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超低渗油藏,因其储层致密、渗透率超低,决定了采用常规压裂形成单一裂缝的增产改造措施难以实现其商业开采价值,所以必须探索研究新型的压裂改造技术。借鉴国外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的成功利用,国内提出了体积压裂改造超低渗油藏的设想,并在陇东油田进行了试验和应用。实践证明,超低渗油藏经体积压裂后,形成复杂缝网、增大改造体积,不仅初期产量高,而且更有利于长期稳产,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是今后油田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难点。通过对Y区块缝网压裂试验,研究与井网形式和砂体发育特征相适应的储层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参数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选井及选层标准。形成与缝网压裂相配套的水驱调整技术,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QJ油田大规模缝网压裂井压后返排率低,产量递减快的实际,依据润湿性转变的机理,现场应用生物酶技术,通过改变储层润湿性,实现压裂能量的置换,恢复油井产能,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改造形成复杂缝网的前提下,应用润湿反转技术,发挥压裂液存留液的渗析置换作用,进一步发挥致密储层压裂效果的观点,并对影响压裂液油水置换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为油田提高致密储层采收率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直井缝网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大庆长垣外围难采出量有效动用的关键技术。缝网压裂改造对象主要为扶杨油层的Ⅱ、Ⅲ类储层,集中压裂改造的储层物性参数为5-10mD,孔隙度为10%-12%之间,在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施工井数较少,Q油田储层物性条件为:渗透率1.11mD~3.26mD,孔隙度9.29%~13.56%,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本文对在Q油田施工的缝网压裂试验井,通过产液剖面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各类型压后产液情况,最终确定低孔特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选层标准,指导大庆外围油田低孔特低渗透储层缝网压裂选层,有效指导该类储层的缝网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5.
缝网压裂技术已成为低渗特低渗透储层改造的主力技术,缝网压裂技术试验不是仅仅以提高单井产量为目的,而是以大幅度提高特低渗储层整体有效动用为目标,Y油田在某区块开展了整体缝网压裂改造,充分结合储层发育、开发动态等地质条件,通过区块压裂井层的整体优化、单井规模的个性设计,在储层大幅改造增产的同时,调整平面及层间矛盾,实现区块整体开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超深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在我国分布较多,常规压裂改造的效果不明显。缝网压裂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沟通天然裂缝,最大限度的增加致密砂岩储层的泄流面积,获得较为长期的高导流能力,进而保证改造效果。本文对缝网压裂改造技术的关键点进行了阐述,并对裂缝性储层缝网的形成进行了力学分析,认为缝网形成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压裂施工中成功的激发天然裂缝。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人工裂缝转向技术能够较好的沟通天然裂缝,形成复杂的缝网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海上低渗储层酸化低效的问题,采取微压裂改造和增强酸液溶蚀造缝等思路,根据不同储层物性、伤害特征和管柱条件,分别使用微压裂、爆燃压裂等技术与酸化技术有效结合,以及采用高效溶蚀型酸液体系。微压裂改造可形成近井裂缝缝网,它不同于常规水力压裂和酸压措施,不需要支撑剂,也不形成长缝,能加强酸液泵注能力,实现酸化溶蚀扩缝以及深部解堵,达到既增强常规酸化改造作用,又避免了沟通临近水层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以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和渤海渤中26-2油田等措施井为例,增效技术较以往常规酸化能大幅提高作业泵注能力,作业后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致密油区块有效动用,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致密油A试验区试验应用了整体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探索致密储层有效改造手段。针对致密油区块F及Y两套层系具有储层致密、层间跨距较大的问题,通过缝网与井网的优化设计、缝网压裂工艺优选以及配套工艺优化,配合工厂化压裂作业施工,满足了试验区致密油储层低伤害、纵向精细化分段改造的要求,确保了储层整体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9.
