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日立K—1000流动注射分析仪柱塞泵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K-10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柱塞泵系统进行了改进:增设了除气装置,耐强酸缓冲器和耐碱过滤器,可根据不同的溶液情况灵活地组合柱塞泵系统,增强了K-1000的功能,使之能注入强酸、强碱和有机溶液,更换载流时无需停泵和重新吸入溶液。经分析实例验证,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新型结构与流路设计,开发了量热式生物传感器,是由恒流泵、切换阀、恒温器、锥形注入阀、反应室和参比室、热电堆、信号采集模块和微机等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系统,能够工作在单向和循环模式.恒温器在0~70℃内有效控温,精度为±0.1℃;锥型注入阀实现绝热状态的同步进样;设置参比室有效消除非特异性热;片状热电堆的灵敏度约4 mV/K,并布置在反应室和参比室间,及时感知热信号变化;微弱信号采集模块具备24位分辨率和64倍增益,并利用虚拟仪器技术通过微机进行数据的动态显示、处理和存储;系统能够优化反应室尺寸、载流流速、反应温度和试剂注入量等关键参数.性能测试和多种反应模式研究表明,系统基线稳定、重现性好,并实现了酶分析、底物测试和重金属检测等功能,该系统尤其适用于抑制条件下的多试样、多组合的现场和在线富集、检测.  相似文献   

3.
载流摩擦磨损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摩擦学的三公理,对载流摩擦磨损的机制进行研究,建立了载流摩擦磨损的系统构成图、功能平面图、微观接触的电接触状态图和载流摩擦磨损电传导电路模型,分析了火花和电弧产生的原因,得到了载流磨损量与法向载荷之间的关系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电因素对摩擦磨损的作用,为载流摩擦磨损的研究建立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4.
蠕动泵步进电机控制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于流动注射分析的蠕动泵步进电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采用了集成电路AD654和可编程逻辑器件(GAL),可实现无级调速,步进电机工作平衡,容易与计算机连接,该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应用单片微机的蠕动泵控制电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一种以单片微机为核心的蠕动泵控制电路,这种控制电路具有运行速度、方向、时间可调等多种功能,为提高流动注射分析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86型插座内部载流体(一般为铜件)的良好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论文就两种不同品牌的86型插座内部的铜载流件的不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测量出2种不同结构的铜载流件的电阻大小,进而得出各自导电性能的差异。实验表明:材质相同的铜载流件导体,采用一体成型加工出的载流件相较于采用搭接成型的载流件,导电性能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蠕动泵、电子天平、标准压力计和秒表的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检测仪间接测量方法,并对校准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实验证明:该间接测量方法成本低,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不确定度小于检测仪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可实现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检测仪的有效溯源.  相似文献   

