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缔合聚合物是一种具有抗盐、抗碱、抗剪切和抗温等性质的新型聚合物。通过室内实验对比,分析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浓度及矿化度对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缔合聚合物溶液体系在无碱或无表活剂条件下,单独增加碱或表活剂浓度,粘度变化较小,在碱和表活剂的协同作用下,体系粘度有显著上升。碱和表活剂浓度固定时,缔合三元体系粘度会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加三元复合驱协同效应驱油体系在油层中的有效驱油运移距离并提高最终驱油效果,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不同浓度的碱和表面活性剂在含有聚合物的溶液里面,两者对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粘度影响很小;碱浓度对粘度影响在碱浓度小于0.5%之前十分明显,但大于0.5%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针对聚驱后开展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油水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配制的三元体系具有较好的粘度优势,能够降低聚合物用量;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抗硬水、抗吸附性能,缔合聚合物三元体系界面活性范围较宽,稳定性、乳化性能较好,缔合聚合物在三次采油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氨基硅油制备过程中粘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兵 《应用化工》2007,36(2):176-17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硅烷(KH-792)为原料,用KOH作为催化剂,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二甲基亚砜(DMSO)为促进剂,采用本体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氨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对其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促进剂、催化剂和封端剂用量等对反应体系粘度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h,催化剂为有效成分质量的0.12%,促进剂为有效成分质量的1.0%。  相似文献   

5.
在三元复合驱技术中,碳酸钠和表面活性剂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具有低成本和易操作等特点。但碳酸钠浓度对三元体系的粘度、界面张力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碳酸钠浓度对三元体系初始粘度、粘度稳定性、界面张力、体系中细菌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明确了碳酸钠浓度对三元复合体系初始粘度、粘度稳定性、界面张力以及体系中细菌的影响程度,为三元体系精细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类油层聚驱后二元复合驱现场试验中。体系粘度损失率较大的现象,对体系中所含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水及与其相关的油田三种菌、方案浓度、阳离子等因素进行了考察。不同批次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显著,体系粘度稳定性主要受油田三种菌、水质和阳离子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通过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的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3种化学剂在二类油层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HPAM最先突破,碱和表活剂随后一起突破;各类驱油化学剂间色谱分离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HPAM与表活剂、碱与表活剂、碱与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碱、表活剂与HPAM 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随渗流距离增加而延迟,同时也增大了色谱分离程度;渗透率较小的二类油层比一类油层色谱分离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实验分别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和岩心渗透率对三元体系注入压力的影响,三元体系注入压力与纯聚合物体系一样,注入压力随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岩心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还深入研究了水中阳离子对聚合物体系和三元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有一价阳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三元体系的注入压力低于同浓度聚合物的注入压力,而在有二价离子(Mg2+)存在的情况下,三元体系的注入压力要明显高于同浓度聚合物的注入压力,原因是Mg(OH)2与聚合物发生团聚,颗粒粒径增大,堵塞岩心。  相似文献   

