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多层加筋垫层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将设置有多层土工格栅的加筋垫层视为大挠度薄板进行分析,运用层合板理论,模拟多层土工格栅与碎石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加筋垫层抗弯刚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考虑刚性桩网复合地基的三维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建立加筋垫层应力函数和挠度微分控制方程,并利用伽辽金方法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利用Winkler地基梁理论和大挠度薄板理论对桩土应力比和格栅拉力进行计算。最后,运用实际工程对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综合分析格栅总层数、铺设间隔和位置等因素对桩土应力比及格栅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吻合;随着格栅总层数的增大,桩土应力比增大而格栅拉力降低,铺设2~3层格栅效率最高;随着铺设格栅间隔和底层格栅距桩帽距离的增大,桩土应力比降低,而格栅拉力增大。  相似文献   

2.
不同型式复合地基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砂井、散体材料桩、柔性桩等九组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加筋垫层的设置可扩散上部荷载,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土工格室的加强效果优于土工格栅;桩体复合地基须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其承载能力明显好于加筋垫层复合地基;不同加载范围下桩和土体的承载能力发挥程度不同,单桩加载下桩体承载能力发挥较三桩、七桩加载时大,碎石桩桩顶桩土应力比>碎石桩+土工格栅>碎石桩+土工格室,而柔性桩+土工格室的桩顶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工格栅>柔性桩;砂井和各种型式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底桩土应力比在1左右,各种型式的柔性桩桩底桩土应力比较大,最大达24;软基浅部较深部孔隙水压力大、消散速度快;桩体复合地基孔隙水压力较土工格室复合地基和软土地基小,砂井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排水速度明显快于柔性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桩承式加筋路堤足尺模型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利用PVC材料水袋模拟桩间软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桩土差异沉降。路堤填筑过程中测试了路堤内部土压力以及格栅拉力,并且重点分析了桩帽和桩间不同位置处土压力以及格栅拉力随填筑高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土拱效应,路堤填筑完成后桩土应力比约为8.46,土拱高度约为1.125倍桩间净距;单向土工格栅能够进一步将桩间上方土压力传递到桩顶上方;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格栅拉力增长并不大,路堤横向滑移引起的格栅拉力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住宅楼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某五层住宅楼软弱地基采用粉喷桩处理后,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形成粉喷桩复合地基,之后随机分别抽取三根单桩和桩的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分析单桩和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在载荷板下的桩中心、桩边缘内外两侧及桩土中各放置压力盒,根据作用在桩-土的应力测试结果,分析整个加荷过程中该类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李国斌 《山西建筑》2007,33(21):112-113
对土工格栅的功能与工作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在载荷试验中桩顶盒桩间土的位置铺设土工格栅,在土工格栅的上下层埋设土压力盒来了解土工格栅对桩土应力的影响。通过对桩土压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土工格栅的作用机理与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6.
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三维数值模型,模型考虑了桩土接触和承载板与土接触,比较分析了不同刚度柔性基础下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承载性状,并与刚性基础进行了对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础刚度减小,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增大、桩承担的竖向荷载减小、土工格栅应力增大.其中,基础刚度变化对不均匀沉降及格栅应力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路堤荷载下土工织物散体桩复合地基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2组不同筋材刚度土工织物散体桩复合地基路堤离心模型试验,和1组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的对比试验,以研究其在真实应力条件下的性状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筋材刚度的增大,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略有减小,桩顶和桩间土沉降明显减小,而桩顶和桩间土之间的差异沉降明显增大;桩土应力比随筋材刚度的增大先增长明显,而后趋于缓慢;当筋材刚度较低或上覆荷载很大时,土工织物散体桩可发生显著的弯曲变形而引起较大的沉降,碎石桩则在软土中容易发生鼓胀变形而引起很大的沉降,但两者均未在复合地基中形成剪切滑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复合地基加筋垫层设计,在处理吹填软土地基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对加筋复合地基数值模拟,对复合地基加筋垫层的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加筋方案、加筋层数进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地基上部荷载较小(100kPa),加筋垫层作用不显著;上部荷载较大时(250kPa),复合土工格栅的作用发挥较充分,加筋层数成为影响桩土应力比的主要因素,为加筋垫层设计优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最后,铺设2层复合土工格栅控制沉降变形较铺设1层的效果好,铺设3层则效果提升不大,综合经济和施工便利的因素,垫层中铺设2层复合土工格栅最优,加筋材料的优化层间距为3.3cm.  相似文献   

