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头厝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多具有村落聚集、历史悠久的特点,是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石头厝多沿海而建,海风强劲、腐蚀力强,同时随着近年城市的扩张,现存石头厝的呈现乱、破、荒废的衰败趋势。文章基于保护专项规划的角度,对大面积石头厝的类型、位置分布、建设年代、面积、用途的普查与建库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对石头厝普查数据成果进行分析,提出若干保护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邱婷 《城市住宅》2016,(11):52-55
正阐述平潭石头厝的建筑形式、布局和材料的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分析石头厝建筑的美学特色,归纳出符合当地特定气候条件的生态适应性特点;以此为基础,提出石头厝建筑的保护传承和更新利用的策略。平潭石头厝作为福建海岛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平潭海滨风貌、城市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缩影。石头厝通常结合自然环境就地取材,顺应气候特点,布局自由灵活,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迄今平潭全区共有2万多  相似文献   

3.
潘磊 《福建建设科技》2013,(1):42-45,63
传统民居是一个城市的特殊文化载体,记录着历史演变的轨迹,有力地证明着民居所在地发展的连续性,因此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施氏大厝是施琅驻防同安时期住宅建筑群的一部份,建于清顺治年间,建筑形制保留比较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通过对同安施氏大厝的整体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促进对闽南古厝建筑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探讨用BIM技术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新方式。岭南传统民居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的构建,需要获得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对获取现存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数字化信息途径的分析和研究,形成了两种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字化信息模型构建的方式,其中一种用全息影像测绘仪实测传统民居构建岭南传统民居建筑数据信息化模型的方式,是一种构建BIM数字化信息模型的逆向建模方式,对于古建筑、传统民居、保护建筑等类型的建筑数字化建设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用BIM技术构建的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将有更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民房规划中要保护传统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划师》2000,(6)
千百年来,根植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中的特色民居,是人类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民居的规划保护是民房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封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明确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和富有传统特色的民居属于保护内容”,传统民居不仅要作为必要的风  相似文献   

6.
平潭独特的区域位置和气候特征是石头厝传统建筑形成的大背景和环境因素,对石头厝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准确评估石头厝的气候适应性,对平潭东美村标准四扇厝室内外物理环境进行了现场观测,分析了石头厝对风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降水的适应性,为平潭传统村落石头厝的活化利用,平潭旅游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平潭石头厝聚落以其独特的风貌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其传统的建造工艺,蕴含着气候、材料、经济、文化等地域信息。文章通过走访平潭石头厝聚落,调查访问传统石头厝工匠,对石头厝的施工、材料和结构进行深入访谈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了平潭石头厝建造技术的特色。成果可为后期研究和更新改造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福建平潭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岛屿上斑斓的传统石头厝,借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之机,平潭石厝的价值将得到充分发掘。本文以平潭县山利村石头民居为例,通过村落布局、单体空间特征、材料及构造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和梳理了传统石厝中采用的气候适性性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地方保护开发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和展示三维时态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三维时态城市规划管理系统,在辅助街区保护规划、支撑全面的现状与历史数据、提供规划编制依据和服务于规划方案审批四个方面,提供的直观、完整、准确的功能和数据支持,展现了三维时态技术在天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三维时态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维护、展示以及信息的快速查看、统计汇总与数字化分析,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城市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规划师》2010,(Z2)
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促进了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历史文化街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面临政府公共干预失效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广州近现代花园洋房民居历史文化街区是构成广州城市传统风貌和特色空间形态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保护规划应完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面向实施和管理,改进保护模式和方法;从城市设计出发优化规划保护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相关保护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更新实践经验的归纳总结,对平潭海岛石头厝聚落的保护与更新对策进行探索,从制度方面和实施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平潭石头厝聚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辽阳市朝光村是具有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的自然村,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是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其现状和保护、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住区规划及民居建筑保护与改造设计的策略,为朝光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平潭高铁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高铁中心站站前城市综合体工程将石头厝引入站前场所,再现传统乡土建筑风貌,项目尝试将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同时将钢筋混凝土、钢筋等构件融入石头厝构造中的设计策略。设计中将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和现代结构体系、建筑围护物理性能、地域形象归属等因素相结合,创新性的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及石材填充墙的建构设计实践。虽受制于多种因素,石头厝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不易推广,但基于传统建造技术的创新设计实践确是一次适合此时此地的设计尝试,正是借助这种基于传统技术的石头厝创新设计,在站前空间建造了小尺度的石头厝建筑院落,营造出糅合交通、旅游、商务、景观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站前场所印记。  相似文献   

14.
石质文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资料,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石质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简要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以及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石质文物三维模型的整个流程。通过实例获取了石质文物的三维模型,并利用重构的三维模型进行纹理贴图,获取了石质文物的真实感三维数字化模型,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且尚有人居住的集碉楼、民居为一体的建筑群,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本研究通过无人机载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综合数字化测绘技术,获取三维要素数据信息,基于BIM技术的Revit软件平台,孪生构建桃坪羌寨信息模型系统,将地形河网、建筑群体、建筑单体等空间实体分类进行系统化建模,以期通过数字景观的智慧保护与管理来推动传统村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城市特色的呼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规划的方法经验,并结合黄山西溪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聚落民居、历史街巷的保护工作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春雷 《福建建筑》2009,(10):27-29
苏北传统民居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纪录了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精神,承载了苏北人民的情感。本文论述了苏北传统民居现状,简述了苏北传统民居保护的意义,介绍了苏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从而推动苏北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不同,其保护技术与模式亦有所区分。本研究首先就榆林四合院这一建筑类型的保护进行了理论总结,结合世界各国传统建筑的保护观念发展历史与相关国际宪章和国内法律法规有关条文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评估和分级措施,为今后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式提炼与重塑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民族地方特征与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传统民居建筑已然破败不堪,甚至倒塌,如何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筑,促进传统民居建筑遗产的良性有序传承,成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课题。加固修缮是现阶段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与材料,对屋面、地基、路面等建筑结构加固修缮,使得传统民居建筑保持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