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导了萃取发酵L-乳酸中的萃取和反萃取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无机盐(MgSO4、ZnSO4、KH2PO4)、乳酸钙、葡萄糖和溶液初始乳酸的浓度均对分配比DLa有明显的影响;并对90℃热水的反萃取进行了研究。反分配比D′La随有机相初始酸浓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还对萃取和反萃取机理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俞宏伟  刘润 《浙江化工》1998,29(1):40-41
从含钼的P204—煤油体系中反萃取钼的研究俞宏伟陈虹(浙江巨化集团公司巨大化工厂衢州市324007)刘润张勇(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市200237)1前言在钼的湿法冶金以及从含钼废物中提取钼的工艺流程中,萃取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的萃取流程是以P20...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在煤油中从浓硝酸和盐酸溶液中对Zr(IV)的萃取,考察了室温下初始Zr浓度,TBP浓度以及水相酸度对萃取的影响,同时确定了体系第二相的形成条件,发现酸同Zr被一同萃取,酸度越高则萃取率越大,较高的酸度和Zr(IV)浓度易使萃取有机相分相,用红外光谱研究了第三相的组成,用Karl-Fischer滴定法和电导率仪分别了第三相的水含量量和比电导,对可能的萃合物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6.
乳酸的乳化液膜萃取与有机溶剂萃取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乳酸发酵与分离耦合过程中,可以采用乳化液膜萃取法或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的乳酸。本文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传质机理和操作过程,并实验分别研究了它们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出:在最佳操作条件下,提取相同量的乳酸,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相的消耗量为乳化液膜法的3-4倍,乳化液膜法萃取率高,而且能得到浓缩的乳酸。  相似文献   

7.
发酵液中乳酸的盐析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利用盐析萃取法分离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方法. 通过系统考察乳酸在不同盐析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规律,发现K2HPO4-甲醇和K2HPO4-乙醇体系适合分离发酵液中的乳酸. 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为167 g/L时,采用25%(w) K2HPO4-26%(w)甲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4.01和86.0%;采用14%(w) K2HPO4-30%(w)乙醇盐析萃取体系,乳酸的分配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3.23和90.6%. 此时上相中残余葡萄糖、菌体和可溶性蛋白的去除率分别达67.3%, 100%和85.9%.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使用支撑液膜(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从水溶液中革取乳酸(HL)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经过适当的简化,推导出支撑液膜革取乳酸的传质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测得了膜的弯曲因子及过程的促进因子,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吻合,同时得出膜内载体三烷基氧磷(TRPO)与乳酸形成的萃合物分子式为HL·TRPO。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t-BAMBP[4-叔丁基-2-(α-甲基苄基)苯酚]/磺化煤油萃取体系,从提铯后的母液中,萃取分离钾铷的过程。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等萃取条件、水洗条件和反萃取条件对铷钾分离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t-BAMBP浓度为0.7 mol/L,相比O/A=3∶1,萃取时间为5 min;以0.1 mol/L氯化钠溶液为洗涤剂,洗涤相比O/A=4∶1;以0.5 mol/L 氯化氢溶液为反萃剂,反萃相比O/A=5∶1。经过5级逆流反萃,铷的反萃率达到95.6%以上,铷钾的分离系数较高,实现了铷钾分离。  相似文献   

10.
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萃取镨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晶  王运东 《化工学报》2014,65(1):264-270
通过平衡实验考察了皂化P507-HCl-煤油体系中初始水相pH、萃取剂P507皂化度以及P507浓度对单一稀土元素萃取和镨(Pr)钕(Nd)双元素萃取平衡的影响,确定皂化反应产物组成和最佳分离条件,并于最佳分离条件下在膜分散微萃取器中分离镨(Pr)钕(Nd)。结果表明,利用膜分散微萃取器萃取分离镨(Pr)钕(Nd)的萃取率和有效分离因子可与平衡实验相当,在膜分散微萃取器中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至2.5 s左右,提高了传质速率。  相似文献   