9.
土工格栅在桩网复合地基中的检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江 《山西建筑》2010,36(30):85-86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土工格栅在桩网复合地基中的处理效果及可靠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检测结果表明:铺设土工格栅完全可以替代桩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附加应力的传递,提高桩土应力比。  相似文献   

10.
路堤下粉喷桩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粉喷桩复合地基性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包括地基的沉降、深层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桩-土应力比、桩身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1)粉喷桩复合地基工后沉降能满足设计要求:(2)采用桩长渐变的方法可完成从桥台到一般路基的沉降平滑过渡;(3)地基深层水平位移小,有利于地基的稳定和减小地基对桥台基础的影响;(4)超静孔压消散慢,但孔压值不大,对沉降稳定影响不大;(5)桩-土应力比较大;(6)桩身应变与桩顶土压力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健凡 《福建建筑》2000,(1):45-46,42
结合某高层基础工程实例,对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的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短桩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的现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短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复合地基形式,但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不完善,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通过长短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对在刚柔两种基础形式下的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桩顶和桩间土的应力、桩土荷载分担比及桩土应力比随荷载变化的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长短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和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个工程实例,阐述在工业建筑基础及设备基础设计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基础方案选择、基础计算应注意的问题、施工图设计技巧和经验等。  相似文献   

14.
沿海滩涂地区超厚软土层上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其突出问题是控制基础沉降。采用下设桩基的块式基础,可通过改变桩的长径比来控制地基沉降。经过两种方案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工程实例中,单纯改变桩长对基础的振动位移影响不显著,宜采用控制沉降更为有利的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基础类型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5.
岩石地基上扩展基础基底反力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展式基础的基底反力一般呈非线性分布。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 ,岩石地基上的扩展式独立基础 ,其基底反力分布的非线性特征非常显著 ,并且其分布模式和变化规律与土质地基不同。基础高度 ,即基础与基岩的相对刚度是决定基底反力分布模式的主要因素 ,随着基础和基岩相对刚度从小到大的变化 ,基底反力分布模式从中部集中向接近均匀分布过渡 ,再向边缘集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朱奎  徐日庆 《建筑技术》2007,38(3):185-187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式,其理论的发展明显地落后于工程实践,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应用条形基础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实用简化的设计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能合理发挥刚性桩、柔性桩以及土体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桩基逆作法的设计及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坚  穆保岗  龚维明  崔峰  王景全 《建筑技术》2002,33(11):812-814
桩基逆作法的施工顺序是先施工承台及一定层数的上部结构再压缩,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经济对桩基逆作法进行简化阶段分析和规律分析,按照刚度分配原则确定桩土分担比例,可推导出相应的简化公式进行承台和桩基设计。实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8.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洪胜 《建筑技术》2000,31(3):152-155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及其沉降计算等问题非常复杂 ,要使设计客观地反映实际 ,远非凭经验或简单套用规范所能及。将计算预测与事后观察、比较、分析结合起来 ,对于岩土工程来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金砺 《建筑技术》1997,28(7):466-468
近十多年来,我国基础工程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某些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测试技术和配套能力较差,工效较低、质量不够稳定。今后重视土的工程性质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开发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以灌注桩为重点,发展成桩新工艺、新设备、实现配套化、系列化;完善在坑支护技术;研究设计计算与方法,把我国地基基础技术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沿海滩涂地区超厚软土层上动力设备的基础设计,其突出问题是控制基础沉降。采用下设桩基的块式基础,可通过改变桩的长径比来控制地基沉降。经过两种方案多方面对比分析发现,在沿海地区工程实例中,单纯改变桩长对基础的振动位移影响不显著,宜采用控制沉降更为有利的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基础类型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