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出负载5-氟尿嘧啶(5-Fu)的壳聚糖-海藻酸钠磁性载药微球。利用红外(FIRT)、X射线衍射(XRD)、热重(T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对1其进行结构表征和缓释性能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载药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水相体积比为1∶1时载药性能最佳,载药量为6.69%,包封率为22.00%,产物发生交联反应且保持原有晶型,同时在不同p H值环境下载药微球相对5-Fu药物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并且在p H=8.4时药物达到最大释放量,微球适用于给肠癌细胞靶向供药。  相似文献   

2.
利用层层组装法合成了羧甲基-β-环糊精修饰的Fe_3O_4纳米粒,以疏水型药物左旋咪唑(LMS)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载药纳米粒并对其细胞毒性和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利用IR、XRD、TEM、Zeta电位与激光粒度仪等对材料进行结构形貌表征,利用UV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并进行体外释放药物左旋咪唑性能研究,采用MTT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羧甲基-β-环糊精成功地接枝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上,粒径大小为22. 4 nm左右,呈球状或椭圆状,磁性良好。当载体与药摩尔比为1∶1时,对左旋咪唑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 32±0. 24)%和(42. 38±0. 35)%,复合材料对MCF-7细胞无毒,载药纳米粒在缓冲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大蒜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微球溶胀性、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3)为2%,大蒜素投入量与混合胶比为1∶2时,制备的载药微球(DSGCM)外形规则,粒径分布在0.8~0.9mm之间,载药量为24.3%,包封率为69.4%,复合微球具有p H敏感性,在p H=7.4介质中微球溶胀率达到450%,药物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明胶的加入可以延缓DSGCM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右旋布洛芬的载药量,并探索载药复合物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规律,本文以盐酸改性蒙脱土为药物载体,用溶液插层法将右旋布洛芬负载于酸化后的蒙脱土上,制得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复合物[S(+)-IBU/acid-MMT],利用XRD、BET、SEM对蒙脱土及S(+)-IBU/acid-MMT进行了结构表征,筛选出最佳酸处理质量分数;采用透析法对S(+)-IBU/acid-MMT进行了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经酸改性后蒙脱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当盐酸质量分数为15%时,蒙脱土的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246 m2/g,比改性前提高了10.7倍。上载右旋布洛芬后,蒙脱土的载药量最大可达352.4 mg/g,比改性前提高了1.1倍,体外释放实验表明,S(+)-IBU/acid-MMT的累积释药量受p H影响:在12 h内,当p H为1.2和6.8时,其累积释药量分别为18.6%和89.3%。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设计合成了两种两亲性六臂星形共聚物聚己内酯-b-聚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6sPCL-b-PHMEA)和聚己内酯-b-聚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b-聚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6s PCL-b-PDEAM-b-PHEMA)。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和胶束的粒径,并以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考察了两种胶束的药物控释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胶束均具有合适的粒径,可作为DOX载体,6sPCL-b-PHEMA和6s PCL-b-PDEAM-b-PHEMA胶束的载药量分别为11.56%和14.23%。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与二嵌段星形共聚物相比,三嵌段星形共聚物具有显著的p H敏感性,pH值从7.4降至2.2时,胶束中DOX的累积释药率显著增大。这种p H响应的六臂星形共聚物具有潜在的抗癌药物控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丁德润 《精细化工》2012,29(6):549-553
合成新型季铵化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DEAE-CMC)。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DEAE-CMC/VB12载药微球。用激光粒径仪、扫描电镜对微球的大小和形态进行表征。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53μm。在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EAE-CMC/VB12载药微球体外药物释放达到平衡时间为60 h,药物包封率为33.70%,载药量为12.47%,平衡时药物累积释放率为56.30%。  相似文献   

