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尔图油田二类弱碱三元复合驱区块整体以三类储层发育为主,Ⅲ、Ⅳ类井组居多,与其它二类油层区块相比具有小层数多、河道砂钻遇率低、薄差层厚度比例大、控制程度低等特点。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采出井油层发育差、井组连通关系不好、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情况,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以一个井组为实例深入研究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Ⅳ类井组的综合调整方法,主要在注入端和采出端采取压裂措施,增强了油层渗流能力,提高了这类井组的注入和生产能力,为更大幅度提高薄差层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X区块为一个注水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经过23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2010年率先在x区块开展了5井组深部调驱现场试验,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在前期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地质体研究,深化剩余油认识,开展注采井网完善及产能井综合部署研究,完善了调驱井网,助推深部调驱规模扩大至22个井组,实现了调驱井组日增油101.5吨,累增油5.93万吨,自然递减率降低了12.6%。  相似文献   

3.
受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注水参数不合理等因素影响,H区块注水开发水窜严重,常规注水调整难以进一步提高水驱油效率,优选8个井组进行深部调驱先导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但受地质特征复杂、注采井网及井距不合理等因素制约,难以进一步扩大深部调驱规模,为此开展调整技术对策研究,包括重新落实构造、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以及注采井网、井距优化研究等,指导部署实施新井20口(油井15口,注水井5口),老井转注2口,新增深部调驱井组12个,取得成功,阶段累增油6.7万吨,在国际油价低迷下实现提质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葡萄花油层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注采关系不协调的矛盾暴露出来。一是加密区存在注采不完善、油井水驱方向单一的特点。二是老井网下受断层遮挡、裂缝影响,井组存在有采无注、低效无效循环的弊端。为了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转注、补充井等方式对井网进行优化。调整后注采不协调井组水驱方向改变,水驱控制程度提高;同时井组产量保持稳定,递减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萨中聚驱进入二类油层大规模上返工业化聚驱开发阶段,多个注聚区块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二类油层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对应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各类井在注采能力的适应性、聚驱开发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井组开发效果不同,尤其是在注聚后期,虽然区块整体进入含水回升期,但井组间开采效果差异很大,部分井组的各项指标已经接近经济极限,为了合理利用成本,并保证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必须制定合理的停聚模式并确定合理的停聚时机。本论文通过采用四块不同注采类型的人造平板模拟地下四层油层聚驱开采(采用并联等压方式注入)的物模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规律总结出了适合二类油层的停聚模式,给出合理的停聚时机,提出了纵向均质井组采取全井停聚,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井组在对应采出井生产参数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停层不停井的模式,制定了不同类型井组、层段的停聚时机。并在早期注聚的北一二排西、东二类油层应用,应用后两个区块在井距175m条件下阶段提高采收率值分别达到11.56和10.71个百分点。与已结束注聚的一类油层相比,采收率值多提高1.04个百分点,使区块开发效果达到最好,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油藏储层平面非均质严重,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复杂,平面动用不均衡。通过油水井合理的配产配注,可以改变不均衡的状况。针对油藏中一注两采井组和两注一采井组在特高含水期两注采井间动用不均衡的状况,提出了特高含水期均衡驱替的标准,并在不同的储层非均质情况下,开展了井组的配产配注优化研究,建立了不同非均质储层情况下,两种井组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达到均衡驱替的注水量或液量分配比例,为油藏注采结构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杜84块超稠油蒸汽驱先导试验2016年8月实施,转驱后液量上升、含水上升、温度上升,注采井显示出良好的连通特征,但由于含水、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受注汽条件限制,该先导试验井组2016年11月停止。2019年在完善地面注采井网后,再次对该井组实施蒸汽驱试验,优化注采参数后,井组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类油层发育具有"低、薄、窄、差"的特点,注聚开发过程中井组间见效差异大,开发效果难以保证,为此开展井组分类挖潜方法研究,探索二类油层聚驱高效开发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南二西区块动静态数据,确定井组分类评价因素,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体系,确定井组分类评价标准及方法,对二类油层井组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井组开发矛盾,开展分类针对性治理,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沙二下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稳产难度大的问题,开展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弄清油藏刺余油及薄夹层分布规律,并在井况调查的基础上优选目标井组。通过对注采井组综合潜力评价,编制出注采井组精细调整先导试验方案,为了保持井组长期高效稳产,摸索一套不同注采类型井组动态管理的规律。实施井组层间精细治理,达到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气藏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A区块开发过程中暴露出注水压力高且上升速度快,注采井距过大,油水井难以建立有效驱替,油井受效差等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我们在A区块M井组进行缝网压裂试验,探索提高低渗透油藏单井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以期为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挖潜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二类油层125m井距空白水驱阶段由于注采井距小,呈现含水上升速度快,产量递减快的开采特征,本文通过应用精细地质描述成果结合动态变化特征,对二类油层上返采用125m注采井距的初期及空白阶段开采规律进行了总结,并与其它不同井距条件下的二类油层区块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区块单井组进行了分类,对其它二类油层空白水驱阶段井组见效特征及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敖南油田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中表现出的油井受效差,多向连通比例低,地层压力低的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对敖342-28井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转注13口井,形成五点法注水。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增加注水井点,提高多向连通比例,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同时,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缩短驱替距离,建立有效驱替,恢复了地层压力,促进油井受效,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山东化工》2021,50(4)
石场子研究区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因低产、高含水等原因已累计关井130余口,部分井组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差,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部分井注水突进问题明显,影响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油藏整体表现为油井自然递减增大、含水上升率抬升的趋势,水驱状况不清楚,严重困扰了后期的油田稳产综合治理。本文以延长组长8油藏为目标,重点研究油藏水驱动用状况,评价注水开发效果,寻找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调整意见,指导油田稳产。  相似文献   

