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为基础,通过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8年,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水平明显提高,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影响集约度水平的四个因素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主导因素由土地利用程度逐渐转变为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各因素的空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城市土地集约度的空间形态呈以嘉峪关市和金昌市-武威市和兰州市-庆阳市为中轴线的"三轴点"式格局分布.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澳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然而发展空间限制、旧城更新、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使其在湾区发展中的优势与作用未能明显显现出来。如何能够既满足城市发展对用地的必然需求,又做到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澳门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澳门城市空间的现状及改善的方向,将紧凑城市理论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联系起来,提出紧凑与集约并置的澳门城市空间发展要求。进一步通过划定合理的城市增长边界,建设用地适度混合利用,完善城市资源配置系统三方面策略解决澳门城市空间匮乏,土地利用破碎化,资源配置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系统的完整与元素的优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是与城市体系相联系的特定土地利用区土地利用评价的度量指标。它是某一地区土地利用的潜在社会经济价值、依赖于地区的可达性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和空间的相互联系。根据效益水平,可以有效地分配和布局土地利用区的交通设施,解决交通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问题。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评价提供了科学手段。以上海为例,应用此项技术分析了上海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的交通和土地利用远未达到高效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土地经济效益、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效益三大方面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北京市各区县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度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土地集约利用基本呈现“中心高外围低”趋势。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资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载体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城市土地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土地一直是城市规划保护和控制的主要目标。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至关重要。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功能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发挥。一方面,城市土地资源稀缺性对配置方式具有特殊的选择性。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经济将面临全新的国际环境,土地资源的配置将置身于全球的大格局中,因此,…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土地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从人类社会土地的进程来看,小城镇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土地产出巨大的空间集聚点,本身就是集约利用土地的一种方式。但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所导致的城镇化,并不能必然导致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几年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耕地锐减、用地效益低下和一系列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1、土地利用混杂无序。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管理,小城镇的土地利用相当混乱。从土地利用权属来看,既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市辖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评价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市辖区2001年和2006年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差异进行时空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市辖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闽东南中心城市福州和厦门土地的集约化水平最高,闽西北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较低。近五年来,福建省各市辖区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利用差距在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利用DEA方法和城市土地结构指数对1990年代以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效率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0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2000—2004年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处于持续高效状态,所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优化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助于城市效率的提升,未来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需要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提升行政办公用地和绿地等比例,提高其均衡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利用效率是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包含城市土地配置的结构效率和土地使用的边际效率两个层次.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低效率利用的多方面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以空间句法理论为指导,以街道中心度指数表示街道网络结构特征,利用相关性和回归方法分析其与土地利用建设强度和功能混合度分布的关系,进而提出二者的协同分布策略,为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提供依据。通过对天津市两个典型区域的研究发现,街道中心度指数与土地利用分布具有相关性,但在不同的街道结构特征下,相关性大小、影响方向及主导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服务于城市的土地利用倾向分布于大尺度范围内中心度较高的街道,而服务于附近居民的土地利用倾向分布于小尺度范围内中心度较高的街道。因此,建议在进行土地利用布局时,应从不同尺度考察该区域的可达性、通过性的分布模式,判断其对不同范围内人流和车流的吸引力,以提高土地利用布局与该区域在不同尺度空间区位的耦合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地区活力。  相似文献   

12.
屋顶花园景观对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立体综合使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特殊作用,是对城市另类开放空间—建筑屋顶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结合世界屋顶花园典型范例,阐述了屋顶花园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指出屋顶花园景观有别于其他城市景观,从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各环节均需要景观设计师与建筑师的密切合作,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的屋顶花园营建都是他们合作结晶。应重视屋顶花园在建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盛 《城市开发》2001,(2):64-65
政府和开发商应该树立市场营销和社会营销意识,以规划为先,引导城市土地利用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文中借用营销学理论尝试提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整体概念,阐述了房地合一的做法和效益,意在抛砖引玉,探求我国房地产开发与城市管理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镇建设土地利用与开放空间 系统相互割裂,土地利用布局错位的问题,提 出城市规划层面,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所承载 的自然、社会与经济过程多纬度整合的规划 思路。立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核心环节,致力 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系统和开放空间土地资 源系统的生态整合,趋利避害。文章通过实地 走访调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城市土地利 用、公共空间现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调查 研究,梳理了其中存在问题,并尝试结合案例 实践探索生态整合目标导向下的规划路径: 通过可相容性分析将环境区分配给可以创造 社会与经济增殖效益的建设土地用途,并以 此获取环境保护的经济与社会支持;运用环 境区与建设区的整体空间布局方法,最大化 环境区外部增殖效益;保护地域环境资源并 融入建设土地利用,塑造地域空间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区边缘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导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环境区边缘地带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剖析环境边缘区的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建设区与环境区内在生态关联的规划理念与方法:进行环境区与建设区之间的可相容性分析,激发两者间潜在的"边缘效应";在环境区的保护规划中纳入边缘区土地使用关联控制;强化环境边缘区土地利用控制,获取环境增殖效益;制订环境边缘区土地使用与空间设计导引,塑造城市空间特色.为在城市土地利用层面,将保护环境、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和发掘环境区价值统一起来,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绍兴城市规划过于注重物质空间环境的塑造,而对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缺乏理性的评估。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及性质的定位,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之间的错位愈加明显,本文希通过对绍兴城市局部用地定性“非定论”化的分析达到既增强土地利用合理性和灵活性又维系规划严肃性的目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北京需要借鉴世界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的经验,开拓自身的成长路径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人类城市聚居行为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建设随时间的积淀.本文通过比较北京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差异,试图找出北京成长为世界城市的形态拓展路径,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城市生长、发展的本质特征.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者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研究,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端的"田园城市"到"有机疏散""卫星城理论""带型城市""光明城市""紧凑城市"等一系列理论都对城市未来形态的整体或者某一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理念阐述.相较之下,"世界城市"相关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形态的阐述尚不明确.作为"世界城市"概念运用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诗人歌德和1915年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的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格迪斯.  相似文献   

18.
毛蒋兴  徐文丽 《规划师》2008,24(8):78-83
以南宁为例,采用城市管理部门和统计年鉴数据资料,以分形理论为理论基础,引入GIS空间分析雨回归分析等对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开展系统研究可知,南宁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形态整体处哥快速转变过程中,城市边界轮廓呈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速度彰快,应引起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1)
本文以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从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选取10个数据指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贵州省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空间对比,找出造成贵州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原因,为贵州省今后土地管理及发展规划提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立足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现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 ,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提出建立以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从制定新的土地利用及评价标准体系入手 ,在原有土地利用建设经济性指标基础上增加土地自然生态功能指标、土地社会经济性指标、土地文化资源指标三方面内容 ,为全面剖析城市“土地”的生态综合价值提供系统科学的依据 ;在规划编制中根据新标准增加土地基本综合生态状况评析、土地利用潜力评估过程 ,以确定适地性的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方法、适宜的建设开发强度 ,建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结构。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更符合城市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 ,切实发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