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经验告诉我们,滨水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城市功能升级、城市系统的改进,给城市带来全新的环境形象。基于镇江北湖滨水区复兴中心城区的目标,北湖滨水地区的规划研究从观宏、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上,探讨了滨水区发展的效能与适宜途径,提出可操作性的项目为基础,保证了社会各界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性,促成“发展滨水区就是发展城市”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2.
王军华  刘宗强 《山西建筑》2009,35(31):25-26
研究了济南市小清河滨水区的更新规划,进行了空间区位和交通区位分析,探讨了该更新规划与上位规划的联系,介绍了具体的规划层次,以完善城市滨水区规划,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功能交界区是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而城市中央滨水区域则是城市"都市生活"的核心区域。在功能交界区的滨水地带向中央滨水区过渡的过程中,滨水区域凭借便利的交通及优越的自然环境,往往成为城市功能角色转变中最大的区域,也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最具动态性、最难控制的区域。研究以聊城市徒骇河两岸近十年的规划发展为例,分析规划动态性的成因,探究规划动态管理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为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原则、景区性质及发展目标,探讨了城市空间布局、景点设计、植物配植规划、防洪规划、交通规划等规划构思,论述了河道整治和滨水地带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黄浦江在上海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依次分析了上海越江隧道建设在探索期、起步期和发展期的背景、意图和技术水平。从设施建设、交通运行与需求、交通量变化特征等方面剖析了现状越江隧道发展与城市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越江隧道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以什么主题来打造城市滨水区,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是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分析滨水区建设发展趋势入手,以广州城市滨水景观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对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进行分析,对通过不同的规划主题概念,形成不同的滨水区帚观特色,创造独特的滨水景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长期以来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城市河流开发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传统滨水文化的失落,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环境亟需进行更新改造,本文以赤峰市锡伯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划为例,通过整合周边地区的城市资源,加强与城市背景相融合、改善城市环境、把赤峰锡伯河塑造一个具有安全、生态景观格局的城市滨水区;编织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滨水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形成一个体现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特色滨水区。  相似文献   

8.
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问题与城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只有将交通运输规如与城市土地利用相结合,减少交通量,并组织良好的交通运输才能使交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曹妃甸生态城的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以交通导向发展和位置策略的规划理念为基础.在城市系统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大力发展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运输网络,减少机动车出行比例。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滨水区逐渐成为城市开发和更新的热点,不当开发与河流生态环境、水文支撑能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显露,使设计师们深刻认识到滨水区规划实施的复杂性。文章以无锡蠡湖滨水区为例,通过GIS分析技术,在剖析蠡湖滨水敏感地段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发展约束基础上,结合数据对蠡湖滨水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区进行科学判定,为适宜性滨水城市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滨水区是城市最宝贵的发展资源,重视滨水区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其环境水平的改善,对人居质量、城市形象、城市经济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京杭大运河穿宿迁城而过,如何定位其功能,把握其空间形态是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与机遇。规划以综合的区域化视野角度,力求准确把握滨水地区发展定位,通过研究滨水地区城市功能模式以及多层次的空间形态策略,对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规划进行了一次实际可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光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为湘潭市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带来了契机。以湘潭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为例,分析了湘潭市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提出"枢纽为核,通道为骨,整合与控制并举"的综合交通发展战略,通过对外交通设施、中心城区道路网、公共交通专项、中心城区静态交通等各子系统的整合与控制,形成包括枢纽、通道、物流园区、骨干道路网络构成的城市骨架、城市功能布局与用地开发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奠定了建设"两型社会"的生态格局,提高了资源有效配置,构筑高效畅达的、绿色一体化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热潮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关系、设计原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中的水域空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之一,国内外的许多城市都有滨水区域.作为典型的滨水城市,武汉市有着大量的滨水空间,如何复兴滨水区对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城市触媒理论,着重以汉口沿长江的滨水地带的触媒要素的分析,提出武汉市汉口滨江城市发展的城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住宅区设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我国城市滨水区建设的热潮为背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滨水住宅区与城市滨水区的关系、设计原则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进一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可步行性定量化研究进展,借鉴国内外城市可步行性建设经验,基于步行性的视角,提出城市滨水区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滨水区规划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滨水区作为国内外城市的历史起源和形象窗口,面临着可持续更新和转型发展的多重挑战与困境。在众多世界名城滨水区更新实践中,美国西雅图市籍借“转型再生”为核心的更新规划实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可持续更新发展范式。通过解析西雅图滨水区历史演化历程和现状发展困境,进而基于更新规划和实施两个层面,从“定位重构、功能缝合、交通再塑、环境更新、生态修复、文化再生、实施体系、管理机制”八个方面深入解析了西雅图滨水区可持续更新范式的构成。其次结合国内城市滨水区的发展现实,从“功能转型重塑空间活力、交通重构联动区域发展、保护更新完善生态功能、公私协作提升管控效能”四个维度探讨了我国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更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滨水慢行活动与机动交通共存并进的背景下,二者的组织方式深切影响着滨水地区的长远发展。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通过由平面到立体视角的解析归纳,从调整沿岸街道断面与线形、优化滨水道路交叉口节点、改善机动高架桥下部空间、下沉滨水区快速机动交通、上抬滨水区慢行活动平台和创建多层退台式亲水基面等6个方面,对城市滨水沿岸道路交通的合理组织提出策略参考与图解模式,以促进滨水空间人车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概念的阐述和城市滨水区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开发目标,总结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更好地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