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叠台隆北侧,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北东段,是我省重要的金矿成矿带。矿体主要产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灰绿色蚀变板岩的层间破碎带内,该矿区金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及层间裂隙的双重控制。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石英(破碎)蚀变板岩型,其中以含金石英脉型矿石为主;矿床类型属中—低温(构造)热液型金矿床。进一步加强该区金矿地质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对该区金矿找矿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新的金矿类型不断发现近年来,国內外发现了很多新的金矿类型,除了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砾岩外,还相继发现了产于元古界含铁硅质岩建造中的层控金矿,产于酸性火山岩中的斑岩金矿,产于混合花岗岩中的蚀变破碎带型金矿,产于火山岩中的低温热液金矿,产于下古生界黑色页岩中的多元素含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金窝子金矿床是新疆东部最为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对矿床内4号含金石英脉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作了详细的研究.矿石品位、含金石英脉厚度及矿化强度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金矿化在舍金石英脉内具有分段富集的特点,且含金石英脉在中部和北部矿化较好.黄铁矿热电性特征研究得出,含金石英脉内黄铁矿导型以P型为主,热电系数沿垂向变化较小,反映4号含金石英脉产出稳定,具有深延的特点.研究表明,4号舍金石英脉已揭露部分位于整个含金石英脉的浅部,深部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双胜美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部边缘、白云鄂博中新元古代裂陷槽中,属狼山-渣尔泰山中新元古界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岩组(Pt2byh),下部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灰岩及板岩;中部岩性为石英砂岩与灰岩互层;上部岩性为灰岩夹石英砂岩和砂板岩。金矿体产于早期形成的压扭性断裂中,矿化蚀变以黄铁矿化和褐铁矿化为主。成矿过程为:古元古代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形成,并进一步裂解-拉张形成裂谷环境,沉积白云鄂博成矿系统;受印支期构造活动形成一系列张性断裂,晚期携带金、银等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沿早期形成的NNE、NEE、NNW向张性断裂破碎带上侵,在构造的有利部位成矿;后期岩浆再次侵入、岩浆热液沿早期矿体两侧叠加富集成矿。成矿其次为:早期石英脉形成;弱含金方解石—石英脉形成;含金石英脉形成;碳酸盐—金建造的形成。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认为该金矿床为多来源多阶段多成因的复成热液型金矿,并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地区是我国的重要黄金矿产基地之一。它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侧,在前震旦系强烈混合岩化的变质岩系中广泛分布着含金石英脉,矿化范围东西长约80—100公里,南北宽约10—20公里,已发现含金石英脉千余条,是一个规模大、有潜力的金矿区。 区内可进一步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矿带,工业矿体主要赋存于南矿带。矿脉主要  相似文献   

6.
阳山金矿泥山矿段与花岗岩类有关的金矿化是该矿段重要的金矿化类型,通过对斜长花岗斑岩脉及其矿体的研究,探讨此类金矿的基本特征,得出该矿化类型受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区内岩体的分布与构造关系密切,并受断裂的控制,岩脉走向呈近EW向,产出规模一般较小,多呈脉状产出,少量为岩株。岩石类型为中酸性岩,岩性主要为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对斜长花岗斑岩脉的矿化蚀变特征及含金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泥山矿段508号脉成矿过程为含矿物质迁移、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7.
烧锅营子金矿区按含金矿脉排列、矿脉构造、产生条件、矿石组合和建造,可将矿脉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合脉型和复脉带型等四种矿化类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水平,垂直分带趋势和矿化地质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发育,蚀变分带因矿化类型不同,其发育程度各异,复合脉型金矿系矿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其蚀变分带模式,以含金石英脉为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母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碎裂状黑云母花岗岩→碳酸盐化黑云母花岗岩→钾长石化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蚀变作用期次可划分为成矿前钾长石化,成矿早期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成矿期硅化、黄铁矿化,成矿晚期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者乃是硅化、黄铁矿化.  相似文献   

8.
张涧金矿为商州金矿带上典型的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产于北西西向韧性剪切带中,受左行剪切作用的控制,金矿体呈雁列状排列的构造透镜体。北西西向大断裂是区域上金矿的导矿构造,韧性剪切带是配矿构造,含金石英脉为容矿构造。导矿、配矿、容矿构造配置协调生成金矿;后期多次含矿热液的叠加、改造导致金矿化富集。同一韧性剪切带中发育北倾、南倾不同产状的含金石英脉,其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大,品位明显增高,易于形成富矿体。  相似文献   

