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此次试验利用戊二醛将壳聚糖(CTS)与β-环糊精(β-CD)进行交联,采用流延法制备(CTS/β-CD)复合膜,并对黄浆水中蛋白质进行吸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对CTS/β-CD复合膜进行表征,结果证明合成了CTS/β-CD复合膜;对CTS/β-CD复合膜进行溶胀度测定,结果证明复合膜的溶胀度低于CTS膜本身,在废水处理中更加稳定,透射率的测定证明复合膜表面有β-CD微粒。进一步以蛋白质吸附量为考察指标,优化CTS/β-CD复合膜制备和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制备条件为CTS与β-CD质量比1︰1,反应温度45℃,氢氧化钠(NaOH)质量分数4%;吸附条件为pH 5、稀释倍数1倍。此时黄浆水中蛋白质吸附量最佳,为4.406 mg/g。  相似文献   

2.
采用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次磷酸钠(SHP)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真丝织物上.探讨了β-CD质量浓度、CA质量浓度、SHP质量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增重率和织物上香兰素含量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整理工艺为:β-CD 80 g/L,CA 80 g/L、SHP 40g/L、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2 min.结果表明:加入β-CD后,整理织物的增重率和吸香性能明显提高,折皱回复角、白度和强力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中性红在紫外光照射下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能与中性红形成包合物.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中性红的脱色率减小;随着中性红初始浓度的增加,脱色率逐渐增大.β-环糊精对中性红紫外光脱色的抑制作用在pH为8~10时最大,该条件下β-CD/中性红包合物的脱色率仅为中性红脱色率的5.22%.  相似文献   

