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晶 《中国生漆》2020,(4):11-16+37
楚漆器是楚文化的物化代表,仿生造型作为漆器造型形态的一种,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的奇异想象、激情浪漫以及无羁多义的审美内涵。这种造物形态的形成以及发展与楚文化互为关联,可以说楚仿生漆器是楚国时期先民的造物思想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物质"投射"。因此从造物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交叉论证楚仿生漆器"制器尚象"的特征及其背后的造物思想,不仅可以达到沟通审美文化跟造物活动关系的目的,还可为当下的漆器造型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并制造漆器的国家。漆器工艺经过五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在汉代迈进了中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代。汉代漆器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做工及表面装饰和造型结构两方面。本文从汉代的文化思想出发,对汉代漆器造型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属于这一历史阶段的漆器主要出土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疆域之内。楚地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笔者拟从楚地的自然条件、铁制工具的广泛运用和思想意识的变革、漆器自身的诸多优点、楚墓的埋葬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楚旧地能出土数量庞大的漆器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禽鸟主题是楚、秦、汉这一历史时期漆器装饰纹样中大量出现的表现题材,形成一定的体系和发展脉络。它们之间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每个时期都形成了与时代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发展水平相契合的造型样式和构图形式。楚漆器禽鸟纹装饰已表现出明显的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追求,这一特征在之后的秦汉漆器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并逐步演化为画面动势的营造和表现。本文试图从造型、构图、装饰部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证这一趋势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5.
程智 《中国生漆》2020,(4):17-25
2012年10月2日,法国国家图书馆在线发布《中国自然历史绘画》16本图谱,其中一本"中国制漆图谱"真实记录了1830年—1849年之间中国漆树种植、生漆材料采集加工、漆器制作工序及流程,生动展示了那个年代的漆艺工匠是如何在家庭作坊制作漆器的。该图谱对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漆艺文化发展和探讨广州外销漆器,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证。广州在1830年—1842年期间,仍是唯一拥有"一口通商"特殊地位的外贸口岸。这一时期,广州及周边地区出产的漆器大量销往欧洲,被称为"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由于对外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深入,无论在造型、制作品类还是描绘的题材上,都体现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强烈特色,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漆器,在中国工艺美术漆艺史上举足轻重,堪称是一个时代标志。本文从"中国制漆图谱"入手,分析研究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的外销漆器藏品,模拟展现当年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探究清代外销漆器艺术的发展状况及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取象比类"是我国传统科学中应用非常普遍的思维方式,楚国漆器的仿生设计思想遵循的就是"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楚国漆器仿生设计的造物逻辑是"取象——比类——造物",可分为"无形"比类与"有形"比类两种造物方法,其造物方式受道家"师法自然"、"以天合天"、"道技合一"等理念的指导与影响,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对秦以后漆器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目的是对漆器与陶器两大古老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相互融合、发展现状进行考述,揭示当时社会盛行用漆彩绘陶器的文化现象。研究方法以先秦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漆绘陶器为主要依据,分析先秦时期漆器和陶器的相关文献史料,从漆绘陶器形制上的造型特点、成型手法、材质工艺与漆绘装饰的纹样类别、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通过比较的方式就不同时期漆绘陶器的艺术形式予以考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出土的漆绘陶器状况来看,夏商周时期器物数量少且工艺形式较为简单,春秋战国时期较为集中,战国时期漆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在社会上普遍使用,用漆盛行带来了漆绘陶器的高度发展,其数量多且造型类别、工艺形式、装饰手法等均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状况。结论是漆绘陶器作为漆器与陶器融合的产物,伴随两者一直存在且发展,兼具漆器的装饰特点与陶器的成型工艺,在视觉上具有新颖的艺术形式及独特的审美效果,虽没有作为社会主流工艺发展,但反映出了漆器与陶器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漆》2016,(3):22-28
中国是一个漆器之国,漆器和髹漆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抗争中发现了桼的奥秘,创造了漆器,使其能够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服务,开漆器文化发展之滥觞。跨湖桥文化遗址出现的漆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漆器,距今8000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朱髹漆器标本。马家浜文化时期出现了彩绘漆器,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嵌玉漆器,彩绘艺术精彩,达到了史前漆器艺术的高峰。先秦时期,漆器艺术已趋成熟,漆器品种之杂,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样之繁,色彩之绚,制作之精,工艺之巧,器物之美,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青铜工艺和治铁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漆器制胎技术的革命,漆器手工业无论在数量、品种以及制作技术诸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普及化、日用化、生活化、情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1684年康熙设立粤海关作为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到1842年清政府被迫停止广州洋行统揽外贸,1856年的一场大火彻底结束了广州十三行从兴起到衰落的两百年辉煌。这期间,广东出产的漆器大量销往欧洲,被称为"广器",其后又被销往美国、东南亚各地,包括漆箱、金漆木雕、漆盒、女红桌、漆扇、餐椅等等。在海内外各地博物馆内都可以看到广东这个时期的漆艺珍品[1]。"广器"或称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可以说是中国漆器史上独特的隗宝,由于对外贸易频繁,文化交流深入,广器无论在造型上、制作品类上还是描绘的题材上,都体现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强烈特色,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漆器。因此,通过对广州十三行外销漆器进行整体梳理,我们能看到广东漆器文化发展一番独特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漆》2016,(4):13-15
随着人们对器物认识的不断发展,现代漆器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多元化。有的漆器造型过多地遵循固有的创作规律而失去天真与淳朴。有些漆器设计完全不遵循任何规律,完全凭借感受天马行空地创作,但也失去了规律的内在美,本文认为漆器艺术发展应当遵循一定的本我性。而原始陶器在最初的创作时期,依据生活所需的本我性来寻找规律。虽然原始陶器有其不成熟性,但也为多样性产生了可能,以此为现代漆器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周剑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天然漆应用领域的开发与现代综合材料在造型艺术语言表现上的创新、天然漆古典技法与古代漆器造型表现、中国漆艺史和日本漆艺史。周剑石教授的旅日经历让他对漆艺、对"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剑石在漆人节"脱胎漆器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中说到:漆人节能够邀请到林公翔先生做主持,我觉得是首届漆人节的文化层次和关  相似文献   

12.
