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滨海地区生态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莱州市为例,在不同水平年工程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问 题,分析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劣势影响因素。以平原区地下水采补平衡方程和要求一定的相对入海出境水量为生态需水约束条件,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水文长系列模拟,分析了2002、2010、2020和2030年4个不同水平年不同措施组合下,不同水资源分区的月供需平衡状况;在保证一定的相对入海水量、未来需水和规划工程条件下,提出了2020年后区域内最大水资源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2.
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河中游地区水资源系统进行概化,依据高效、公平、和谐、可持续的原则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对2010水平年和2020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优化配置方案虽然不能完全满足黑河中游地区的需水要求,但已经将各类缺水率降到了最低,在完全保障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前提下,农业和生态综合缺水率2010水平年为5.4%、2020水平年为3.4%,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三亚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年、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分析比较三亚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设置不同组合的需水方案和供水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选定的需水方案是考虑节水及供需平衡反馈形成的修订方案,供水方案是在现状工程的基础上,规划水平年考虑增加工程措施,蓄水工程主要考虑增加小(Ⅰ)型以上水库的方案。结果表明,此水资源配置方案可解决各水平年P=90%保证率条件下各分区的缺水状况,使水资源供需达到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渝西地区自产水资源短缺,河流生态脆弱,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以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格局亟需优化。因此,基于MIKE BASIN软件平台建立了渝西水资源配置模型,模拟对象包括区内主要水源工程、用水户和河流;然后从生态基流需水、水生生物需水、基本自净功能需水3个方面分析了河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退还现状生产生活挤占的生态用水和区内水资源优先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的前提下,以提水利用嘉陵江、长江过境水为主要解决生产生活缺水并补充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做好水资源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辽宁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基本理论为基础,调查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现状.对该地区需水和供水进行预测,并分析计算水资源在规划年的供需平衡.确定在大伙房调水的情况下,辽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至2020年达到供需平衡,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实现辽宁中部地区合理配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准确分析长治盆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预测了2020和2030水平年长治盆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水要求,并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评价及供、需水预测等成果为基础,针对水资源系统的实际供水现状和发展趋势,组合不同供、需方案、水资源保护要求和调度措施等形成不同的配置方案,并建立计算模型和求解方法,计算不同条件下的需水、节水方案和供水策略下的水量供、需平衡。依据计算结果,通过评价筛选的方法得到最优配置方案,用以指导水库和灌区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并针对灌区遭遇较严重干旱年份的缺水问题,提出了应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模型考虑水量水质联合调配;提出了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模拟方法,分析了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过程。以广东省韩江流域为实例,分析计算了在75%来水频率下基准年(2012年)以及2020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可避免局部最优情况的发生,即通过交叉率和变异率的自适应调节可以跳出局部最优,进一步向全局最优搜索。以安阳市2007年供水、需水数据为例,研究了其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通过优化配置,安阳市各区域基本上可以实现供水和需水的平衡,缓解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富水地区的余水量得到合理利用,实现水资源在安阳地区的合理调配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是实现北方缺水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特点和未来配置需求,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框架。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参数设置、算法设计等方面开展系统建模,并从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两个角度对传统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和有效性检验。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北方典型缺水城市阳泉市的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阳泉市工业和生活用水具有较大节水潜力,平定县是最大用水户;规划水平年节水情景显著提升了缺水地区的需水满足程度和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北方缺水地区关键约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咸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地  陈晓宏 《水利学报》2007,38(9):1050-1055
针对咸潮影响区水资源的特点,以珠海市为例,建立了咸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用1956~2000年的长系列来水、需水等基础资料对珠海市2010、2020、2030三个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进行求解和分析。结果表明,若不受咸潮影响,有着丰富且优质过境水的珠海是不可能存在资源性缺水,而在咸潮影响下,3个水平年的枯水期均存在一定资源性缺水,这与实际情况相符。在适当优化调度水库、泵站等水利工程以及增加、扩大一定工程规模的条件下,珠海市的缺水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以锦州市为例,利用全局寻优能力强且收敛速度快的鲸鱼算法求解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得到不同规划年的优化配置方案.研究表明:锦州市的水资源量能够充分满足2025年和2030年的生态需水、生活需水,生产用水部门的缺水率不超过10%,缺水量较少,配置方案科学合理能够满足未来用水需求;对于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求解鲸鱼优化算法表现出...  相似文献   

13.
合理地预测水资源需求,才能为本区未来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结合国家对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严格控制水资源量的增长速度,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的调控方案,确立比较实际的调控指标,是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提。文章结合海城地区用水现状,按未来需水用途逐一分析各用途的未来需水情况,提出需水量以及调控指标,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梧州市的经济社会情况,分析了梧州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2020年、2030年梧州市城区需水总量,提出了梧州市城区水资源配置方案,并论述了该方案中水量、水质的可靠性及遇到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水源的应急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现状,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四个水平年进行多方案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分析了黄河水对经济各部门需水的可能满足程度及供水效益,得到了关于黄河水资源利用问题的一些认识,提出了黄河供水能力可基本满足2010年水平黄河地区各部门低限用水要求的观点及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对策,为黄河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彰武县2015年人口发展取值预测全县2020年供需水量,分析了2020年水资源供需水量平衡关系,同时提出了彰武县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有关部门在水资源调配、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提出了优化配置和联合运用灌区内的水资源,改变过去灌区的用水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系统分析乌审旗(典型农牧交错带)水草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草原生态保护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需水预测。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经不同水平年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比分析,给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以MIKE BASIN实现流域水资源三次供需平衡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三次供需平衡是现代水资源配置理论的核心,在系列年水资源供需平衡中,利用流域水资源规划管理工具MIKE BASIN,建立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各个水平年流域水资源系统网络模型,及包括径流、蒸发、需水及水源工程调度特征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模拟运算得到各种情景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利用云南省境内元江-红河流域的1956-2000年系列径流、需水,结合节水挖潜、污水处理回用及水源工程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得到2000年、2010年、2020年、2030年4个水平年的三次平衡结果。  相似文献   

20.
鄯善县位于西北干旱地区的吐鲁盆地,水资源较为匮乏,本文以2015年为基准年,预测中期水平年(2020年)和远期水平年(2030年)不同的需水方案,研究探索最佳的鄯善县水资源配置方案,从宏观的水资源配置角度出发,采取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为鄯善县的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提供可行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