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秀萍  裘鸿菲  周雯文 《华中建筑》2007,25(12):118-120
中国古典园林中对声景的运用十分广泛,现通过古诗词、园林实例与中国园林美学理论,分别对声景概念、审美特征、分类和运用进行研讨,试图以小见大,触类旁通,揭示声景在我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奥秘,扩展人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2.
写仿,指对已有作品进行模仿的创作手法,在我国古典园林修建过程中普遍存在。台湾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板 桥林家花园与苏州留园之间被认为有着写仿的关系。但现有文献论述尚未足以支撑这一观点。考虑古典园林的“历时” 属性,将两座园林放在特定历史时空节点审视,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还原与林家花园修建同时期的留园空间,再 从空间布局、游园节奏与节点设置等方面进行比对,得到更多两园紧密联系的有力的证据。证明板桥林家花园与留园 之间写仿关系的确实存在。将“历时性”视角引入古代园林研究,可以对全面理解园林空间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程秀萍  裘鸿菲  周雯文 《山西建筑》2007,33(29):347-348
通过古诗词、园林实例与中国园林美学理论,分别对声景概念、审美特征、分类和运用进行了分析,试图以小见大,触类旁通,揭示声景在我国古典园林运用中的奥秘,扩展人们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视野。  相似文献   

4.
<正>1、中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法研究的现状与难点"掇山",出自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指的是在园林中修建假山,又称作"叠山"、"堆山"[1]。"理法"指规则、法则,即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假山的制度和手法。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水、建筑、花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它既是一项技术和工艺,又是一类专门的艺术。古代将造园师称为"山子",如与建造家"样式雷"齐名的造园家"山子张",足见掇山对于园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古典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内部空间结构极其繁杂,让人感到眼花缭乱,但是观赏者的视觉和精神体验却明显增强。基于此,文章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与神话传说之间的联系,从园林产生的动机、神话景观的三种园林模式展开分析,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相关内容,探讨神话传说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法式"中的运用,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聚焦于苏州古典园林中广泛存在却又常常被忽视的一类边角余料空间,将其归纳为"植物的房间",并阐释其在营造园林空间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涌现的"植物的房间"的诞生条件、构成手法、组织关系及空间效果,以从更小的空间尺度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解读;并通过提炼其空间组织的拓扑关系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苏州古典园林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声环境质量是影响园林整体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拙政园为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进行评价与研究。通过调查人员的实地感受、物理参数测量以及对园中游客的主观问卷调查,以获得典型古典园林的声环境现状数据,并深入探索古典园林的声景构成、人们对各声景元素的喜好度评价以及声环境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相关结论可以为我国园林环境质量改善,尤其是古典园林声景观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岭南宫苑园林是岭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岭南宫苑园林研究还并不多,对于如何继续推动岭南宫苑园林的研究,仍处于开放讨论中。通过对建国后至1990年代中期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文献梳理,厘清了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早期历程。对这个研究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结论进行回溯,从而明确岭南宫苑园林这个学术概念的生成。这对于继续完善岭南园林史的研究,推进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中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园林,各种不同的园林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东方古典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园,而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文试从造园艺术的角度来分析中法古典园林在审美的价值观、造因的艺术风格、园林建筑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对中法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特点的研究,揭示东西方园林在审美情趣和文化上的差异,为我国园林建设的今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古典园林小气候的营造模式,通过对上海豫园的立地实测,对造园要素与小气候调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此来探究传统气候智慧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山石、水体、建筑及植物等园林要素的搭配组合,来达到降温、消暑、避风、驱寒、增温、祛湿、引风等提高舒适度的目的。并采用现代小气候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小气候要素自身(风环境、湿环境、热环境)以及人体舒适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将传统园林中人可感知到的风、湿、热等参数定量为具有科学性的系统解析,为古典园林的"古为今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古籍,对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理水手法、理水艺术进行研究,探讨苏州古典园林中理水文化的意境含蕴,从而研究苏州古典园林理水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科学生态观相结合,促进当代生态智慧观的发展,以指导现代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科技时代崛起,众多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非物质遗产、文化遗址等更是遭到了一系列的严峻考验。本次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广州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药洲遗址、余荫山房为突破点探讨当前广州古典园林遗存的成因,旨在引起大众对古典园林的关注以及对风景园林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希望能站在大学生的立场为这些古典园林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关注岭南文化,关注历史景观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与苏州古典园林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园林历史悠久,在造园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但长期以来,关于上海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从上海城市历史、造园历史、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等诸方面对上海古典园林进行评述,并列举实例将其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苏州古典园林代表了江南古典园林最高成就,并且与上海古典园林有较深的渊源.希望通过两者间的比较研究,对上海古典园林有进一步的认识理,发掘出其应有的价值,并对上海当代的园林设计以及古典文化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婺源古村落入手,对保存下来的古典园林中较少关注和提到的古村落园林中的“乡村园林”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追寻它的来源以及主要表现形式,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人看来,作为“国粹”的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再现古人生活场景和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场所。而本文则通过比照古人造园与当代游园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空间结构的差异,旨在提醒读者关注近代以来思想观念的变迁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呈现所存在的潜在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二维的识画到三维的游景为切入点,分析空间叙事手法下的江南古典园林中创作者的意图。学科交叉视野下的空间叙事方法,采用"散点透视"式的组织方式,使不同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探讨古典园林在空间组织与架构和时间延展的方式中的独特意义与文化精神。这种空间叙事的手法,对创新传承当代园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中1997—2016年间1 154篇国内苏州古典园林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发现,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基础深厚,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网络分支众多。园林文化与特色、遗产保护与管理、园林意境与审美、园林史与园林比较、造园要素分析、当代造园研究是其主要研究领域,而"溯源""融合""深化"则是其研究趋势的关键词。最后,针对苏州古典园林研究在对象、主题、理论、方法、合作等方面的局限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约3000余年,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但此体系的最大特色并不再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自然天成、人工斧凿与人文情怀无敌巧妙的结合。古人把世界观、人生观和造园技艺结合在一起,看似随意的地方其实都加倍用了心思。故研究古典园林旨在将其造园手法为今所用,使建筑景观的创作能够达到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效果。古典园林组景有18种重要技法,本文通过对"借景"、"对景"、"分景"三种最为重要和常用的技法分析,力求运用中能够寓情于景、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0.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盘谷在扬州私家园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典范。文章以小盘谷为研究对象,基于视觉分析的角度,通过实地测绘、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尺度与布局的角度,对其内部的空间尺度、建筑、山水和植被等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丰富传统园林的营造理论,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