7.
张帆  鲁传华  李国俊  汪佳凤 《安徽化工》2017,43(6):56-59,62
目的:制备预水解玉米朊-5-氟尿嘧啶高分子前药,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α-氯乙酰氯与5-氟尿嘧啶反应制备3-α-氯乙酰-5-氟尿嘧啶,预水解玉米朊用异丙醇溶解后,再分批加入3-α-氯乙酰-5-氟尿嘧啶反应,制备预水解玉米朊-5-氟尿嘧啶高分子前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载药量,研究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三种制备条件对载药量和产率的影响。结果:以5-FU玉米醇溶蛋白前药的产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pH=9,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4h的反应条件对前药的产率和载药量最优;产物的结构采用红外、紫外、粒径、Zeta电位和DSC进行了表征,证明5-氟尿嘧啶成功接到预水解玉米朊的末端。结论:该方法合成的5-FU玉米醇溶蛋白前药产率和载药量较高,可以作为合成制备预水解玉米朊-5-氟尿嘧啶高分子前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两亲性聚合物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al-PEG-PCL),通过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荧光染料尼罗红为探针,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采用透析法对脂溶性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载,并进一步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pH环境下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聚合物mal-PEG-PCL的CMC为156μg·m L~(-1);载药量为14. 71%,包封率为36. 78%;体外释药初步表明36 h内载药胶束释药可达83%,并具有明显的酸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生物素化果胶衍生物并通过乳化超声法制备了纳米粒子;以目标药物阿霉素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纳米粒子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生物素化果胶粒子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生物素化果胶粒子的形貌和尺寸;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了生物素化果胶粒子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结果表明,合成的生物素化果胶纳米粒呈现较规则的球形结构,粒度分布较均一,平均粒径为(190.2±37.0)nm,生物素取代度为37%,包封率为(84.58±0.78)%,载药量为(12.69±0.37)%。  相似文献   

10.
曹渊  张莉  王晓  徐彦芹 《化工学报》2012,63(3):970-977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制备了介孔分子筛 MCM-41,并将其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和丙烯酸(AA)原位聚合生成了一种新型的pH及温度双重敏感型复合材料MCM-41/P(AA-co-NIPAAm),用XRD、N2吸附-脱附、FT-IR、TGA对所得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以氢氯噻嗪为模型药物进行载药性能测试并考察了此释药系统在不同pH及温度环境中的敏感释药行为。结果显示:MCM-41/P(AA-co-NIPAAm)复合材料的载药量达45.8%,并且通过改变环境体系的pH及温度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复合材料在肠道靶向给药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董亚  陆春华  倪亚茹  许仲梓 《硅酸盐通报》2012,31(3):511-515,525
以氢氧化钙和正硅酸四乙酯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了一系列的水化硅酸钙(CSH),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探讨了不同的酒精添加量和有机溶剂添加对CSH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酒精添加量的增加CSH的分散性逐渐变好,采用丙三醇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得到分散较好CSH微球。对CSH进行了布洛芬(IBU)载药研究,利用热重-差热分析、Brunauer-Emmett-Teller法和红外光谱表征(FT-IR)合对其在不同载药时间的CSH载药量、比表面积、孔容和表面基团等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2 h后载药量达到116.78%,有望成为较好的药物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2.
制备双亲性的O-季铵化-N-(4-十二烷氧基)壳聚糖苯甲醛席夫碱(QA-CS-DBA),采用FT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超声法制备QA-CS-DBA载酮洛芬胶束,考察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及Zeta电位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A-CS-DBA能将酮洛芬包载于胶束疏水内核,载药量为39.37%,包封率为46.04%,载药胶束粒径为341nm,Zeta电位为30.8mV。胶束Zeta电位及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具有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3.
洪雅真  朱利会 《化工进展》2018,37(3):1130-1136
以阿霉素(DOX)为小分子化学药物模型,采用吸附法对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多孔微球进行载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PD)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对DOX-PLLA复合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药物及材料的理化性能、载药性能进行表征,并且研究了其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载药量之间的PLLA多孔微球粒径并无显著差异,均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适合肺部可吸入给药的条件;化学组成未见明显改变,物理结构由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随载药量的增加(2.9%,4.0%,4.6%),包封率逐渐降低(56%,51%,44%);药物的体外释放与原料药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最长释放时间可达5天,表明DOX-PLLA复合微球有望作为缓释制剂用于肺部给药。  相似文献   

