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区块2007年11月-2009年10月部署了125m井距二类上返注聚井,2009年10月-2010年6月,为配合二类油层SⅡ10-SⅢ聚合物驱油,A区块水驱油水井大批量封堵工作陆续进行。本次封堵工作借鉴以往封堵原则及完善方法,制定出适合A区块二类油层注聚区水驱注入井的封堵做法,通过对非二类油层加强注水,尽可能的减少了二类油层注聚对水驱油水井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配合二类油层注聚区水驱注入井的封堵原则及具体做法,保证了水驱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在"十五"初期开展了多个二类油层聚驱矿场试验,喇南一区上返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该实验为基础,紧密结合油层性质,根据实验三年的注采动态变化,探索了二类油层的合理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总结了适合二类油层的综合调整方法,并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为研究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大面积推广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由于距物源近,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油层性质与已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试验区差异较大。为研究非均质厚油层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应用的可行性,2008年在北东块开展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试验效果明显,从动态反应看,三元试验区视吸入指数在前置聚合物段塞下降较快,而后逐渐变缓,下降幅度高于二类油层聚驱;产液指数在前置段塞和主段塞阶段降幅较大,产液能力与聚驱相当;含水降幅高于聚驱,井组间含水降幅差异大;复合驱主段塞阶段采出程度高,阶段采收率高于聚驱。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与一类主力油层相比,油层厚度相对较小、渗透率较低、非均质性明显。针对油层发育非均质特点,利用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进行剖面调整及原油驱替,其关键是确定不同渗透率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起封堵作用的相关参数,研究高浓度段塞大小及段塞组合。本文根据实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对现场注聚参数进行优化,达到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三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重点试验项目,试验区2011年计划投产,通过对试验区新钻32口油水井测井数据分析,研究了试验区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并与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区高Ⅱ1-18油层条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对比。结合聚驱试验参数设计及经验,可以为三类油层三元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降低二类油层聚驱成本、提高聚驱效率、改善开发效果上取得新突破,需要深入研究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不同油层可注入的最大聚合物体积;研究了不同聚合物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给出了不同油层条件下最佳注聚体系,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编制、指标预测及注采跟踪调整提供依据,最终提高二类油层聚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可行性,在对北东块强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层系组合优选的基础上,利用原井网开展弱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虽然强碱三元复合驱注入端结垢程度较轻,注入井没有明显结垢现象,但对井况影响较大,采用机械封堵工艺开展下返试验时,封隔器密封率较低。本文利用压力计压差法和吸水剖面法对注入井层系封堵状况进行判断,对确定封隔器不密封的注入井进行重新除垢和封堵作业,解决了封隔器密封率低的问题,为投注化学驱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地质研究是油田精细开发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即将开展的北东块一区聚合物胶体直供试验区块油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了试验区油层发育状况、隔层分布状况,并根据试验区油层水淹状况,分析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试验区聚驱后萨Ⅲ4-10油层动用程度较高,剩余油分散,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较大,因此,通过油层条件分析可以,为试验参数设计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见效规律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主力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技术已经成熟,二类油层聚合物驱与主力油层聚合物驱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见效规律也难以把握。因此我们通过室内研究,不断深化油藏地质认识、总结动态开发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聚驱控制程度为核心,以限制注聚对象、细分层系、优化注聚方案为主要内容”的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总体开发原则;得出二类油层见效规律与主力油层相比注入采出能力低,井点间受效不均衡的新认识。为二类油层大面积推广应用及产量接替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由于受井筒变形等条件的制约,在不能下封隔器等大直径工具封堵油层的前提下,采用填砂封堵油层或配合其他技术措施封堵油层,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场施工中。由于该工艺操作简单,能很好的保护油层及套管,因此研究油水井填砂工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以来,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实现了由工业性试验向工业化推广应用的转变,但在工业化推广过程中,对二类油层精细地质认识不够清楚,缺乏分阶段跟踪调整方法,区块及井点间受效不均衡、层内及层间动用状况差异明显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深入认识了北一二排二类油层的地质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明确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调整技术及措施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分注及油水井措施改造的方法减小平面、层间、井间差异。分注后油层动用状况提高6.2个百分点,油水井措施改造后,注入井平均日增注19m3,采出井平均日增油9t。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在注聚不同阶段需要加大改造力度,分层注聚和调剖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扩大了波及体积,对改善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类弱碱三元试验结合试验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层含水饱和度高、采出程度高的油层条件和开发状况,在方案设计中突出"流度控制、剖面控制和参数匹配",对前置聚合物段塞进行流度设计,设计注聚前调剖,依据分类井组设计三元段塞聚合物浓度,最大程度发挥三元体系作用;针对试验化驱初期的主要矛盾,及时进行跟踪调整,保持注采能力,均衡注入剖面,保持注采平衡。通过优化调整,试验初步见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注入压力升幅大,流度控制能力强;动用程度高,剖面控制能力强;分类井组匹配参数可以实现有效注入;含水下降4.0个百分点,基本按数模预测运行。  相似文献   

13.
萨中开发区为保证二类油层三次采油开发效果,需要对二类油层开发层段内的水驱油水井开采层位进行适当封堵。本文从封堵厚度、产量影响、可采储量影响、两驱干扰影响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整段封堵方法与分期封堵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优创部分选择性封堵方法,并对北一、二排东部萨Ⅱ1-9油层水驱井网进行封堵设计。相比整体封堵对厚度、产量的影响减小,在保留了边界位置注采关系的完善、三次采油正影响的同时又避免了水驱开发对三次采油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已累计开展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先导试验5项,取得了提高采收率4.8-10.2个百分点的较好效果。为了明确开发规律,结合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实践认识,定量描述了聚合物驱不同阶段开采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明确了不同阶段产油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5.
特高含水油田二类油层聚驱全部采用高分高浓的注入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相比发育较差,存在部分的非河道砂体,3-4#站约1/3井出现注入困难,部分井吸水剖面严重不均匀,吨聚产油明显低于一类油层等现象,理论研究表明:段塞式交替注入不仅可以降低化学剂费用,同时可以明显提高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效果,于2011年4月在3-4#站开展了不同分子量及浓度的交替注入试验,这在特高含水油田开发还属首次。通过两年试验表明,在保证高浓度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了降低注入压力,降低聚合物用量,保证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二类油层工业化区块基本地质概况,采用数值模拟二类油层各区块聚驱开采特点进行对比,重点对采出程度进行分析,改善聚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为以后不同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优化布井方式确定合理井网密度一直是油田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已投产的聚合物驱区块布井经验表明,聚合物驱布井方式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和采液速度,决定了注入周期、见效时间、见效程度、接替稳产时机,最终影响采收率提高幅度。因此,合理的布井方式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优选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布井方式为研究目的,分不同井距对研究区块的砂体控制程度、聚合物控制程度进行分析,结合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驱数值模拟,优选出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合理井距范围,最后通过分析对比三套布井方式确定出了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最合理的布井方式。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二类B油层平面上相带变化复杂,砂体规模差异大,油层厚度发育不均,聚合物驱过程中开发效果差异较大;通过研究二类B油层聚合物驱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影响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主控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精细综合调整措施,有效改善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油产量已占喇嘛甸油田总产量的30%。而搞好二类油层注聚对保证聚驱产量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针对注入工艺不适应、注入指标符合率低、生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变常规管理为精确管理,实现精细控制,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干粉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中分子量聚合物高低浓度交替注入,进一步改善注入状况,在保证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降低聚用量15-20%的目的,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