9.
孙钟利 《人造纤维》2014,(1):24-26,23
粘胶粘度是生产粘胶纤维的非常重要的工艺指标,其直接关系到纺丝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文章讨论了在粘胶制备过程中影响粘胶粘度的各种因素,包括纤维素浸渍和粉碎过程对粘度的影响、老成过程对粘度的影响、粘胶中纤维素浓度和含碱量对粘度的影响,以及在生产中的具体表现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水质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处理后的污水质量较难达到油田注入水标准,导致配制三元体系粘度大幅降低,使三元采出污水无法充分利用。为此,本文针对三元采出污水处理站外输污水,采取过滤、曝氧、过滤曝氧、紫外杀菌或者加碱等多种方法处理,探索改善三元采出污水水质、保证配制体系粘度性能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当三元体系配方中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2%、0.3%和2000mg/L时,用上述各种方法处理前后对比,三元体系粘度分别提高5.3mPa·s、3.7mPa·s、13.1mPa·s、3.5mPa·s、12.9mPa·s。加碱处理方法可使三元体系粘度稳定性最好,其次是过滤曝氧方法,90天时,三元体系粘度分别为28.7mPa·s和23.8mPa·s。综合分析采用加碱处理工艺,可使三元采出污水有望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李国桥  纪海龙  刘杰  闵洁  郝金生  孙琦 《广州化工》2011,39(18):74-75,92
界面张力是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重要指标。从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碱浓度、聚合物浓度、水质矿化度以及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表面活性剂、碱浓度下,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矿化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很大。0.30%S(表面活性剂)+1.2%A(碱)+1650 mg/LP(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单因素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实验,研究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和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保留率为60%时,单因素Na~+含量达到350 mg/L,单因素Ca~(2+)或Mg~(2+)含量达到100 mg/L左右,单因素S~(2-)含量达到6.5mg/L,单因素Fe~(2+)含量达到0.5 mg/L,确定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顺序是Fe~(2+)>S~(2-)>Ca~(2+)≈Mg~(2+)>Na~+,一方面,少量的还原性离子S~(2-)、Fe~(2+)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影响较大,另一方面污水中非还原性离子Na~+、Ca~(2+)、Mg~(2+)含量较高,对疏水缔合型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庆油田弱碱三元驱工业化推广应用中存在问题和实际需求,进行了弱碱三元体系影响因素研究及其性能特征评价。结果表明,与强碱三元体系相比较,弱碱三元体系与原油间界面张力下降速度较慢,第45~60 d后界面张力才能下降到10~(-3)mN/m数量级。碱、聚合物间与表面活性剂色谱分离较大,碱与聚合物之间相对较小。在三元体系黏度相同条件下,随碱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即界面张力降低,三元体系与原油间乳化作用增强,附加渗流阻力增大,传输运移能力变差。随三元体系黏度增加,中低渗透层分流率增加,液流转向能力增强。随三元体系界面张力降低,高渗透层洗油效率提高,剩余油饱和度降低,水相渗透率增加,渗流阻力减小,分流率增加,液流转向效果变差。在岩心非均质性和界面张力相同条件下,随三元体系黏度增加,三元驱采收率增大。在岩心非均质性和黏度相同条件下,随界面张力降低,三元驱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增幅增加。在黏度和界面张力相同条件下,随岩心非均质性加剧,水驱采收率降低,三元驱采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间协同效应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需要对三元复合驱体系对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以大庆油田为研究对象,以静吸附理论和分子自由表面能为理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分别研究不同三元复合体系的组成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复合体系相较于Na_2CO_3复合体系能更快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但相同碱浓度条件下Na_2CO_3体系动界面张力最低值明显优于NaOH体系,Na_2CO_3体系可以在更长的范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界面张力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先降低,达到最低值后,又逐渐上升。界面张力与聚合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多元缔合体系汽-液相平衡的热力学模型,并用其计算了缔合体系水-甲酸-乙酸、水-乙酸-丙酸、水-甲酸-丙酸及甲酸-乙酸-丙酸在760mmHg下的实验液相活度系数。活度系数的计算值由Wilson方程或McCann方程给出。由相应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数据对三元体系的沸点及汽相组成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能较好地同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非均质较强的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2007年在喇北东块开展现场试验,历经7年,阶段提高采收率达20个百分点以上,中心井区含水降幅在25.4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井组间见效差异较大。本文以井组油层发育状况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发育状况井组的聚类分析,明确油层发育状况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按油层厚度、渗透率极差、含油饱和度等相关因素,评价各因素对井组见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手段,分别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的剪切稀释性和黏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属于幂律流体,并回归出了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数学模型。在黏弹性研究中,当聚合物浓度变化时,当耗能模量大于储能模量时,体系呈现黏性为主。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震动频率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逐渐从黏性向弹性转变。当表面活性剂含量相同,聚合物浓度不同,碱含量不同时,随着碱含量的增加,三元体系逐渐表现出只有黏性。但是,当聚合物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碱含量或表活剂增加,三元复合体系从黏弹性逐渐表现出偏黏性。  相似文献   

19.
从普遍适用的热力学关系出发,对Eyring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一个新的修正Eyring粘度模型。对三元体系液体混合物粘度的预测结果表明,与McAllister二维三体模型相比,修正的Eyring粘度模型预测结果较优,因此其修正更为合理,更具工程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7,(7):52-54
目前,三元复合驱已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的主要开发技术,三元驱可分为强碱三元驱及弱碱三元驱。强碱三元驱技术的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就研究情况可知,强碱三元体系中的强碱会与地层中矿物质产生化学作用,生成碱垢,对设备损害大,不利于后续开采,因此有必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弱碱三元复合驱上。为了完善和解决弱碱三元驱油体系与二类油层的渗透率适应性关系,通过使用激光光散射法测量弱碱三元体系中的聚合物的分子流体力学直径,以分析弱碱三元体系与二类油层渗透率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