8.
合成油酸修饰的纳米Cu,在四球试验机上增加载流试验功能,考察添加纳米Cu润滑油在不同载流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磨斑表面,并探讨载流条件下纳米Cu的摩擦学机制。结果表明:在纳米Cu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载流条件增强了纳米Cu的抗磨减摩效果;载流条件下钢球磨斑表面Cu元素含量较高,且以Cu单质和CuO的形式存在。分析认为:纳米Cu粒子在载流条件下发生了电泳运动;载流条件的电热效应加速了纳米Cu软化涂抹;载流工况促进了纳米Cu参与摩擦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铜基粉末冶金/铬青铜为摩擦副,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载流摩擦学特性研究,探讨电弧能量对铜基粉末冶金/铬青铜摩擦副载流效率、载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载流效率、载流稳定性与电弧能量的大小是密切相关的,电弧能量越大,载流效率、载流稳定性越差;频率相对均匀和瞬间电弧能量密度小的电弧可以维持电流的连续性,有较好的载流稳定性及较高的载流效率,而瞬间较高的电弧能量使载流效率急剧降低,载流稳定性变差;电弧发生及能量大小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及电弧对试样表面的侵蚀都导致了销试样间电压与电阻的波动,是载流效率和载流稳定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蠕动泵软管回收系统是磁流变抛光液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抛光液流量的稳定性。为了保证长时间磁流变抛光的可靠性,这里研究了磁流变抛光用蠕动泵软管失效模式及损伤演变规律。首先,对蠕动泵软管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受力模型并仿真计算,获取了软管的易失效位置;然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软管已失效处的截面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损伤裂纹的特征,将最大损伤深度作为表征参数,研究其演变规律;最后,根据实验参数,建立了蠕动泵软管的寿命离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使用常规氧化铈抛光液,在转速为300rpm的条件下,软管的磨损过程有三个阶段:磨合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剧烈磨损阶段。该蠕动泵软管的稳定运行寿命为16h,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模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N总线及CANopen应用层协议,设计了一种用于分析仪器中的高精度蠕动泵系统。蠕动泵硬件驱动电路以嵌入式ARM处理器为核心,采用DRV8711步进电机控制器完成驱动控制,以N沟道MOSFET为基础设计了H全桥功率驱动电路。研究了步进电机细分驱动、绕组电流衰减模式、加减速模式等对蠕动泵的影响,优化了蠕动泵运行参数。通过通信子协议CiA 301、驱动和运动控制子协议CiA 402,使用RT-Thread实时操作系统,构建了CANopen通信网络,实现了位置模式和速度模式两种控制模式。经CAN总线分析仪CANScope测试表明,所设计蠕动泵符合CANopen标准运动控制子设备,满足CANopen协议规范要求;通过化学分析实验验证,蠕动泵运行平稳,可有效抑制光谱学分析中的Schlieren效应,提高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冷压成型和热等静压烧结技术制备了20%C/Cu复合材料,研究了它在干摩擦条件下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了它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载流和非载流条件下的磨损率均逐渐增大,第三体的形成使摩擦因数不断降低;随着滑动速度增大,载流和非载流条件下的摩擦因数呈微小的上升趋势,磨损率则先增大后降低;载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比非载流时的均有所下降,载流条件下第三体的润滑作用加强,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复合材料的磨损过程中存在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剥层磨损,且在磨损表面上并未发现电弧烧蚀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载流摩擦磨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流摩擦磨损是摩擦副在有电流通过时的接触行为。载流摩擦副在工作过程中受力、电、热等多种因素耦合作用,损伤机制复杂多变。综述载流摩擦中的摩擦磨损机制,重点分析服役工况对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阐述电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对载流摩擦中的温度场及其仿真模拟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载流摩擦材料的应用现状。概括载流摩擦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应加强接触副材料在多环境下、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和失效机制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研发新型复合材料,以满足具体的工作条件和特殊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冬冬  刘衡 《机电信息》2014,(17):17-20
阐述了蠕动泵在颗粒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工作原理及设备结构,通过对比新、旧型蠕动泵的区别和用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得出了新型蠕动泵明显优于旧型蠕动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FIA-91型微机化流动注射分析仪的研制.仪器由双蠕动泵、16孔阀、单光束光栅分光单色器及单片机应用系统组成,有八种程控实验模式和多种数据处理功能.在波长320~820nm范围内能自动进行波长扫描和波长设定.  相似文献   

16.
针对立体车库载车器过放缓冲定位不精准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立体车库载车器液压缓冲系统。利用节流阀过流面积可变函数使载车器缓冲位移可控,实现了载车器过放缓冲定位精准,给出了立体车库载车器过放缓冲机理,搭建了立体车库载车器缓冲过程数学模型,基于AMESim建立了载车器液压缓冲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载车器液压系统缓冲特性,分析了载车器过放速度、质量、节流阀过流面积可变函数及其零点值与载车器缓冲位移的关系,最后进行了缓冲系统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过放缓冲过程,载车器速度先迅速降低,后缓冲减速;载车器过放速度和质量变化,载车器缓冲位移不变;载车器缓冲位移即为过流面积函数零点值;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吻合度极高,对仿真结论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冷压烧结粉末冶金法制备了铜-10%石墨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冲击试验;用SEM、电滑动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了材料的断口形貌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探讨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由于铜-10%石墨复合材料中石墨含量较高,该材料的拉伸断裂为脆性断裂;在非载流条件下,试样的磨损量随着试验载荷、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载流30 A条件下,由于电流产生大量的电弧热促进了石墨的润滑作用,与非载流相同磨损条件结果相比摩擦因数降低、磨损量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FIA-6100)。该仪器由混合信号系统级微控制器C8051F060作为核心控制芯片,通过串行数据总线控制转盘式自动进样器、比例稀释器、蠕动泵等部件的协同运行,采用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对被测信号的吸光度进行实时的采集与存储,并由外围的USB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批量传输至系统工作站进行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搅拌摩擦焊接建立耦合温度场模型,模拟和分析了模型在有无载流条件下温度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载流时,最高温度主要分布在搅拌头与工件的接触区域,工件上焊接前侧的温度分布面积大于后侧,但前侧温度等值面分布相对后侧稀疏,使得焊接前侧温度梯度小于后侧;载流时,温度及等值面分布与无载流时基本相同,但载流后轴肩上的温度分布面积大于无载流;当焊接速度、法向压力、转速、位移不变时,载流条件下焦耳热与摩擦热耦合产生的最高温度远高于无载流时的摩擦热产生的最高温度,二者对比可知相同的发热效率下载流较大地降低了对法向压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流函数有限差分法和K-ε湍流模型计算水泵中S_1相对流面上的简化湍流。所用的湍动能及其耗散率方程考虑了叶轮旋转的影响。文中列举了离心水泵叶轮中S_1流面简化湍流计算结果,并与相应的试验和无粘性流动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