姚店油田大部分区块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其中贾409-贾256井区为典型代表。该井区主要开发矛盾是单井产能低,部分井水窜、水淹严重,多数井注水见效难。本文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差大、平面非均质性强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后期自吞吐开采"这一非常规组合开发调整工艺。"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可在特低渗储层中形成彻底的裂缝网络,尽可能地沟通常规改造工艺难以触及的油气,而"后期注水自吞吐开采"利用了特低渗储层近双重介质的特性,可通过渗析作用提高基质中的采收率。经本文论证姚店油田的长6特低渗储层完全符合这一组合工艺方式。这一新的设想为高效开发特低渗储层、为延长油田的稳产增产指出了新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力压裂作为各大油田老井增产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达到一定的增产目的,但随着油田开发步入中后期,初次压裂失效,采取常规的重复压裂技术存在压裂改造波及体积小、有效期短、效果差等问题,围绕新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针对不同类型储层改造难点,开展自然选择甜点暂堵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运用,利用其压裂液自动选择地质甜点的特性,配合使用高强度暂堵剂,达到有效层断层内、层间多次转向,形成复杂体积缝网,提高水力压裂效果,提升经济效益。有效解决了老井压裂存在的技术问题,为老井措施增产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外围S油田低渗透扶余油层储层物性差,注水受效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在该油田开展缝网压裂试验,并与常规压裂效果进行对比,探索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方式,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对低渗油气藏进行改造时,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的供气能力较差,单一的压裂主缝无论导流能力和缝隙多长,都难以实现预期的增产效果。缝网压裂技术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和不含天然裂缝储层的优点,可以利用储层两个方向水平主应力的差值与裂缝的延伸静压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储层基质向人工裂缝供油气能力的提高,实现近井以及远井地带的缝网效果,实现预期的增产改造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效果的缝网压裂技术的设计思路、应用条件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都表明缝网压裂工艺能够实现致密储层的体积改造,有效改善致密储层的渗流能力及动用状况,大幅度提高了采油井措施增产效果,对低渗透致密储层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小规模缝网压裂试验,从井层优选、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探索缝网压裂针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海拉尔油田属于低渗透断块油田,部分区块水井压裂后仍难以有效注入,导致地层压力水平低,后期重复压裂效果差,单井平均累计增油500t以下,大规模压裂措施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为提高经济效益,2018年在水平地应力差异小的南屯组储层,开展了常规车组密集多分支缝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该压裂工艺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对海拉尔油田低效难采储层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压裂改造是油田开发后期增产的主要手段,随着一类油层、三类油层和表外厚层的全面开发,储层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薄差储层剩余油动用程度差,压裂改造技术也不断发展。近年来,除了应用普通压裂、限流法压裂、多裂缝压裂、选择性压裂等常规的压裂改造技术以外,试验了对应精控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压裂、长胶筒定位压裂、压裂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裂缝控砂体压裂技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要根据剩余油挖潜目标的变化,不断试验新工艺,探索新技术,为油田开发后期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随着WQ油田M块致密油水平井衰竭式开发的不断推进,造成地层严重亏空,导致单井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等问题,只有对储层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形成有效渗流。首先,本文通过研究对比注水吞吐和常规体积压裂的现场压裂效果,找出二者在缝网增能中效果不佳的原因。其次,针对二者局限性提出了水平井缝网增能重复压裂技术。最后,在M区块开展了致密油水平井缝网增能重复压裂技术现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提升工具性能,优化措施工艺,各工序占井时间同比下降24%~57%,压裂作业时效提高14%,单段费用下降21.3%,有效期内可实现净增油3000t,产出投入比达1.2($50),实现效益开发,有效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为致密油水平井重复压裂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超低渗油藏因为具备了致密储层、超低渗透率的特性,使得利用常规压裂的方式达到单一裂缝的增加产量的技术改造途径获得较好的商业开采价值不那么容易,因此,需要通过分析探究新的压裂改造技术方式。通过学习国外得到成功推广的页岩气体积压裂技术,我国以陇东油田为试验点开展了体积压裂改造超低渗油藏的尝试改造。通过改造实验说明,经过体积压裂后的超低渗油藏,可以形成复杂缝网,达到改造后的体积有效增大,改造后初期油田产量增高,同时将对长时间的稳产增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瓦村油区储层埋藏深度浅、开发难度小,所以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对储层的认识工作做得不够,而目前油区开发已经进入开发末期,如何有效提高油井产量成为油田目前工作的重点。所以认识储层是其它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对储层物性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对油田的后续采出程度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有针对性的采取储层改造措施,保证油田有序稳产。  相似文献   

19.
在QJB油田不同区块优选15口井进行了缝网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计算表明,该油田满足缝网压裂施工的先决条件。所选试验井由于早期压裂投产,存在张开或闭合的水力裂缝,矿场实践表明这些井后期形成裂缝网络所需的真实净压力低于现行理论计算值。微地震监测结果表明,缝网压裂后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宽度的"裂缝条带",该裂缝条带是以旧有水力裂缝为起点进行延伸、开启新的分支缝、或使旧有分支缝再度扩展而形成的。本文为缝网压裂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矿场施工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直井缝网压裂技术是新兴的一种压裂方式,依靠滑溜水无造壁性,复杂缝网形成以剪切断裂为主,具体以微小张性裂缝形式存在和滑溜水滤失系数高,扩冲滤失通道,对孔隙产生挤压,迫使孔隙压力升高,产生微小张性破裂,液体渗入微破裂,再挤压原始储层,扩大破裂,整体提高改造体积。嫩1区块通过开展缝网压裂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低渗储层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