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长江流域干旱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长江流域降雨总体偏少,其中长江上游基本正常,时空分布不均匀,中下游降雨明显偏少,流域大部地区干旱严重。梅雨期内,长江中下游集中性强降雨过程少、雨带不稳定,梅雨量偏少,除长江上以汉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外,长江干流和汉江来水均偏少,干流水位异常偏低。在通常出现年最高水位的7、8月份,长江干流却出现了少见的低水水情,寸滩、宜昌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干流汉口以下各站汛期最同水位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干流监利以上各站汛期最高水位侧出现在9月上旬。汛期长江干流三大控制站宜昌、汉口、大通最高水位分别为50.54m(9月8日)、23.52m(6月26日)、11.86m(6月29日)。从天气气候成因方面对长江流域干旱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气候背景变化的规律对旱涝趋势预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太湖及江淮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7月3日16时,太湖水位已涨至4.64m,将突破保证水位(4.65m);长江下游大通站水位涨至14.78m,超警戒水位0.38m并继续上涨,长江2号洪峰已经形成;淮河干流水位全线上涨。  相似文献   

3.
冯宝飞  张涛  曾明 《人民长江》2018,49(11):9-13
2016年7月长江中下游发生了区域性大洪水,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洪水过后涝旱急转,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9月份出现了历史同期严重枯水。为了探究此次枯水成因,总结经验规律,采用水量平衡法和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方法还原了2016年秋季枯水过程。对比分析发现,天然来水偏少和水库群拦蓄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位严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此外,针对2020水平年投入运行的水库群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汛末水库群蓄水对长江中下游来水的影响可能将持续加大且呈现常态化的现象,指出加强中长期水文预报技术与水库群联合蓄水研究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丁洪亮  廖鸿志 《人民长江》2010,41(12):13-15
三峡水库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关键性控制工程。2008年三峡水库建设任务基本全面完成,汛后试验性蓄水至172.8 m。2009年汛期,长江上游发生5 a来最大洪水,8月6日寸滩站洪峰流量达55 000 m3/s。通过三峡水库调蓄,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长江干流宜昌、沙市、监利等站水位均未超过警戒水位,荆南4河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湖北省的防洪压力,实现了三峡水库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初步发挥。  相似文献   

5.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的赣江、湘江和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已于四月下旬和六月中旬先后发生了两次大水,闽江于六月上旬发生了一次大水,长江干流川江段于七月初发生了一次大水。其中赣江第一次洪水有不少堤段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而赣江的第二次洪水和闽江的洪水,则都是有纪录以来的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川江段的洪水则是解放后最大的洪水。今年的洪水,特点是在发生的时间上比一般年份来得早,赣江、湘江的第一次洪水就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处长江、淮沂沭泗下游,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回顾“九五”期间,每年也都遭受洪水干旱台风灾害。1996年受“9608”号台风影响,长江干流扬州仪征以下普遍超过历史最高潮位;1997年遭受“9711”号台风袭击,长江干流常州魏村以下潮位再次超历史,沿海部分潮位也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998年长江发生1954年以来的全流域最大洪水;1999年太湖流域和固城湖、石臼湖发生超过历史最高记录的大洪水,同时长江又发生了建国后第二位大流量的大洪水,淮北地区发生了历史少见的严重干旱;2000年淮北地区上半年发生特大干旱,汛期受12号台风影响,盐城、连云港、淮安等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暴雨,响水县最大24小时降雨量821mm。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全省军民团结拼搏,取  相似文献   

7.
2020年6~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同期多年平均值增加约30%,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7月份出现最高洪水位,部分江段最高水位排在历史前3位。2020年洪水具有水位涨势迅猛、最高洪水位高、高洪水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分析形成高洪水位的主要原因有:梅雨期长、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前期河道偏高水位筑底,叠加中下游干流区间突出洪水;上中下游多场次洪水遭遇叠加;下游顶托严重,洪水宣泄不畅。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1 来水情况及采取调度措施 由于2001年汛后至2002年年初淮河上中游地区长期干旱少雨,淮河上游无来水,致使1~2月份洪泽湖长时间处于死水位以下,3月份起,随着淮河干流来水量增加,洪泽湖水位逐渐回升,至5月初蒋坝水位上涨到12.10m,5月底达12.90m。进入6月份以后,随着水稻大栽插用水量的增加,水位持续下降,6月22日蒋坝水位下降至11.87m,为当年汛期洪泽湖最低水位。6月中旬至8月下旬,由于淮河上中游地区多次出现大到暴雨,淮河干流连续发生两次较大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过去五年的防汛抗旱工作1998年以来的5年,是防汛抗旱工作不平凡的5年,我们经受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和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的考验。1998年,长江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二位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发生了20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1999年长江中游发生了仅次于1998年水位的洪水,太湖发生了超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2002年汛期长江中游干流的部分河段及洞庭湖区发生了超过保证水位的较大洪水。此外,台风、中小河流洪水和局部山洪灾害也比较严重。与此同时,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持续干旱,波及29个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0.
一、水情 1999年6月下旬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多次发生强降雨过程,各支流洪水频繁发生。长江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湖区水位大幅上涨,沙市以下各主要水文站自6月30日起相继超过警戒水位。宜昌站最大流量为57600立方米每秒,中下游干流最高水位接近1998年。沙市站最高水位44.74米,超过1954年水位,比1998年最高水位低0.48米;监利站最高水位38.30米,仅比1998年最高水位低0.01米;汉口站最高水位28.89米,居历史第三位;九江、湖口两站最高水位分别为22.43  相似文献   