11.
三辛胺萃取分离乳酸-醋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英  秦炜  戴猷元 《化工学报》2001,52(2):141-145
选择三辛胺为络合剂、正辛醇为稀释剂、乳酸和醋酸为被萃溶质 ,系统地研究了水相pH值及络合剂含量对单组分乳酸、醋酸及其混合物萃取特性的影响。在适当假设条件的基础上 ,建立了考虑络合萃取及物理萃取的单组分及双组分体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表达式。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 ,随络合剂含量的升高 ,乳酸、醋酸的单组分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相平衡分配系数皆升高 ,分离因子 β增大 ;随水相平衡pH值的升高 ,相平衡分配系数均降低 ,分离因子也呈下降的趋势 .采用本文的模型进行模型参数拟合 ,其精度较好。利用单组分的络合反应平衡常数可成功地预测双组分体系中各组分的相平衡分配系数值  相似文献   

12.
三烷基氧膦(TRPO)萃取有机羧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络合萃取法对有机物稀溶液的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选择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本酸为分离对象,三烷基氧膦(TRPO)为络合剂,煤油为稀释剂,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结果表明,溶质的pKa对络合萃取影响起主导作用。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表明,TRPO萃取有机羧酸为氢键溶剂比历程,负载有机酸的TRPO中的P=0吸收峰的位移与有机羧酸的酸性有关。采用质量作用定量定律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平衡分配系数的表达式,模型拟合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制备甘草超滤液中异甘草素,建立一种络合萃取-反萃取方法。以异甘草素萃取率为研究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析因设计实验,优选得到最佳络合萃取剂;以异甘草素的反萃取率为研究指标,优选得到最佳反萃取剂。最佳三元络合萃取剂组成为0.5%三烷基氧化膦(TRPO)+10%磷酸三丁酯(TBP)+89.5%磺化煤油,萃取率99.23%,萃取后收率100%;最佳反萃剂为0.010 0 mol×L-1NaOH水溶液,反萃取率97.85%,反萃取后收率95.11%,总收率95.11%。结果表明:优选的络合萃取剂和反萃取剂萃取效率高,甘草超滤液中的异甘草素在络合萃取剂和反萃取剂中可以高效转移,络合萃取-反萃取法适合甘草超滤液中异甘草素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转盘反应器固定米根霉的L—乳酸发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米根霉的固定化方法,研制了用吸附法固定米根霉的生物转盘反应器,考察了在该反应器中培养基组织及其它操作条件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吸附法固定化的米根霉及生物转盘反应器进行L-乳酸发酵具有发酵速率快,L-乳酸得率高及既能用于连续发酵又能用于间歇发酵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乳酸为原料,研究了催化转化丙酮酸技术。通过诱变筛选出性能优良的产酶菌株,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细胞固定,进行乳酸的生物催化。再利用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未被生物转化的乳酸转化为丙酮酸,反应液为混合液,未反应完全的乳酸和丙酮酸的分离成为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络合萃取技术实现丙酮酸和乳酸的分离中试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磺化剂三氧化硫及其与苯和萘的—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乳化液膜萃取乳酸稀溶液过程中的渗透溶胀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元力  王子镐 《化工学报》1998,49(2):208-216
根据膜相中载体萃取的机理,指出载体在萃取溶质后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一定的亲水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载体的膜相在与乳酸溶液接触后的溶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其溶水率远高于与无溶质的外相水接触后的膜相溶水率.所以渗透溶胀进人内相的水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合的迁移外还有载体-溶质络合物结合水.从而提出了实际萃取过程中乳化液膜渗透溶胀的反应-溶解-扩散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与实验数据比较,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一磺化剂三氧化硫以硫酸或发烟硫酸作磺化剂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磺化时,必然会产生残余的废酸。这不仅增加了磺化时酸的运输量和生产成本,增加了硫酸的消耗,而且还带来了废酸的处理问题。从理论上看,三氧化硫是有机化合物最直接的磺化剂,磺化反应不生成水,也就不生成废酸。从运输角度来看液体三氧化硫是最经济的磺化剂。此外,用三氧化硫作磺化剂还可减小反应器的容积和增大产量。但五十年代前,三氧化硫作磺化剂在工业上的实际使用极为有限。原因之一是三氧化硫和许多有机物的反应比其他磺化剂剧烈得多,易引起过度的温度升  相似文献   

20.
<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氯化铝浆液萃取除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盐酸溶液将固体质量分数为30%~60%的含铁的氯化铝浆液的pH调节至1~3;2)配制包括萃取剂和磺化煤油的萃取有机相,所述萃取剂的体积占该萃取有机相体积的30%~60%;3)将浆液与萃取有机相混合以进行萃取,达到萃取平衡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所述水相为萃取后的氯化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