4.
以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SHP)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真丝织物上,再经天然香茅草提取物整理,赋予真丝织物驱蚊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β-CD最佳接枝工艺为:BTCA质量浓度110 g/L、β-CD质量浓度70 g/L、SHP质量浓度4 g/L、焙烘条件170℃、3 min,此工艺下真丝织物增重率可达16.04%。扫面电镜(SEM)测试表明:β-CD已成功接枝到真丝织物上;β-CD接枝后真丝织物阳离子染料染色的K/S值明显提高,而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的K/S值明显下降。经香茅草提取物整理的接枝真丝织物,放置一周后,对淡色库蚊驱避率仍可保持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酸(CA)作为交联剂,将β-环糊精(β-CD)接枝到棉织物上。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β-CD接枝量与CA浓度、β-CD浓度、焙烘时间、焙烘温度、催化剂浓度有关,CA、β-CD和催化剂浓度越大,焙烘条件越剧烈,β-CD接枝在棉织物上的量越多;β-环糊精接枝的棉织物通过薄荷醇熏香,放置10天,薄荷醇含量剩余27.04%,且具有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桉叶精油及β-环糊精制备桉叶精油微胶囊,并将其与基材聚乙烯醇(PVA)结合从而获得一种具备良好抗菌性能的复合膜材料。分析不同质量浓度β-环糊精在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包埋桉叶精油制备微胶囊的方法,利用得到的桉叶精油微胶囊制备复合膜材料,并测试其抗菌性能。由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8 g/mL的β-环糊精溶液在40℃的包埋温度下对桉叶精油乙醇溶液包埋2 h后所获得的微胶囊具有最佳的包埋率,可达到72.68%;将10%、12.5%、15%的微胶囊加入PVA溶液中制备抗菌复合膜,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为交联剂,MgCl2·6H2O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棉织物。研究了HP-β-CD的质量浓度、树脂质量浓度、MgCl2·6H2O质量浓度、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接枝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50g/L,树脂质量浓度60g/L,MgCl2·6H2O质量浓度10g/L,pH值5.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结果表明,经HP-β-CD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接枝率比经β-CD整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8.
磺酸基-β-环糊精(磺酸基-β-CD)与羊毛织物的接枝反应类似于酸性染料上染羊毛,即带负电的磺酸基与羊毛的氨基以离子键结合,使其接枝到织物上.实验研究了影响接枝率的因素,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最佳工艺:磺酸基-β-CD质量浓度100 g/L,水浴温度95℃,反应时间60 min,醋酸质量浓度5 g/L.此时,增重率为4.35%.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扫描及耐水洗牢度测试的综合分析,验证磺酸基-β-CD以化学交联接枝到织物上.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chitosan,CS)和磺丁基-β-环糊精(sulfobutylether-β-cyclodextrin,SBE-β-CD)为原料制备CS/SBE-β-CD纳米粒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条件对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和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CS/SBE-β-CD纳米粒子制备的最佳条件,并以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CS/SBE-β-CD纳米粒子进行结构表征,探究添加CS/SBE-β-CD纳米粒子对海藻酸钠膜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以及物理性能(膜厚度、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的影响。结果表明,CS/SBE-β-CD纳米粒子的最佳条件为CS分子质量100 kDa、CS溶液pH 4.0、CS质量浓度0.75 mg/mL、CS与SBE-β-CD质量比0.8∶1。该条件下制备的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PDI以及Zeta电位分别为245.1 nm、0.068和+30.2 mV。TEM观察发现CS/SBE-β-CD纳米粒子粒径均一且为规则球形。FTIR分析结果显示,CS与SBE-β-CD之间发生了静电结合,同时CS/SBE-β-CD纳米粒子形成后氢键作用增强。与空白海藻酸钠膜溶液相比,当膜溶液中CS/SBE-β-CD纳米粒子的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18.18 MPa增加到29.15 MPa,断裂延伸率由38.91%下降至26.42%,WVP由0.36 g·mm/(m2·h·kPa)下降至0.21 g·mm/(m2·h·kPa)。本研究制备的CS/SBE-β-CD纳米粒子能够改善和提高海藻酸钠膜的机械性能与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将具有高表面吸附能和高孔隙率的静电纺纳米纤维膜作为一种新型膜材料应用于染料废水处理,以达到高效过滤染料的目的,研究了在0.1 MPa恒压死端过滤条件下静电纺聚酰胺6/聚酰胺66(PA6/PA66)纤维膜对质量浓度为0.1 g/L分散蓝2BLN悬浮液和弱酸性蓝N-RL水溶液的过滤效果,通过SEM、孔径分析测试仪、纳米粒径测试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观察及测试,分析了静电纺PA6/PA66纤维膜的表面形态、孔隙结构、染料粒径分布及对染料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过滤1 h后,静电纺PA6/PA66纤维膜的表面均沉积一层致密的滤饼,对分散蓝2BLN的截留率达95.6%,对弱酸性蓝N-RL的截留率仅为35.1%,但是对2类染料的过滤通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1.
棉织物接枝β-环糊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0%乙二醛作为交联剂,MgCl2.6H2O作为催化剂,将β-环糊精(β-CD)通过轧-烘-焙工艺接枝到棉织物上.探讨了乙二醛、β-CD和催化剂用量及焙烘温度对β-CD接枝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β-CD用量为70 g/L,乙二醛用量为50g/L,140℃焙烘.接枝β-CD后,织物的吸香留香性能提高,折皱回复角明显提高,强力保留率在75%以上,白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载化的方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为连接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了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简称L-β-CD)新型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β-CD对Cu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β-CD的较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3∶1,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6.7%)用量25 mL/g木质素,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此时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大,为30.88μmol/g。20℃时,L-β-CD对Cu2 吸附容量为16.54 mg/g。  相似文献   

13.
王则臻  周平  陈朝晖 《印染》2023,(12):49-53
以降解壳聚糖(JCH)、3-氯-2-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GTMAG)、环氧氯丙烷和β-环糊精(β-CD)为原料,制备了长链降解壳聚糖季铵盐固载β-环糊精(HDCC-β-CD)。采用FT-IR、XRD和XPS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其作为抗菌剂用于亚麻装饰布的抗菌整理,对比了HDCC-β-CD与短链降解壳聚糖季铵盐固载β-环糊精(HTCC-β-CD)处理的亚麻织物抗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HTCC-β-CD相比,HDCC-β-CD整理的亚麻装饰布抗菌性强,耐水洗性高;固载量为19.48μmol/g的HDCC-β-CD亚麻装饰布对金黄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埃希菌(E. coli)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0 g/L。  相似文献   

