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创建已经从浙江推广到全国范围。本文基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通过业态、生态、文态、形态"四态融合"的方式塑造新型特色小镇,充分彰显小镇特色。其中,业态特色是基础,生态特色是本底、文态特色是灵魂、形态特色是载体。文章还结合杭州云谷小镇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中展现"四态"特色,塑造适应新兴产业生长、集聚的新空间、新载体。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Z2)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文章以仙居县广度乡文化风情小镇规划建设为例,通过挖掘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和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具有禅修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构建生态、业态、文态和形态"四态融合"的美丽乡村综合建设体系,营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禅修养生"为主题、以高山生态产业和旅游休闲为特色的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的建设存在缺乏完整的规划理论体系及规划思路、过渡追求经济效益、对社会、生态的考虑不够、城市建设追求"高大上"和丧失文化个性等困境,致使小城市"千城一面"、缺乏发展动力和空间单调乏味。研究针对小城镇的建设困境,提炼了"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通过完善小城镇的规划体系,充分挖掘和研究本地文化、生态特色,编制相应的规划,以规划指导城市产业、形态的建设,实现生态、文态、业态和形态的融合,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有竞争力,并以成都崇州市道明镇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践分析,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带来的资本、市场、创新、人才和社会流动性变化,对特色小镇的要素集聚与产业转型发展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互联网对资本和市场供需匹配、开放式创新生态与流动性社会构建影响的基础上,以浙江海宁皮革时尚小镇为例,探索互联网与传统块状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提出"互联网+创意设计创新""互联网+商贸服务""互联网+休闲体验"等业态发展方向,并从虚实要素融合、用地混合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时代皮革时尚小镇的功能布局提出引导策略和布局建议。文章的研究对特色小镇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尊重和顺应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律,关键要统筹好城市的形态、业态、文态和生态.形态是城市的脸面,业态是城市的骨架,文态是城市的气质,生态是城市可持续成长的本底.四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构成城市科学发展有机整体.坚持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融合发展,既注重速度,更注重品质,才能使城市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文化更具品位、城市特色独具魅力. 完善形态.城市形态,展现着城市风貌、承载城市功能的硬件支撑,城市的建筑群落和基础设施,是它的外在表现.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严格依据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肃查处违法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与此同时,注重系统推进,把构建尺度宜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的城市活动空间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加快优化供水、排水、燃气、环卫、停车场站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居住功能、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日益增长,对游憩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研究首先梳理了城市户外运动休闲空间的概念和演化历程,提出了户外运动休闲空间的分类体系;其次基于业态、生态、形态和文态的"四态"融合理念,构建了相应的规划技术框架;最后分别从差异化引导、"四态"融合和评估反馈机制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旨在为休闲时代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引导和产业链接等宏观战略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毅 《规划师》2013,29(Z1)
天府新区是成都新一轮的建设重点.在成眉新兴产业战略功能区(新津部分)城市设计中,以目标导向为主,强调业态、形态、文态和生态的“四态融合”.在业态方面,强调产城融合,从区域定位方面进行产业选择;在生态方面,强调生态优先,内外廊道链接成网;在形态方面,枕山理水,彰显水城特色;在文态方面,传承历史文脉,营造新城文化.  相似文献   

8.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和良好载体,全域旅游面向区域多个村庄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和社会参与,为乡村振兴提供广阔平台.因此,乡村振兴可以尝试突破单一村庄规划或产业规划的单线思考,基于区域整体视角统筹区域内各乡村发展.文章以温州市泽雅镇为例,依托全域旅游构建,提出"文化IP引领"理念下,多元文态与形态、业态、生态四态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体系.通过四大具体策略振兴乡村新文化、新空间、新产业、新景象,进而促进全域乡村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特色小镇从浙江经验上升为具有全国应用意义的实践模式,各地相继开展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建设形成了"产业发展+大众生活+美丽生态"的多种功能业态,与具有独特风情和时代风格的小镇形态。特色小镇融合了城乡经济社会,既融入了多元经济形态,又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因此,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是当前符合规律和地域实际、破解地域发展难题的有益探索。景观建  相似文献   