14.
南中东一区自投产以来,共出现16口注入困难井,占总井数比例为14.0%,因此该区块的注入困难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从南中东一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运用沉积相带图、井组连通图等静态解释成果,依据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地层压力等各项动态反映,摸清每一个井组的开采状况和生产特点,认真分析总结油水井的变化规律,对影响井组开发效果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有效的注采井综合调整方法,主要采取压裂、扩射、下调浓度、采油井压裂、扩射、老井代用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南中东一区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沈625-H15井区是沈625潜山的一个水淹水窜井区,2009年4月日产油仅有9t/d,综合含水高达93%。2010年提出了"注时不采、采时不注"的渗析采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井区采收率,但第一周期"异步注采"结束时,即2011年初井组四口油井综合含水又上升至90%以上,日产油仅有4.3t/d,而且抽油机和井下热线无效运转,如何开展下一步井组治理,提高采收率、节电创效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课题。为更深化"异步注采"试验在沈625-H15井组的注采效果,在大幅度增油的基础上精细井组动态分析,故决定在该井组开展"多轮次精细化异步注采"。  相似文献   

16.
动态分析贯穿每口井,每个井组开发过程的始终,将预防油层部位套损融入到日常动态开发中,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套损隐患。本文细致讨论了在动态分析、调整的过程中预防油层部位套损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主要从控制单砂体注大于采、调整油层发育状况为厚注薄采、及时调整采油井关井和堵水井区注水、分析受断层遮挡特别是新解释断层井区注采关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取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北一区321块巴结束注聚区的典型井组,利用其静态资料,分别对聚驱注入速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注入浓度、井组注采对应率、井距5方面影响因素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注入速度越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注入浓度越大、注聚越早、油层连通关系越好、井距越大,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对油藏井网不完善,开展改善开发效果的挖潜研究,首先根据剩余油分析结果,部署挖潜井组;其次根据注采井距及井网密度研究,合理确定井组注采井距;最后进行井网重组,确定挖潜层段。  相似文献   

19.
稠油蒸汽驱开发实践表明,在汽驱开发过程中受地质体条件、注采对应关系、注采强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注入蒸汽容易沿着渗流阻力较小的高渗层和构造上倾高部位突进,形成汽驱优势通道,导致汽驱波及系数降低,造成井组汽驱动用不充分。本文以辽河油田齐40块主体部位汽驱井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动静态资料研究汽驱优势通道的形成的地质条件,预测汽驱优势通道的分布情况,为开发调控夯实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示踪剂监测技术是用以监测油层有无高渗透层或大孔道存在,跟踪注入流体流向,分析注采井间连通状况以及验证隔层稳定性等一种特殊的动态监测技术。针对试验区油层发育差、连通复杂等实际情况,在试验区选取5个井组采用示踪技术进行油水井井间不同方向的油层连通状况、注采井距的差别对各储层注入流体推进速度的影响及井组隔层稳定性研究,为试验区进一步调整注采井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