14.
谌亮  徐菊美  岑莲  于凤宾 《现代化工》2020,(1):120-123+128
利用三相微流控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探索微球对水溶性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微流控技术制备的PLGA微球大小均一,平均粒径约为49μm。随着内水相模型药物浓度的增加,在保持微球形貌和尺寸均一的前提下,载药量能增加到10. 91%,而药物的包封率仍然维持在96%以上。在PLGA油相中加入油溶性药物,不影响PLGA微球对水溶性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说明PLGA微球具有优异的载药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朱梦琴  葛璐  邱立朋 《化工进展》2016,35(Z2):283-286
为了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与抗肿瘤活性,本文制备了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用其对阿霉素进行包载,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细胞毒性。合成两亲性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利用核磁对其结构进行确证。选择超声法制备载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考察胶束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乳腺癌细胞MCF-7为肿瘤细胞模型,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功合成了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制备的空白胶束和载药的胶束的粒径分别为(180.7±1.25)nm和(178.3±2.24)nm,Zeta电位分别为(-21.3±0.25)mV和(-18.1±0.31)mV。载阿霉素聚合物胶束的包封率为(96.1%±0.72%),载药量为16.1%±1.18%,体外释放行为表明在72h的累计药物释放率仅为40%左右,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体外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空白聚合物胶束对肿瘤细胞几乎没有毒性,而载阿霉素的聚合物胶束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透明质酸-十八烷聚合物胶束可以有效地包载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4-二甲胺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为缩合剂,将一端含有磺胺嘧啶(SF)基团的聚乳酸(PLA)另一端接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基团,得到可生物降解磺胺嘧啶-聚乳酸-5-氟尿嘧啶抗肿瘤前药,采用红外,核磁,紫外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体外释药性能表明,产物在p H=7. 2缓冲液中7天的释药率达到61. 2%。  相似文献   

17.
《化学工程》2017,(12):11-16
以经氨基修饰的CaCO_3(CaCO_3-NH_2)和氧化石墨烯(GO)为反应物制备了复合材料(GO/CaCO_3-NH_2)。通过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红外(FT-IR)对材料进行表征,发现GO成功地包裹在CaCO_3的表面,二者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对GO/CaCO_3-NH_2复合材料进行了药物布洛芬的载药和缓释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CaCO_3相比,GO/CaCO_3-NH_2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载药量和更好的缓释性能。载药量从19.56%增加到39.70%,药物连续释药72 h时累积释放量达到53.49%,明显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当质量浓度为75μg/m L时,复合材料的细胞增值率降至73%。GO/CaCO_3-NH_2复合材料在药物缓释体系中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BA-15和SBA-16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材料,利用浸渍法将模型药布洛芬负载于2种载体上,通过溶出实验测定了载药后载体的释药行为,并利用SEM、TEM、IR、XRD、N2吸附-脱附对载药后载体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A-15和SBA-16的载药量分别为30%和29%,药物成功装载于介孔孔道中没有影响介孔二氧化硅的骨架结构,但孔径、孔容及比表面积都有所降低。药物负载于SBA-15载体上呈速释特性,负载于SBA-16载体上呈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加紫杉醇溶解度和稳定性,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纳米胶束;采用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径和PDI;采用UV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膜透析法对载药聚合物胶束的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本研究制备的纳米胶束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4.34±1.83)nm,包封率大于85%;紫杉醇纳米胶束体外释放显示了良好的缓释特性。本研究制备的紫杉醇纳米胶束制备工艺操作简单,制备得到载药胶束的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载药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共缩聚法合成氨基化介孔硅,采用浸渍法制备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并以带负电荷的聚丙烯酸(PAA)为功能分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具有p H响应的PAA/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缓释体系。利用XRD、N2吸附-脱附、TEM、SEM、TG、Zeta电位和FTIR对PAA/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其在不同p H和温度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PAA通过静电作用包覆于毒死蜱/氨基化介孔硅的表面。缓释体系的药物释放主要受到PAA的阻碍作用,PAA修饰载药氨基化介孔硅显示出明显的p H响应性,当p H≤7时,其药物释放速率随p H减小而增大,而在偏碱性条件下的释药速率稍大于中性环境。同时,载药体系的释药速率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其释药行为可用Korsmeryer-Pa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