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超前大管棚支护技术是隧道施工中穿越隧道洞口浅埋地段、断层破碎带、处理塌方及冒顶、穿越既有建筑物等的一种有效的预支护方法。随着我国建设大发展,大管棚施工技术成熟,但是规范、设计细则及相关文献中未对隧道洞口浅埋段大管棚设计长度加以说明及研讨。文章在结合隧道洞口浅埋段受力的基础上对隧道洞口段大管棚设计长度加以研讨,总结出一个大管棚长度公式,大管棚长度与隧道开挖宽度、围岩地质、洞口边坡角度相关,对相关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前大管棚支护施工的流程,从疏排隧道洞口地表水、开挖洞口及边仰坡、施工套拱等方面,阐述了超前大管棚进洞施工技术在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中的应用,确保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玉璟宁  唐咸远  王达勇 《四川建筑》2007,27(Z1):168-169
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穿越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浅埋地段的一种有效的预支护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超前大管棚的设计计算过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证明超前大管棚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4.
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海钦 《山西建筑》2009,35(3):300-301
针对芦家山一号隧道断面大、围岩破碎且存在浅埋段、渗漏水严重等特点,采取了大管棚超前支护、双侧壁导坑开挖、加强监控量测、围岩预注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从而确保了芦家山一号隧道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5.
<正>超前大管棚施工是隧道施工中对隧道前方围岩进行超前预支护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软弱、破碎、溶洞等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中应用较多。新建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因工期紧、进口段围岩地质条件差,在隧道进口浅埋段施工中,采用了40m大管棚作为超前预支护体系,确保了雪峰山隧道顺利进洞施工。工程概况新建向莆铁路雪峰山隧道地处福建省西北部,为双洞单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  相似文献   

6.
靳柒勤  姜浩亮 《山西建筑》2007,33(20):164-165
以沈应线公路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地层中洞口超前大管棚的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总结了超前预支护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以完善和推广管棚预注浆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春江 《城市建筑》2014,(2):269-269
本文以某公路隧道为例,针对隧道洞口浅埋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方法,主要从施工技术角度阐述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应用,为其他隧道大管棚施工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依托前文村1号隧道工程,介绍了该隧道浅埋段的超前支护大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和超前锚杆的施工工艺及方法,针对无法采用常规的三台阶施工技术开挖的浅埋段隧道,提出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技术,对类似隧道浅埋软弱围岩地段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4)
超前小导管是当前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工艺,对加强围岩自身稳定有较好的成效。公铁路隧道穿越风化严重的软弱破碎岩体或浅埋破碎段洞口进出洞施工经常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施工。然而,该施工方法存在造价高、施工复杂、工期长,在岩体破碎带更是存在成孔难度大、操作困难等缺点。对此依据在玉(林)铁(山港)铁路隧道双层小导管出洞施工的成功案例作为参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 《四川建筑》2010,30(5):195-197
结合深圳地铁四号线梅拗八路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实例,讨论了软弱围岩地铁隧道施工技术—36 m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施工技术在城市地铁施工中的应用。管线监测表明,其最大沉降值在允许的沉降范围内,为浅埋暗挖法施工对管线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地铁小竖井转横通道施工大跨隧道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狭小场地施工大跨暗挖隧道是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而小竖井施工浅埋暗挖大跨隧道的安全控制是狭小场地修建城市地铁的关键技术,在施工时容易发生横通道坍塌或引起地表过大沉降及周围建筑的破坏。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六号线换乘站区庄站南端浅埋暗挖大跨隧道施工为背景,介绍竖井横通道内利用桩梁体系转向施工及狭小场地施工地铁浅埋暗挖大跨隧道的关键技术。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等预加固措施进行论证,并对小竖井施工大跨隧道过程进行三维数值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开挖到横通道顶标高后在竖井四个角增设一榀竖向格栅,加固横通道马头门、采用超前小导管对通道进行预支护,有效地保证了支护结构安全和隧道围岩稳定;在竖井转入横通道后采用桩梁体系成功地解决了因上部荷载过大引起的横通道稳定问题,并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消除和减少隧道施工过程带来的安全隐患,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对大跨度浅埋深隧道施工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某典型大跨度浅埋隧道作为工程背景,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对该隧道进行风险分析,绘制大跨度浅埋深隧道施工潜在危害鱼刺图。分析结果表明,大跨度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七项潜在风险,分别为:围岩失稳、塌方、滑坡、超挖、初砌破损漏水、爆破和爆炸事故以及交通运输事故。针对围岩失稳这一风险极高的事故,选取故障树分析法对诱发此类事故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做好地质探测工作、加强支护以及合理的爆破方式可有效避免该类事故。采取相同方法对其余六种风险因素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管棚超前注浆预支护在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兵 《重庆建筑》2005,(12):42-46
大管棚超前注浆预支护(以下简称大管棚)作为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暗挖法施工的一种超前支护手段,在公路和铁路建设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隧道内地质条件差,围岩松散,自稳能力差;隧道穿越地表高层建筑物,既有公路或铁路时埋深浅,而此时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采用明挖法施工;大跨度隧道(如车站隧道及三车道以上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施工;隧道施工中出现的坍塌等等情况时可考虑采用大管棚施工。  相似文献   

14.
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田英杰 《山西建筑》2010,36(2):329-330
介绍了武汉—安康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十堰四号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中的加强超前小导管施工技术,指出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施工顺利通过浅埋段软弱围岩段,同时大大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中交叉口渐变段大跨段隧道、小净距隧道、下穿匝道隧道的施工工艺流程。渐变段大跨段隧道施工,利用匝道上台阶作为超前导洞,完成超前导洞后再横向扩挖至设计断面,最后进行纵向开挖。小净距隧道施工,净距小于1.5m时,采用C35混凝土对下部岩柱换填,净距大于1.5m时,对两相邻隧道间的岩柱进行对拉锚杆和注浆处理。下穿匝道隧道施工,先对围岩进行预先加固,采用管棚并注浆加固围岩,开挖时,采用CD工法开挖并及时进行钢架支护。  相似文献   

16.
分岔隧道大拱段围岩稳定性监控 与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的隧道结构形式,其设计方案、开挖支护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至关重要。以沪蓉西高速公路庙垭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大拱段跨度大、浅埋等工程特点,通过围岩变形监测、支护体系受力监测和爆破振动现场监测,分析分岔隧道大拱段围岩变形特点和控制措施,并探讨爆破振动对浅埋地表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浅埋大拱隧道施工开挖的围岩变形规律、支护体系受力状态以及其爆破振动效应的特点,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该研究为分岔隧道的现场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综合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小刚 《山西建筑》2009,35(8):334-336
结合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工程概况,对紫岭隧道进洞采用的锚网喷边仰坡防护、井点降水、超前大管棚、双侧壁导坑法进洞等措施作了论述,结果表明该隧道进洞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霍玲 《山西建筑》2011,37(11):98-100
针对大断面浅埋隧道穿越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围岩完整性差的复杂地质,简述了V级围岩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要求,总结了大拱脚台阶法在软弱围岩地质隧道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良好的实践效果,以期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大跨度、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市机场快速路(仙岳路—演武大桥)JC6合同段钟鼓山隧道改建并线段大跨度、浅埋及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段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控制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其施工工艺和方法能为同类隧道进洞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深圳麒麟山小净距隧道具有超浅埋、大断面、大跨度与复杂Ⅴ级围岩特征,且上覆高压电塔,综合复杂程度为国内外业界所罕见.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对该隧道进行了长期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现有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高压电塔安全正常使用,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类似隧道设计、施工、监测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