14.
卷式反渗透膜浓缩番茄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卷式反渗透膜浓缩番茄汁的工艺,研究了工艺中的温度、压力、流速、浓度与膜通量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卷式反渗透膜在浓缩过程中对有效成分的截留率,实验证明膜对有效成分的截留率大于98%,清洗方便。  相似文献   

15.
以鳀鱼蒸煮液为原料,研究压力、温度、流速、蒸煮液浓度以及盐含量对反渗透膜通量、截留率、水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压力均能增大膜通量,且通量随温度的升高线性增加,随溶液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1.50 MPa时通量和溶质截留率的增长幅度均减小,截留效率降低;30℃时通量较大,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相对于浓缩因子增长率最小,丙二醛(TBARS)受温度影响较大,其增长率大于相应的浓缩因子;增大流速对膜通量影响不显著(P0.05);30℃,1.50 MPa,流速为1.60 m/s时进行反渗透浓缩,水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分别浓缩5.80倍和4.29倍;在降低盐含量的同时增大溶液浓度,可提高反渗透膜浓缩效率。多聚磷酸钠+SDS+EDTA复合清洗剂对反渗透膜的清洗效率高,30℃清洗30 min,膜通量恢复95.80%。  相似文献   

16.
开展碱改性-接枝法制备温度响应型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膜的制备工艺的研究。通过强碱改性法,将PNIPAM单体接枝到PVDF基膜上,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智能膜。通过测定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纯水通量、截留率等指标,研究不同的交联剂浓度、交联反应温度、接枝率对智能膜的温度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傅氏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已经接枝上了温敏基团PNIPAM,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此温度响应型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交联剂(MBAA)浓度0.02 mol/L,接枝率7%,交联反应温度50℃~60℃。结果同时表明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能及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β-环糊精衍生物对涤纶织物进行预处理,考察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K/S值、印制清晰度,以及对薰衣草香精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β-CD衍生物溶液处理后,涤纶织物喷墨印花的K/S值显著提高,且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大提高喷墨印花的防渗化性能,进而增加印制图案的清晰度.当β-CD衍生物质量浓度为50-60g/L时,喷墨印花织物达到较高的K/S值和印制清晰度,并大大延长了香味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β-环糊精化学法接枝棉织物的工艺条件及β-环糊精浓度、戊二醛浓度、焙烘温度对接枝棉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增重率、接枝率、白度、拉伸强力和折皱恢复性等.得出了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β-CD 60g/L,戊二醛90g/L,六水氯化镁20g/L,160℃焙烘4min....  相似文献   

19.
将MCT-β-环糊精(MCT-β-CD)接枝于棉织物上,利用"锚固"在棉织物上的β-CD空腔充载抗菌剂硝酸咪康唑,制备一种新型的抗菌棉织物.MCT-β-CD接枝棉织物最佳工艺条件为:MCT-β-CD80g/L,Na2CO360g/L,160℃焙烘3min.经MCT-β-CD接枝改性后再充载硝酸咪康唑的棉织物,其抗菌性能好于未经MCT-β-CD改性,直接充载硝酸咪康唑的织物.经改性后的织物水洗10次后,其抗菌性能仍保持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试用了国产的CA、CA—CTA、PA、PSA、PF的反渗透膜进行浓缩蘑菇预煮液试验。其中以CA膜的水通量、总固形物截留率、氨基态氮截留率均为最高。在此基础上选用国产小型工业化卷式反渗透装置配CA膜在不同浓度和压力下进行试验,还进行了长时间(90小时)运转试验。在3.0MPa压力下将蘑菇预煮液从总固形物1.333%浓缩至9.232%,平均水通量为10.70L/m~2·h(25℃)。总固形物和氨基态氮截留率分别为94.8~96.8%和93.1~95.3%。总固形物和氨基态氮回收率分别为89.64%和89.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