10.
夏斐  郭清华 《城乡建设》2021,(19):66-68
笔者从莱西市农村的发展现状出发,谈发展路径.莱西区域"线·点·面"的生态规划,即以大沽河生态旅游带为"线",姜山小镇,物流园区,加工园区、特色农产品小镇、特色村落、特色社区等为"点",形成莱西区域的"面".以生态规划为引线,引导本地人自主地发展乡村产业,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及外地人才来此发展各种产业,引发一系列一、二、三乡村产业自主融合发展的策略,使三产之间相互带动,形成乡村产业自主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状态.并以辇止头村的生态规划为例,阐述如何在生态规划下引导产业自主融合地发展.并且,在本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讨莱西区块乡村产业自主发展的提升路径,如夯实农业基础、传承和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培养产业自主融合发展的"带头人"等,推动莱西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镇村联动发展机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本研究以J省A通航小镇为例,基于"中心—腹地"理论视角考察特色小镇"飞地"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外发型产业培育机制使得特色小镇与腹地村镇难以形成高度关联的产业生态并导致其"脱域"运营;而小镇运营的社会脱域机制也进一步导致社会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和创新要素的"飞地"式集聚。研究最后指出,规避特色小镇创建的"飞地"风险必须构建产业培育及其社会运营的良性互动机制,走出一条镇村联动、融合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扎龙"鹤乡"生态湿地小镇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生态地区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路径和策略,通过认知保护价值、构建安全格局、均衡空间发展、整合资源要素、确定目标导向等规划路径落实"保护优先",通过文化挖掘、品牌定位、内容延伸、空间塑造等建设模式突出"特色发展",实践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理念。  相似文献   

13.
《园林》2020,(5)
借助景观基因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通过增加体验发展主题的内容和实证规划探索,为农业特色小镇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基于农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发展的实际要求,将景观基因理论进行改进,构建了生态环境基因、村庄聚落基因、农业产业基因和乡村文化基因4个组成部分,并设计了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并探讨以茶为主体的景观基因活化表达的实现路径。结合柯桥平水茶镇的景观基因解构、识别和活化表达,提出了构建以茶为中心,将茶产业、茶科技、茶旅游、茶文创与禅、越文化相融合,联动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茶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规划以"一心、一轴、一环、三块、六区"为空间架构,通过茶业融合发展、精品茶园观光、茶村风情体验、育茶科技示范、生态茶园养生和禅茶文化研修区六大功能区的独立分工和相互联系,打造全产业链联动共建的茶产业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镇是一个"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空间综合体,规划设计中应注重多维度的融合。文章基于特色小镇的内涵,认为特色小镇规划应将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进行融合,并以浙江慈溪智美家电特色小镇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各维度融合打造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以期从规划设计层面引领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成比较全面的特色小镇整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文旅融合的特色小镇建设,近年以来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城镇探索方向。本文以岁时湾节气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为例,立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源起、荆楚地区文化底蕴、基地的区位条件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宜居”的指导思想,按照“文化主题、文化结构、功能空间、动态体验、发展模式”五大板块进行设计构思,明确规划策略。最后明确设计重点,主要做好节气文化小镇核心区功能空间布局、业态置入、景观系统的打造。简单阐释了如何正确处理好遗址保护与传承利用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关系,推进好文化、旅游与生态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结合甘孜州德格县城风貌整治规划,将城镇建设问题分解为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和空间形态四个方面,并尝试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以"四态合一"的理念指导风貌整治规划,探索康巴地区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于荟  张沛  李稷  张中华 《南方建筑》2021,(4):105-111
基于传统村落面临衰退、消失、转型等现实问题,以"分类保护与发展"为主要线索,针对不同类型村落提出相适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聚焦于传统村落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四类要素的内涵及其动态协同关系研究,提出"五态"融合理念,系统性地对传统村落进行解构,总结出多元化、适应性、复杂化的传统村落演化机制。以陕南地区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构建传统村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五态"中各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方式及现实基础,划分出原生滞缓型、初变发展型、转型重构型、消解收缩型4类传统村落。从动态、多维研究视角出发,探索不同类型传统村落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精准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小镇可以不是特色小镇,但特色小镇必须是生态小镇。生态小镇规划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空间的塑造,更是生态产业、生态技术和生态人文的多重复合体现,其空间特征不仅是生态的更加是高效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原住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双重乐活。生态小镇规划应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围绕乐活"理念,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态小镇,打造"诗意的栖居"。文章从增强旅游吸引力、盘活土地价值、复兴乡村社区、升级传统产业、提升生态品质等思考维度出发,以创意引领、生态统筹、产业复合、"居—游—产"共进等四大发展战略为指导,对多元产业、复合生态等两方面进行了特色规划。这为生态小镇规划建设模式提供了技术参照。  相似文献   

19.
对青岛温泉小镇特色路径构建进行了研究,通过其产业结构,当地特色、空间构成、保障措施等方面的规划为青岛温泉小镇提供一条以小镇特色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森林特色小镇规划研究——以浙江景宁东坑森林小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浙江省创建森林特色小镇的景宁东坑森林休闲养生小镇为研究对象,探讨森林特色小镇的内涵、技术路线、规划主体内容、森林休闲养生发展以及建设所需注意的问题。规划主体内容提出了融合发展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森林休闲养生产品规划和专项规划,以期为之后的森林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