9.
坝营石英脉型金矿床位于河北丰宁凤山一带,张家口-丰宁-承德EW向金矿成矿带东段。矿床由13个金矿体构成,矿体呈脉状、长透镜状和豆荚状,其形态与产状严格受断裂破碎带和含金石英脉控制。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金矿化主要发育在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断裂构造、含金石英脉、蚀变矿化、线状磁异常及线状激电异常等地质与地球物理找矿标志。通过分析坝营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地质与地球物理找矿标志,指出该区具有寻找中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大渔塘金矿床位于云南省金平(断块)Cu -Ni -Au -Mo 成矿带,是含金石英脉型矿床,金矿脉主要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具挤压破碎现象,矿化多集中在构造叠加部位,强度与挤压破碎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产于燕山期的黑云二长花岗岩体中。通过对大渔塘金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大渔塘老林一带的 Au1号异常及1~5号矿脉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吉兰丹州Ulu Sokor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lu Sokor金矿床产于二叠—三叠纪火山沉积岩中,含矿岩石主要为千枚岩和石英斑岩,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块状硫化物型、含金细脉浸染型、含金石英脉型和褐铁矿型4种,矿石品位变化较大。矿床地质特征、矿体产状及矿化蚀变信息表明成矿与热液活动紧密相关,应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物化探工作显示,New Found、Sg.Ketubang及矿区中北部是下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12.
金山金矿床主要矿化类型分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糜棱岩型,根据笔者在该矿床-80 m中段从事地质技术工作的经验,对金山区段-80 m中段所发现的蚀变岩型石英脉矿体与阳山区段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今后在石英脉类型矿床的找矿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十八顷壕矿区金矿位于内蒙古固阳县,归西斗铺镇管辖。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十八顷壕金矿床属变质热液型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层,矿体明显受含金蚀变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构造控制,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及含金蚀变岩,产于千枚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及各种混合片麻岩中,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峪耳崖金矿是一个产于小型花岗岩体中的大型金矿床,为了找到同类型金矿,从研究和总结峪耳崖金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入手,采用沿控制峪耳崖岩体NE向断层带追索的方法,在其南西约7 km的二河店东山发现了一条NE走向的花岗斑岩脉。该花岗岩脉宏观特征及岩性特征与峪耳崖含矿花岗岩极为相似,只是其中的石英多为六方双锥体,属高温β石英,预示着其深部可能有中低温花岗岩体发育。在该岩脉南侧发育有2条NW向含金石英脉,其品位和厚度变化趋势显示成矿溶液来自该岩脉的深部。另外,通过化探扫面在该岩脉周围圈出一个金的化探异常。根据这些情况,预测在该处地下的深部可能有隐伏的第二个峪耳崖型含金花岗岩体存在。期望这一认识能够成为寻找隐伏峪耳崖型金矿的一个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与钨矿床共生的金矿床及其找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运金 《中国钨业》2001,16(2):19-21
报导了钨矿床附近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①矿床产于世界上两大钨锡成矿带内。②与高钾的钙碱性至弱碱性花岗岩类有成因联系。③金矿化赋存在席状石英脉或细脉内。④含金石英脉的硫化物含量低 ,包括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铋矿和辉钼矿 ,也可以出现白钨矿和铋—碲矿物。⑤近矿蚀变岩石中存在石英、绢云母、白云母、钠长石和碳酸盐。  相似文献   

16.
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东部,是世界第四大岛。到目前为止,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地区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开采金矿床,主要靠手工开采,估计马达加斯加每年的金产量3~4t左右。根据钻孔岩芯化验结果可知,本地区的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其次为含金长英质脉。后期的含金石英脉切穿了早期的含金长英质脉,说明该地区具有2期成矿作用。含金长英质脉容矿构造为NNW向剪切带,含金石英脉产在NNW向剪切带和NNE向断层交汇处。NNE向断层后期活动,破坏了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17.
太峪金矿是陕西省潼关县较为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含金金属硫化物及石英脉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接触带和构造带,产出部位明显受构造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典型的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硅化及黄铁矿化为主要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8.
西准噶哈图地区是新疆北部重要的金铜产地,已发现大型金矿床2处,金矿点20余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1处。金矿床按矿化类型可分为石英脉蚀变岩型、蚀变岩型、辉锑矿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型以及产于斑岩型铜矿中的伴生金。沙尔巴克特金矿产于小岩体外接触带,矿体由位于NW向断裂中的蚀变凝灰质细砂岩和蚀变凝灰岩组成,成因类型属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着重从含金矿化类型,含金矿脉(矿体)规模、产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组合、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和金的品位变化规律等,对烧锅营子金矿区矿床矿化地质特征,作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含金矿脉可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复合脉型和复脉带型等四种矿化类型;并通过对矿区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总结出金矿带由矿区→矿床→含金矿脉→矿体→矿化富集地段的埃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紫云山隆起区位于湘中成矿区的北东部,白马山——龙山——醴陵东西向穹断带与常德——安仁断裂带的交汇部位。中元古界板溪群马底驿组地层与区内金矿化关系密切,含金热液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活动,金矿体受剥离断层及派生的次级断裂控制,与石英脉、磁黄铁矿关系密切。浅部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深部出现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体。本区具有探寻大型以上规模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