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金山大厦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双向板和单向板的结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2.
结合上海申贝大厦工程,从设计及施工两方面对高层建筑楼盖结构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应用预应力技术的优越性,提出了为确保施工质量应采取的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力的计算公式等。本文研究成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和混凝土的应力的计算公式等。本文研究成果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介绍某大型公共汽车站场工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并探讨该技术应用中的一些设计难点、应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 ,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 ,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 ,可供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正佳商业广场大面积、大跨度平板楼板预应力无粘结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简述了无粘结筋的下料长度计算、辅设、张拉及混凝土浇筑、锚固区封头的施工全过程及其施工工艺,并对我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可供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成若 《建筑科学》1998,14(2):31-3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全国建筑十项新技术推广项目之一。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主要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问题,内容包括荷载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平衡荷载选择、设计步骤、计算程序及构造要求,可供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兰州国芳大酒店无粘结预应力楼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兰州国芳大酒店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设计 ,包括方案选型、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和一些细部构造 ,对预应力设计中的几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建议 ,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特种结构》2010,27(5):108-110
某建筑工程首层环向楼板面积大,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沿环向施加预应力,预应力筋居中均匀布置,具有一定的施工难度,本文对该工程的施工方法作介绍。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荷载、跨度、截面尺寸对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和密肋板造价的影响.通过方案评价,得出了构件适宜的跨高比,提出了两种楼面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扁梁-平板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楼盖体系。本文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对该结构体系的受力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某建筑地下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盖的部分区域进行了现场原位加载试验,以楼板的挠度检验实测值和裂缝作为评判其是否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的依据,并对该地下室楼盖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复核、验证,为了解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润安大厦楼板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设计、特殊部位的处理以及经济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17.
荣维生 《建筑科学》2003,19(1):8-11
运用概念设计知识,详细分析了预应力部分结构方案的个性原则和配筋形式的确定。在设计中,对预应力板、宽扁梁、悬臂大梁采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这样不仅降低了工程造价,而且更能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预应力悬臂大梁的设计为结构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另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上海华丽家族地下车库无梁楼盖顶板的无粘结预应力设计与施工 ,对预应力等代框架的模型取法及其施工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水产大厦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金如元 《建筑科学》2002,18(3):10-12
详细分析了在地震区选择转换层结构形式的方法,论述了转换桁架总体分析及局部补充计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采用有限刚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桁架,不仅较好的解决了下部大柱网与上部小柱网的转换,而且避免了转换层处在水平力作用下较大的刚度突变及复杂应力,在地震区是较为有利的。转换桁架采用低预应力度0.5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既较好的解决了大跨度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抗裂问题,又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使结构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