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化工园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体系的建设内容。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体系的全面建设,可以提升园区防范和应对各类环境、安全事故灾难的能力,降低园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类安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国内外化工园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体系的建设内容。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体系的全面建设,可以提升园区防范和应对各类环境、安全事故灾难的能力,降低园区发展所带来的各类安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雨排系统是化工园区重要的基础设施。回顾近年化工园区水环境污染事故发现,污染物扩散至外环境的主要载体为园区的雨排管渠及防洪排涝河道,园区雨排系统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对化工园区雨排系统的环境风险防控缺少强制性的措施要求和相应的标准、技术规范,导致环保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手段,园区规划阶段协同机制的不健全也增加了后期监管的难度。为有效防控化工园区雨排系统的环境风险,建议国家和地方尽快出台强制性和统一性法规标准,优化园区雨排系统,同时加强园区及企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山西省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环境风险三级防控措施、雨排水系统及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系统建设等山西省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建设对策,为有效提高园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与新形势下化工园区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肖云 《中氮肥》2023,(6):74-77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得到大力发展的化工园区承担着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重大责任,如今化工园区更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园区化工企业的生产特点注定了园区和园区内企业都是环境风险管控重大使命的担当者。为此,通过事故案例阐述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的识别及其重要性,以园区内企业实际生产装置为例探讨企业开展的环境风险识别与管控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并指出园区环境风险识别与管控的关键和工作重点,以推动化工园区向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我国化工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化工园区的建设:编制好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化工园区建设应突出重点和特色;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化各园区间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园区低碳经济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加强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空前而快速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断推动下,化工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众所周知,化工业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问题也就出现了,那么积极探求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的方法成为当今各级相关部门的紧要任务之一。都在寻找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化工园区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对规划园区的布局以及土地利用进行调整,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不得不说,此种方法将成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化工园区的风险特点,从产业布局及环境准入、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环境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等四方面提出了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可以为化工园区管理部门统筹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提高环境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促进工业园区的科学建设,保证园区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针对规划环评阶段存在资料缺乏问题,本文以某化工园区为例,针对园区规划方案存在的潜在突发性环境风险,建立了基于信息扩散法的突发性环境风险区划方法,对规划区内主要的突发性环境风险源的风险信息进行有效扩散,得到突发性环境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规划实施后,突发性风险值最高的五级区域面积12.7 km2,常住人口6 102人,突发性风险值高的四级区域面积10.9 km2,常住人口3 930人,风险值居中的三级区域面积9.8 km2,常住人口2 895人,风险值低的二级风险区域面积12.0 km2,常住人口7 443人。  相似文献   

10.
汪林 《广州化工》2014,(21):6-8
针对规划环评阶段存在资料缺乏问题,本文以某化工园区为例,针对园区规划方案存在的潜在突发性环境风险,建立了基于信息扩散法的突发性环境风险区划方法,对规划区内主要的突发性环境风险源的风险信息进行有效扩散,得到突发性环境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工园区规划实施后,突发性风险值最高的五级区域面积12.7 km^2,常住人口6 102人,突发性风险值高的四级区域面积10.9 km^2,常住人口3 930人,风险值居中的三级区域面积9.8 km2,常住人口2 895人,风险值低的二级风险区域面积12.0 km^2,常住人口7 443人。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我国化工园区发展迅速,园区内重大危险源众多且分布相对集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为降低园区系统安全风险需开展园区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发布评价导则,结合部分省市已发布的关于化工园区安全评价方面的导则及多宗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案例.综合对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的理解,探讨了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应包括的内容,推荐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际国内化工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代化工园区的"一体化"规划建设模式:提出并分析化工园区中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分析我国化工园区公共政策的构成;重点阐述化工园区规划作为园区公共政策,其编制内容应如何进行引导和制定园区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2月,工信部发布《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针对化工园区规范发展出台的首个综合性指导意见。《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严禁在生态红线区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内建设园区。化工园区要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应经过专家论证,并报送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入园项目要严格把关。《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入园项目评估制度,组织专家对项目土地利用率、工艺  相似文献   

14.
应急救援与应急疏散是化工园区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两类关键性决策。在实际的应急响应中,因园区路网简单、通行能力较弱等问题很可能出现道路冲突或拥堵的情况,导致疏散失败或救援车辆无法撤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智能避障的化工园区应急救援与应急疏散双向路径优化方法。构建了基于动态栅格的环境模型,针对园区内部应急响应与园区内外协同应急响应两个阶段,分别定义了不同应急响应阶段下园区内的应急救援agent、应急疏散agent、园区外进入园区的应急救援agent和园区内离开园区的应急救援agent四类agent的结构与移动规则。针对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两个阶段的响应特性,提出两种智能避障模型用以避免道路冲突,建立考虑智能避障的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两阶段应急救援与应急疏散双向路径规划模型。采用动态栅格法对化工园区栅格环境进行实时更新,应用Dijkstra算法对化工园区双向应急救援与应急疏散路径进行仿真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分别得到化工园区应急响应两个阶段无冲突的最优双向路径,实现智能避障前提下的双向路径最短,具有较高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方案》,防范化解危险化学品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方案》明确,要强化源头管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安全准入,强化园区风险管控,除现有化工园区外,不再布局新的化工园区,2022年年底前,全区所有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降至一般或以下,  相似文献   

16.
田锋 《化学工业》2006,24(6):11-17
论述化工园区交通规划问题.重点讨论道路交通规划和铁路交通规划,包括对于铁路线是纵贯园区还是在园区集中建设铁路物流中心的选择等议题,指出化工园区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建成生态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7.
论述化工园区交通规划问题。重点讨论道路交通规划和铁路交通规划,包括对于铁路线是纵贯园区还是在园区集中建设铁路物流中心的选择等议题,指出化工园区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是建成生态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化工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眼下正是'十四五'规划的酝酿期,园区发展需要规划先行,这也是化工园区实现本质安全的源头保障。国内外先进园区,都具有一套科学先进的规划,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化工园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廊便于各种工厂间管道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是化工园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化工园区内,公共管廊被用于传输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这其中包括易于燃烧、爆炸和有毒有害的物质,公共管廊可以大大降低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危化品道路运输集聚的风险,促进园区安全、高质量发展。本文结合舞阳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实践,从公共管廊规划建设管理、管廊上管道的布置、管廊施工管理、管廊运行安全管理等方面探讨管廊安全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化学工业》2009,(7):F0004-F0004
化工园区的三维动画片和三维立体效果图是根据项目总体规划的要求,利用计算机三维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表现园区的规划方案。主要用于化工园区的介绍和宣传、化工园区项目的招商和招投标,化工园区规划的评审和汇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