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电厂的湿法烟气脱硫投资较大,如果取消烟气加热装置GGH,采用湿烟囱排放,脱硫系统的总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较装有烟气加热装置的脱硫系统低得多。 1烟囱选择与设计 山东百年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三期2×220MW机组烟气脱硫运行后,原来为三期脱硫设计的GGH加温设备受到煤质和石灰石成分以及环境的影响,经常出现故障而堵塞,运行一年多以后已经不能使用。而原混凝土烟囱由于没有防腐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地区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安装和不安装烟气换热器(GGH)的运行分析,证实了安装GGH后的烟囱腐蚀,明显低于无GGH烟囱,尤其是针对GGH发生结垢、堵塞和腐蚀等问题采取的六大技术措施,能够达到环保考核要求,同时论述了脱硫系统取消GGH后,会给周边环境和生产运行安全带来隐患。为此,结合国家环保政策,提请各燃煤电厂在建设脱硫系统时,不应盲目取消脱硫系统的GGH装置。  相似文献   

3.
炼油厂催化裂化再生烟气普遍采用湿法脱硫工艺,该工艺会导致烟囱出现白烟,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通过分析指出烟气中水蒸气过饱和凝结是导致白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白烟的处理技术主要有高温烟气冷却技术和浆液冷却技术,但都存在只能在一定程度减少烟气中湿含量、不能彻底实现消白的问题。针对现有消白单元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FCC生产及脱硫装置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讨论分析提出两种适用于FCC脱硫装置消白技术方案:烟气降温+浆液冷却+烟空混合升温工艺方案,浆液冷却+热风混合升温工艺方案。两种方案具有以下技术优势:均采用原烟气冷却技术,能有效降低烟气中湿含量,实现较为彻底的烟气消白效果;采用热空气掺混加热湿烟气的方式,无换热器结垢堵塞和外排烟气颗粒物超标风险;脱硫除尘洗涤塔改造工程量小,可确保洗涤塔安全运行。具体实施方案则需根据炼油厂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湿法脱硫后烟气特点及腐蚀性,探讨了GGH取消后烟囱的防腐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烟气采用湿法脱硫FGD技术后,烟囱防腐问题突出,通过对2个电厂采用不同烟囱防腐方式的比较,就安徽田集发电厂二期扩建应用烟囱钢内筒内衬GD—AHPCT(APC)杂化聚合结构层防腐的应用实例,从设计方案选择、防腐测试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6.
脱硫系统不设置烟气旁路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的一个政策方向,取消烟气旁路后脱硫系统的重要性与主机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设计上如何提高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在运行中应遵循什么运行逻辑来确保机组的安全性更加重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以后无旁路机组设计及运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周勤奋 《中外能源》2010,15(11):103-105
为减少烟气SO2排放,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225×104t/a沥青装置的3台工业加热炉采用氧化镁湿法脱硫工艺对烟气进行脱硫。该工艺采用氧化镁(MgO)作为脱硫剂,可有效防止沉淀、堵塞;烟气在脱硫吸收塔内与循环喷淋浆液逆向接触,烟气被冷却至60℃左右,所含SO2、SO3等酸性气体被浆液吸收;净化后的烟气经除雾器脱除雾滴后排放;吸收塔废水经絮凝沉淀后排放入海中,固体沉淀经脱水制成泥饼后外送处理。投运以来,该脱硫系统运行平稳,净化烟气中的SO2浓度保持在2mg/m3以下,脱硫效率在90%以上,废水符合排放指标的要求。建议今后对除雾器结构进行改善,注重吸收塔及烟囱的防腐处理,以减轻烟气携带液滴造成的腐蚀;在吸收塔前增设烟气除尘设施,以减轻后续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考虑到浆液对输送管道、机泵的磨损,应加强管道、机泵的选材。  相似文献   

8.
毛娅  陈响  陈作炳  欧冶金  张迪 《节能技术》2021,39(1):63-68,73
目前脱硫脱硝工艺中烟气升温采用的传统方式是借助热风炉系统获取高温风,再与低温烟气混合,完成升温过程.这种工艺会增加烟气处理量,同时造成热量损耗.为了降低热耗和烟气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同时满足烟气升温的要求,设计了一种直接安装于烟道内的新型管道烟气加热装置.新型装置利用烟气中的残余氧为燃烧过程助燃,燃烧方式为扩散燃烧.借...  相似文献   