浙江漆器是中国漆艺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代是浙江漆器艺术发挥本色的最佳时期,也是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鼎盛时期。本文通过对宋代浙江漆器艺术的色彩、纹样、造型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从传播及图像学角度来考察传统漆器艺术的文化符号类型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其装饰元素所构建的图像与风格在中国古代大航海时代中的传播交流与互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漆器款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飞龙 《中国生漆》2007,26(1):45-53
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历朝漆器的款识。漆器铭文有针划、刀刻、漆书和烙印等几种形式。它是漆器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工艺美术成熟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漆器生产的地域特征、经营管理理念和品质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曹锴  王锐 《中国生漆》2020,(2):10-14
在中国漆器纹饰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对几何纹、动植物纹、云气纹、神怪纹、山水人物纹等纹饰高度关注,对于漆器中本就少量的女性人物图像纹饰关注较为欠缺。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漆器中女性人物图像进行梳理、分类,对其造型风格、表现手法、以及从器物类型来讨论女性人物图像漆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曹存宁 《中国涂料》2011,26(9):63-65
宁波拥有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河姆渡遗址和河姆渡文化,从而有了至少7 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一只"朱漆木碗"成为古老漆器中的"国宝"。隋唐时期宁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泥金彩漆、朱漆、朱金木雕三大类的漆器和漆艺流派,风靡国内外。到了宋明清时期形成的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中国红"漆器和漆艺更是大放异彩。这些,都值得我们涂料界人士发掘、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 漆器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有的学者把我国古代社会称之为“漆器社会”。近几年来由于考古发现和楚文化研究的开展,使我们知道在2000多年前,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国,是一个出产生漆并较多地使用漆器的国家。本文从出土的楚国漆制品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出发,对当时漆制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睿 《中国生漆》2020,(3):12-14+29
中国漆器工艺史源远流长,考古出土的各时期漆器美轮美奂,技法精湛绝伦,堪称东方造型艺术精华。无论是"髹"或是"饰",都深藏着中华文明深奥的哲理,又彰显着华夏艺术鲜明的特征。《髹饰录》的重要贡献是对我国装饰漆器技术进行了全面记录和总结,系统地为各种漆器分类定名,不仅仅是给漆器的设计制作和品评鉴赏设定了较为准确的评判标准,还为后来的漆器制作者提供了一份历史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漆器的造型设计来源于思维对象的启示和实用功能的需要。最初出现的漆器形制,以仿生、象生为主,器型的变化不仅反映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而且也反映了生产方式、工艺技术、生产工具的某些进步。青铜、铁制工具如锯、斧、钻、凿、铲、刨等的加工工具的广泛使用,为丰富漆器造型创造了便利条件,各种类型的漆器应运而生,应时而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漆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书是2015年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浙博漆器研究基金会和中国文物学会漆器珐琅器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古代漆器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漆器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所辑。此次研讨会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专家汇聚一堂,探讨中国漆器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中国漆器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漆》2016,(4):8-9
楚汉时期,大部分漆器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本文通过调查对楚汉漆器进行研究,楚汉的漆器工艺比较古朴,大部分都是纯手工制作的,造型给人古朴的感觉,在漆器的痕迹上就能看出是纯手工工艺品,颜色搭配主要是黑色及红色为主,素雅简洁,在线条的刻画上比较飘逸和精细。通过分析楚汉时期漆工艺的特点可以看出,楚汉时期的漆器在我国是传统艺术的瑰宝,由于传统观念与当前设计存在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所以传统的观念虽然较为古老,但是现代设计师依然会继续研究其工艺价值。主要目的是从中汲取艺术思想并且为当今所用,继续发扬传统的漆工艺特点以及设计思想,为现代设计赋予一定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