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进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农村规划、旧村改造已成为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苏南农村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居住形态的变化,具体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并提出了"自然过渡,有机融合"的新型居住理念,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居住空间形态,以期对农村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最终能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化给他们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对于农村聚落居民点布局形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农村生产组织方式逐步发生转变,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组织机制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之相适应城乡空间布局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时期农村发展背景基础上,从分析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组织机制及经营模式变化特征等方面入手,研究新时期我国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变化,进而研究提出其对城乡空间布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居住和耕地空间组织集中化,居住形态社区化、城镇化和公共配套现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直存在城市化战略与城镇化战略之争,通过对安徽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提出分层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分层城镇化主要包含三种模式:以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大城市模式;以基本服务驱动和本土化发展的县城模式;以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居住形态再组织的小城镇模式。此外,不同层级的城镇还需要结合不同经济分区制定城镇化的发展策略。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与潜力地区,应强调大中小城市联动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经济发展的外围地区,城镇化重心下移,突出县城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是一种分区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四川盆地的一个已建成的农村集中社区的空间改良设计为案例,以对村民的详细社会调查为基础,检讨前期乡村集中社区空间规划设计的现实问题,反思乡村社区规划中的设计态度.然后借鉴城市设计”对适时问题的探索”和“对在地文化的传承”等设计理念,通过提炼“川西林盘”的空间系统要素及生产生活特征,塑造真正适合农村生活需求和农耕文明特征的居住空间.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和展望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如何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真正立足乡村、面向农民、在地发展的乡村规划设计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陈婷婷  魏宗财 《规划师》2011,27(Z1):5-9
新农村建设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然而广大乡村地区在经济社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其文化和空间形态也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成为难题.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中心区在进行城镇空间形态优化时,引入“固本培元”理念,优化节点、路径、水系等要素,力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李春妍 《山西建筑》2003,29(9):12-13
针对国家“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对城镇居住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城镇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注重城镇住区的地域特点和居住形态,使传统的城镇居住文化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视角的城镇化及政策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打工经济”为基础的大规模“乡村-城镇”人口异地流动,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特有现象.相当部分“流动人口”长期工作和居住在城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城镇化率的指标.但这样的城镇化不但有“水分”,其背后还隐含着诸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现以“人口流动”为视角,结合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分析我国东部和中部区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推论未来的趋势,探讨健康城镇化的政策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滞后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所在,通过城市“拉力”和农村“推力”的互动作用,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对城镇化模式的研究多集中于以工兴镇,研究对象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镇单元,本文的考察目标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村落,探讨其借助旅游业加速城镇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城镇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工作重要内容,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够启动国内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分析农村城镇化的动力、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村城镇化的居住建设,阐述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城镇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真正地消除城乡差别。近年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上,笔者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来阐述农村城镇化问题,从新的角度给予农村城镇化以新的理解。一、在实践中把农村城镇化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旅游经济的吸引下,武陵源城镇化现象日益严重。通过对武陵源及其周边农村居住空间结构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探讨其发展演变的特征,进而揭示武陵源及其周边农村居住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选择的是一条重视农村地区发展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即发展中小城镇和农村非农产业。这种模式被概括为“离土不离乡”: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使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非农业劳动力。总体来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存在的若干问题也同样不可忽视,一些学者甚至将其称为比“城市病”更严重的“农村病”,  相似文献   

13.
谢超 《南方建筑》2017,(4):86-91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已然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乡村居住空间作为乡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地方文化的承载与反映。文章基于时代性与地域性的研究视角,以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汉平原地区乡村的居住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村日常生活内容的田野调查和传统居住空间特征的提炼与重构,探讨“此时此地”的乡村居住空间形态与适宜营建策略。最终所提出的空间形态营建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助于当代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改善,还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营建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农民集中居住项目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是“双碳”政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绿色低碳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综述了国内外绿色乡村建设标准体系。选取上海市5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项目进行现场调研访谈,分析得出住户用能现状和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情况。对国内典型绿色乡村建设评价标准进行绿色低碳技术频次分析,结合上海市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调研现状及相关政策归纳重要指标,整合构建了关注单体层面的农房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和关注社区层面的农村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农民集中居住项目绿色低碳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眼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居住状况的改变,实地调研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类整理,说明当前西部农村居住与迁徙状况的几种趋势.并将其放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中,归纳该趋势出现的原因,分析该趋势导致的对农村社会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是农户外迁的根本原因,农户夕卜迁对乡村社会与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促进城乡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已有文献在解释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时,多集中在人口城镇化上,关于城镇空间形态的碳排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很少。研究采用108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2003-15年间的城市样本数据,用居住密度度量城镇空间形态,对居住密度等变量影响碳排放的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住密度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东部城市、中部城市、还是西部城市,居住密度的提高均显著地减少了CO2排放;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导致碳排放大幅度增长;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尚未到达"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位于曲线左侧;我国没有变成FDI的"污染天堂",相反绿色外资的引进显著地减少了城镇碳排放;中东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环境红利开始显现,而西部城市低碳的发展模式尚未实现。因此,中国提出的建立"紧凑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顺应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趋势和要求,绍兴县按照"保强创优,走在前列"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这一主线,在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创新实践以"三集一化"(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本文对绍兴县编制农村新社区规划的背景、理念以及规划编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总结了兰亭镇桃阮社区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对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冶建明  宋娟  兰甜 《当代建筑》2021,(11):122-124
基于推进兵团城镇化发展战略,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原动力、环境和自组织演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兵团第一师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动力与演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形态的发展轨迹是随着兵团建设而发生演变的,大致分为初创垦区戍边、农场徘徊停滞、城镇改革与创新三个阶段;居住形态的演变特征体现在居住功能逐渐健全、住房形式日渐多变等方面,城市空间体系与居住形态呈网格化的布局特征,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斑块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水平“≠”现代化水平的基本理念以及云南省情对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指引下,本文从云南省城镇化的空间布局形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支撑、城乡统筹以及“四化同步”等方面,探讨了云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特色与实施路径,以期为新时期云南省城镇化空间组织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认真贯彻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把村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规划特色化、建设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发展产业化,提高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建成1处国家级重点镇、3处省级中心镇、4处潍坊市级中心镇,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6.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