频序列的技术要求,用遗传算法搜索出40至50长的次优二元序列偶,发现存在几个性能优于Gold序列的序列偶。提出了基于序列偶的扩频通信系统的构思,对这种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同基于Gold码的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序列偶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某些方面优于Gold码扩频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6.
伪码是码分多址信号的基本组成,寻找具有良好相关性能的伪码是基于码分多址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信号设计中的重要环节。Weil码是一种基于勒让德序列移位相加形成的伪随机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且具有相对灵活的可选序列长度,将在GPS的L1C信号中得到应用。在提出伪码选择方法的基础上,对Weil码的产生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典型的伪码的理论相关性能和序列长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L1C信号采用的126个Weil码的奇相关和偶相关性能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10 230的序列长度下Weil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7.
基于交织的零相关区序列偶集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位序列的设计是交织法构造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核心问题.该文根据相关函数分析了移位序列的约束条件,并据此条件提出一种基于交织构造零相关区序列集的方法.文中通过选择不同基序列和满足约束条件的移位序列,能够得到具有灵活零相关区长度的序列偶.该文将此序列偶和正交矩阵相结合,构造出具有一定序列长度和数目的零相关区序列偶集.该方法扩展了交织法的应用,可以构造具有一定容量和灵活零相关区的序列集.  相似文献   

8.
靳慧龙  许成谦  王喜年 《通信技术》2009,42(11):222-223
文中利用并元变换的不进位性质,给出了一种构造最佳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族的新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用已知的最佳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族构造出更多的性能相同的新的最佳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族,如原最佳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族为长度为n,个数为q,则新生成最佳周期互补二元序列偶族的个数为qn,为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更多的最佳信号。  相似文献   

9.
基于交织技术,提出了三类二元及四元完备序列和序列偶的构造方法。分别利用二元完备序列、二元完备互补序列对和二元完备序列偶作为初始序列,通过合理设计带符号移位序列,基于交织获得了不同的二元及四元完备序列和序列偶。这些构造方法均可不断递归地进行,从而获得更多具有新参数的完备序列及完备序列偶。该方法通过引入带符号的移位序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标序列的相关性能,为序列的构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二元二值周期自相关序列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正交矩阵偶的概念,它是正交矩阵的一种扩展,尤其二元正交矩阵偶不受阶数应为2的幂次的限制。应用二元二值周期自相关序列偶,提出了一种构造二元正交矩阵偶的方法和一种构造正交序列偶集的方法,还提出了一种利用正交矩阵偶或正交矩阵结合正交序列偶集交织构造适于准同步码分多址通信系统应用的二元零相关区序列偶集的新方法,通过对二元二值周期自相关序列偶的选择可使构造的零相关区序列偶集获得高的能量效率,并可使集合的序列偶数量,零相关区长度及序列偶长度参数接近最大理论限。  相似文献   

11.
一种达到理论上限的新型扩频序列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准同步CDMA系统中,使用零相关区域(ZCZ)序列能够避免共信道冲突和多址干扰。应用序列偶理论,结合ZCZ序列的相关特性,定义了一种适用于准同步CDMA系统的新型扩频序列集———ZCZ序列偶集合。给出了该集合的理论限,并提出了一种构造ZCZ序列偶集合的递归法,该方法在初始序列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得到达到理论上限的ZCZ序列偶集合。结果表明,ZCZ序列偶集合是一种特殊的二元零相关区序列,它的性能优良,适于作准同步CDMA系统的扩频序列。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一种零相关区(ZCZ)屏蔽四元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的设计方法。基于最佳二元屏蔽序列偶和正交矩阵构成ZCZ屏蔽序列偶集,经过交织迭代得到ZCZ屏蔽周期互补序列偶集,进而利用新型逆Gray映射构造了ZCZ屏蔽四元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结果达到理论界限,进一步拓展了扩频序列的可选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互补序列偶的构造问题,得到了一种新的二元互补序列偶的构造方法,即由N长二元序列偶和M长二元序列偶来构造MN长二元序列偶。这不仅拓宽了二元互补序列偶可构造的空间范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此种构造方法来构造更长的奇数长二元互补序列偶,弥补了原有的构造方法只能构造偶数长度的互补序列偶的不足,而且对研究奇数长二元互补序列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郜蓓 《无线电工程》2014,(11):30-33
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扩频系统,影响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内多址信号的干扰。分析了采用Gold码的码速率异步直扩系统多址干扰,对扩展积分周期和单一积分周期均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码速率异步的Gold序列互相关函数不再具有三值特性;随着积分长度的扩展,互相关函数的统计值逐渐递减,即多址干扰减小;多址干扰与码偏移量大小有关,在某些特定码偏移量,积分长度为最小公倍数周期时,互相关函数接近为单值,而这些码偏移量正负对称出现;积分长度为单一周期时,多址干扰随码偏移量的变化趋势与扩频码长度无关;在相同码偏移量的情况下,随着扩频码的长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中,接收端采用PN码进行解扩,所以PN码的选取十分重要,而序列偶就是一种PN码,可以用于猝发式直扩系统扩频解扩。采用基于FFT的伪码捕获技术,使用Matlab仿真实现DSSS系统中序列偶同步;通过对比序列偶与GOLD码和m序列,得到序列偶自相关性能优于GOLD码,当系统处于较大正弦波干扰时,它的误码率性能优于其他的PN码。高扩频比优于低扩频比,当信噪比大于8dB时,误码率低于10^-3以下,扩频增益越大,误码率越低。  相似文献   

16.
在准同步CDMA系统中,使用零相关区(ZCZ)序列能够避免共信道冲突和多址干扰。通过应用序列偶理论,基于交织技术和一类最优ZCZ序列集中的移位序列,成功构造出了具有良好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的ZCZ序列偶集,不但可以生成不同的零相关区,而且使得序列偶集中的所有序列都循环移位不等价。仿真结果表明,它的性能优良,适于作准同步CDMA系统的扩频序列。  相似文献   

17.
多用户混沌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介绍了多用户混沌扩频通信系统原理,分析了Chebyshev,Logistic,Tent 3种混沌扩频序列的平衡性、相关性,建立了多用户混沌扩频通信系统动态可视化仿真模型,利用模型研究了这3种不同混沌扩频序列扩频码的初始值、信噪比、用户数以及截取的序列长度对系统误码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Chebyshev映射的扩频性能最好,Logistic映射次之,Tent映射最差,且这3种混沌扩频码的扩频性能均优于传统的扩频码。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直接序列扩频信号扩频序列估计算法在非同步模式下存在相位模糊的问题,提出一种倍窗口相参子空间投影跟踪扩频序列估计算法,通过设置两倍扩频周期长度窗口策略直接获取完整扩频序列,并通过相参合并的策略进一步提高估计结果的可靠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