9.
龙辉 《热机技术》2006,(4):14-20
针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布置,对国内已运行及正在设计建设的2001MW机组、300MW机组、600MW机组湿法烟气脱硫布置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采用该工艺的设备布置以及脱硫占地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结论是应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及采用的设备对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提出占地及主要布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的脱硫设施须取消烟气旁路,脱硫系统常规设计可用率为95%,锅炉或脱硫系统故障时通过打开烟气旁路维持机组正常运行。在取消烟气旁路后,仍需应对锅炉或脱硫系统各种故障,并尽可能做到机组的可用率达到100%,则需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比烟气旁路取消前后脱硫工艺系统变化及控制逻辑优化设计,工艺系统新增设三级喷淋水系统,消防水做为应急后备水源,用喷淋后的烟气温度做为脱硫吸收塔的保护,系统的可用率可达到100%。通过热态试验表明,改造后的系统能应对排烟温度过高、脱硫系统严重故障等异常事件,达到预期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中“石膏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雨 《能源工程》2012,(1):43-47,53
取消烟气换热器装置后,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的火电厂在运行中会出现“石膏雨”问题.分析了“石膏雨”现象的形成原因,讨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火电厂的烟气经过湿法脱硫系统处理后排放。排放烟气中携带大量饱和水蒸气,排放到大气后,在烟囱出口处形成了浓重的白色烟羽。上海、浙江、天津等多省市均要求火电行业对白色烟羽进行治理。分析白色烟羽形成的原因,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提出一种采用热泵装置对脱硫后烟气先进行冷凝除水,然后对烟气进行加热处理的技术路线,在尽量降低能耗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来消除烟囱的白色烟羽,同时能够回收烟气中的大量水分,降低脱硫系统水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近年燃煤火电厂装设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装置逐渐增多。《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缺乏对脱硫设计的规定,因此各工程对脱硫设计裕量考虑的不统一。本对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设计裕量进行了探讨。分别对石灰石制浆系统、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设备选择提出了设计裕量和备用数量的看法。本对脱硫效率的选取、烟气量的确定、石灰石质量、脱硫设备布置、脱硫总平面布置、脱硫建构筑物型式等提出了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本供从事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的设计、制造、建设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烧结机头烟气和国内某200MW烟气特性,烧结机头烟气具有含氧量高、烟尘颗粒大,且波动较大的特点。结合国内成熟的200MW电厂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采用鼓泡塔塔型的脱硫工艺。并提出减少氧化风量、在吸收塔入口烟道增设控温工艺水、增加过滤装置及考虑采用蒸汽加热脱水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冒白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计算了电站燃煤锅炉烟气绝对含湿量的变化,计算研究了与燃料类型、过量空气系数,空气中的绝对含湿量的关系。同时研究分析了烟气经过脱硫塔的水分变化及离开脱硫塔后烟气再加热的过程。并在焓湿图中分析了离开烟囱后冒白烟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秦岭电厂3、4号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烟囱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国内大部分电厂脱硫烟囱运行工况现状。针对秦岭电厂3、4号机组烟气脱硫改造工程湿烟囱的防腐,提出,确实可行的最佳防腐方案。  相似文献   

17.
脱硫系统不设置烟气旁路是国家对节能减排的一个政策方向,取消烟气旁路后脱硫系统的重要性与主机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此时在设计上如何提高脱硫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在运行中应遵循什么运行逻辑来确保机组的安全性更加重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以后无旁路机组设计及运行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是利用锅炉烟气的余热加热除盐水,降低烟气的排烟温度,减少除氧器加热的蒸汽消耗,并减少湿法脱硫用工艺水的耗量的一种锅炉的节能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针对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中常见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对WFGD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相应的建议,认为各系统合理的设备选型及设计是WFGD正常调试运行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环保部门出台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标准的要求,寻找高效、稳定的适合配套烧结烟气湿法脱硫的烟气脱硝技术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在湿法脱硫装置下游增加湿式电除尘器和SCR脱硝装置的烟气净化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烟气进行先脱硫除尘,降低了进入脱硝装置的SO_2浓度和粉尘浓度,有效消除了脱硝系统形成硫酸氢铵堵塞的风险,保证了脱硝催化剂性能的长期稳定。通过设置烟气再热系统,提高了烟囱排烟温度。经过在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300m~2烧结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实施及效果验证,此种烧结烟气综合净化系统用于烧结烟气净化过程中,可以长期稳定运行,并满足排放烟气中污染物浓度SO_2不高于35mg/m~3(标准)、NO_x不高于50mg/m~3(标准)、粉尘不高于10mg/m~3(标准)的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同时,此SCR脱硝工艺可以同步脱除二噁英,并且提高排放烟气温度,即可以消除排放烟气白雾或烟囱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