11.
2000-2003年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位持续偏低,接连创历史最低水位,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哈尔滨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历史数据,统计1949—2003年发生的历次拉尼娜现象,分析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历史最低水位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得到发生拉尼娜现象是哈尔滨春季最低水位偏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春季干旱与拉尼娜现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6月份以来,我国南方局部地区连降大到暴雨,太湖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杭嘉湖河网地区出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长江的一些支流也先后发生较大洪水,长江干流水位攀高。洪水发生后,有关省市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广大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运用各种防洪工程科学调度洪水,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3.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长江中下游连续发生两次强降雨过程,7月1日长江形成2017年第1号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全线超警,发生了中游型大洪水。为减轻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避免莲花塘站超保证水位,7月1~3日,对三峡水库进行了城陵矶防洪补偿调度,将出库流量由27 300 m3/s减至8 000 m3/s。对2017年汛期三峡水库对城陵矶进行防洪补偿调度后,水库泥沙淤积、荆江三口分流、坝下游河道冲淤与崩岸以及长江中下游洲滩淹没等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度实施后,显著减轻了洞庭湖区及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有力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制定科学调度方案、进一步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需定量评估不同驱动因子对鄱阳湖水情演变的影响。采用一系列水文指标表征鄱阳湖水文情势,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鄱阳湖水位,通过情境对比分析长江干流流量、鄱阳湖子流域入湖流量以及地形变化对各水文指标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流量是鄱阳湖7—10月份月平均水位降低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为52%~67%,对年最高极值水位的拉低效应明显,对年最低极值水位起到一定的抬高作用;地形是鄱阳湖12月—翌年3月月平均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为92%~185%,对年最低极值水位的拉低效应明显。最后对鄱阳湖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提出一些建议:优化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根据实际情况将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适当提前;加强鄱阳湖子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在三峡蓄水期间增加五河泄流;规范采砂。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汛期,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暴雨,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偏高,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洪峰流量70000m3/s和56000m3/s的复式洪水过程,经长江防总科学调度,三峡水库及时拦蓄了洪水,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沙市站水位未超警戒水位,取得了巨大的防洪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与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长江流域多条支流发生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出现了1987年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三峡水库、汉江安康水库发生了建库以来的最大入库洪水。2010年洪水与1998年洪水具有相似之处:长江支流多处出现超历史洪水;中下游干流水位高于多年同期,前期中下游洪水过程较为接近,出现上、下游洪水遭遇的情况。但也存在明显差异:2010年洪水不及1998年洪水遭遇恶劣;2010年洪水上游控制站洪峰高于1998年,但洪量不及1998年,中下游控制站洪峰水位、超警站点数量、超警历时、洪量均不及1998年;2010年洪水为长江上中游区域性较大洪水,1998年洪水为全流域性大洪水。对于2010年洪水,若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不拦蓄,长江中下游干流将出现仅次于1998年的严峻防洪形势。  相似文献   

17.
长江鄱阳湖问题的原因及湖口建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实际资料分析了近年鄱阳湖环境面貌剧烈变化的原因和湖口建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鄱阳湖汛后提前干枯主要是长江上游水库群改变了河川径流节律,减少汛后水量,使河湖提前入枯和河道大幅冲刷,全线汛后水位平均降低2~4 m(湖口2.76 m),径流减少是主要原因;鄱阳湖大量采砂已经破坏了入江水道的自然水力顶托机制,使枯季(2—3月)湖区(都昌)平均水位降低2 m,这是鄱阳湖连续出现极低水位的原因;鄱阳湖流域水库拦截和长江汛期洪水减少、湖水位降低和持水量减少等,也使近年8—10月湖口入湖和出湖流量大幅度减少,加剧了湖区汛后水位降低,特别是鄱阳湖七河尾闾干旱。上述变化已经对湖区生态环境和周边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鄱阳湖基本自然特征没有改变。湖口建闸是可控制湖区汛后水位消落和抬高枯水位,但是建闸隔断江湖,对洄游鱼类生存、鸟类生境和湖区环境影响很大;长江受三峡大坝隔断后,再在湖口建闸将严重肢解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使长江生境多样性彻底丧失;而且建闸还将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水位降低,改变河湖面貌,降低环境容量和河口抵御咸潮能力。解决鄱阳湖问题应该在长江流域层面统筹寻找对策,建议严格坚持三峡工程规划确定的主要防大洪水原则,适当调整流域总体规划,提高湖区流域水利工程调节能力和增加汛后补水,修复鄱阳湖入江水道,加强鄱阳湖及周边适应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人民长江》2021,52(12)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1998年的罕见大洪水。基于现有资料,对2020年大洪水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冲淤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沙和三峡水库出库泥沙明显增多是造成宜昌至湖口河段河床冲刷量偏小的原因之一,同时中下游干流洪水顶托严重,减小了宜昌至湖口河道的输沙能力;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涨水较快,易造成河道泥沙落淤,汛后退水慢,河道泥沙得不到有效冲刷。湖口至江阴江段水面比降大,加之河道含沙量低,造成冲刷量偏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规律和未来冲淤趋势预测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入汛以后,长江中游及其以来南地区多次出现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降了暴雨或大暴雨。暴雨导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干流下游大通站为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第二大洪水,湖口,九江及支流沅水,资水,信江等站洪水位都突破了历史最高记录,受暴雨洪水影响,洞庭湖,鄱阳湖等平原区和一些支流山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导致不少民垸溃决。  相似文献   

20.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夏秋连旱,沙市站水位创历史最低,低枯水水位流量变化引发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系列问题。利用2009~2022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实测资料,对沿程各站断面变化、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趋势、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代表站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呈右偏趋势,同流量下水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沙市站下降幅度最大,宜昌至城陵矶段河道冲刷强度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调度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保障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旱情防御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