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我公司水厂6kV系统内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对提高系统可靠性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6 kV配电网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运行方式。针对大庆油田6kV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及其保护方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油田6 kV配电网具有接线复杂、操作频繁、绝缘等级较低等特点。过电压对系统设备侵害较大,造成故障频繁。组合过压保护器HTB能够有效限制雷电、单相接地、相间的过电压,提高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6 kV单芯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作为变电所进线时,电缆护层应采取保护措施,以及在该种保护方式条件下,对冲击电压产生的护层过电压和屏蔽金属护套上大的环流电流实测,并对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维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江汉油田6-35kV系统以及110kV系统中,多次发生过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引起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当这种过电压发生时,由于互感器的铁芯饱和,导致其绕组的励磁电流大大增加,轻则引起互感器的熔断器熔断,重则引起互感器喷油、绕组烧毁甚至爆炸。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谐振过电压可能很高(最大达相电压的3.0倍左右),引起绝缘闪络或避雷器爆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油田6kV配电系统氧化锌避雷器限制过电压的分析表明,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常规MOA对高压电动机相对地绝缘保护作用比较勉强,而对相相之间则不能进行保护;且发生单相接地时作用在键全相的MOA上的荷电率较高,故实际运行中损坏较多。在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常规MOA作为避雷器已无自身损坏的危险,且对高压电动机相对地绝缘完全可以进行保护,但对相与相绝缘则保护作用勉强。  相似文献   

6.
对6kV系统发生的爆炸事故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系统的电容电流进行实测,确定采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及单相接地选线装置对6kV系统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目前油田供电中存在的问题油田供电系统是最典型的分散型系统.随着机械采油比例的增加,电力负荷也进一步增加.根据油田供电负荷高度分散的特点,一般采用110kV、35kV、6(10)kV三级变压供电的方式.6(10)kV线路作为配电线路担负着油田绝大部分电力负载的输送任务.就汉江油田来说6kV线路就有300km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原油田濮城35kV/6kV快装变电所投运过程中,6kV母线送电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的情况,进行分析,结论是: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压异常现象是由电压互感器的参数与系统各相对地的电容参数配合不当引起的,并据此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油田35/6kV变电所微机监测系统。同时还介绍了硬件设备、软件设计及系统的功能。运行实际表明,该系统便于实现电力负荷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促进油田事业的发展。当前,油田所属线路高达6kV电压等级的和全部的变电站(含开闭所)采取了统一集中管理,而且都已经配置了微机自动监控系统;而6kV电力线路却由各采油厂所在区域中分散管理这些6kV线路只有小部分配置了监控设备和自动采集,实现了双电源供电,然而大部分线路运作达到了6a以上,因为6kV线路布局结构不正确,部分线路出现重负荷、频繁出现故障,从而存在很多问题怎样才能保证油田电力线路的正常运作,这在油田经营生产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力线路配电自动化子系统在油田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分馏塔塔体与热膨胀系数的关系、变形原因、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肖涤  刘忠友 《石化技术》2002,9(3):138-141
通过宏观检查,金相组织检验及裂纹断口观察,分析了制硫车间解吸塔(C-403/2)塔体裂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换新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齐静  赵智 《石油规划设计》2002,13(6):134-135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拟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现代经营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建筑企业要处处体现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和主线的质量策划和质量控制。项目管理要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率,依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坚持管理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通过强化过程控制,以过程精品塑造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环氧化制环氧苯乙烷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环氧苯乙烷是重要的有机中间体,主要用于香料,制药工业。环氧苯乙烷主要由苯乙烯环氧化制得,本文介绍了卤素法,过氧化物法,氧气或空气环氧化法以及相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地震、测井及录井资料,采用回剥技术及断失量的趋势分析方法,恢复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的构造-古地貌,并阐明了构造-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受郯庐断裂及其派生断裂的控制,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青东凹陷呈现整体沉陷,为一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凹中发育3个近东西向的次隆,将青东凹陷分隔为4个次洼,由南至北,次洼的规模逐渐扩大.受构造-古地貌的控制,沙三下亚段青东凹陷的东部发育扇三角洲,西部和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主体发育部位明显受次洼的控制.由于凹陷规模小,物源供应充分,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砂质沉积不同程度超覆于次隆之上,次隆地带水浅浪强,形成规模不等的砂质滩坝.发育于东部断坡带的三角洲砂体,发育于西部缓坡带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发育于次隆地带的砂质滩坝砂体均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较好的圈闭背景,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