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残疾人、老人、孕妇等人群的出行问题也备受关注.但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却成为很多城市的“面子工程”,并未真正解决相关人群独立出行问题.文章以宜昌市为研究地点,对宜昌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总结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保障残疾人、老人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出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2.
研究针对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健身空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梯度提升决策树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拉萨健身空间满意度的因子与内地存在差异性,其中绿化环境、宗教活动、健身器材设施是对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结合奖惩对比法和影响非对称分析法,探讨了相关属性对健身空间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餐饮服务设施、健身器材设施、无障碍设施、遮阳避雨设施...  相似文献   

3.
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意义、内容、天津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以及为实现创建无障碍设施示范城目标的建议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通过对南宁市道路、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进行调查,发现南宁市无障碍设施存在社会对残疾人及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重视、无障碍设施使用频率低、设计不科学、缺乏监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无障碍设施建设已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本就无障碍设施建设意义、内容、天津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以及为实现创建无障碍设施示范城目标的建议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推动无障碍环境高效建设,对帮助残障人群开展日常生活及优化各类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天津市中心城区81名视障人员为对象,应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等方法对人群时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视障人群日常活动丰富,具有高比例的中、远距离活动行为;居住地周边1km是视障人群开展基本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但此范围内无障碍标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存在缺失、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无法为视障人群提供有效帮助;在社会活动空间范围,存在社区无障碍设施与城市无障碍设施接驳不畅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空间范围、场景特征、服务设施设置、无障碍设施布局等方面提出构建视障人群日常活动无障碍环境模型与制定规划响应策略,以期通过精准施策,建立无障碍设施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有效联系,为视障人群开展日常活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作为调研对象,对湖滨公园、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杭州花圃等代表性景点无障碍设施进行调研,分析了无障碍设施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建议,以期为公园合理设置无障碍设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环境行为学相关调查手段,从使用者角度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无障碍设施进行定量化评价与分析。通过无障碍设施有效使用频率调查研究,发现在8项调查指标中,有效使用频率最高的为厕所,其他依次为坡道坐凳绿化出入口地面信息亭电话亭,而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地面坡道出入口盲道标识=坐凳厕所绿化,两者主要指标存在显著负相关,说明对使用频率高的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和要求也较高。根据无障碍总体评价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坐凳、绿化、厕所等评价指标的贡献度高,说明其使用频率与重要度均较高。将无障碍设施使用者的基本情况与设施使用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与聚类降维,可发现方式性因子与目的性因子会明显影响受访者对中心区无障碍设施的总体评价。通过总结以上使用规律,为改善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置与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标准     
《中国住宅设施》2014,(3):126-126
北京启动无障碍设计规程编制 屠住空司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残障人士及行动不便市民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推进居住区、居住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水平,为行动不便者创造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监督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监督水平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