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会展设计课程是会展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的会展设计课程体系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不是来自于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理论,通过对会展设计工作中"行业和职业"、"工作"、"工作任务"这三个层次的分析,对会展设计行动领域和综合能力的归纳,完成对会展设计课程学习领域的转换,并对课程的学习情境和教学进行设计,从而完成对会展设计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贾荣林  吴琳 《饰》2006,(1):44-46
“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系统的设置是城市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无障碍环境公共导向识别系统在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功能性、视觉性、规范性等设计原则。北京的老年人、残疾人公共导向系统是建设中的北京面向世界接受检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AutoCAD图形识别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AutoCAD图形识别系统研究的意义,以及识别系统的原理.然后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并阐述了用VB开发AutoCAD中图形识别的设计过程与算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大城市相续规划建设CBD及会展中心,其交通空间有限是CBD和会展中心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为了协调好CBD及会展中心交通与城市整体交通的关系,建立CBD及会展功能相适应的交通网络,本文通过在城市设计概念方案深化阶段引入交通专业的论证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思路,结合广州市琶洲-员村地区交通规划设计,以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为基础,着重从交通时空圈、一体化战略和优化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对CBD及会展中心交通发展的目标和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道路交通可达性、增大轨道网络覆盖面、加强公交枢纽衔接、合理布局停车、分离会展和日常交通等方案。这些方案体现了CBD交通"高密度、通过性"和会展交通"高强度、瞬时性"的特点,为国内大城市CBD及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森  韩飞 《饰》2005,(2):43-46
本文主要针对北京市公共标识系统统辖下的北京市导引标识系统作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公共识别系统设计是伴随着经济繁荣、交通发展而产生的,由文字、导向符号和导向图形构成。如果一个城市因导引标识的不规则而造成交通无序和拥挤,那么这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导引识别能不能准确、清晰地传达必要的信息导向在城市高速现代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虹膜识别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由四个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对Daugman识别系统的决策理论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验证了这个识别系统的决策理论的可行性,并且指出了这个识别统的决策理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项目是会展企业的核心,决定了会展人才培养需围绕会展项目进行的必然性.从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搭建项目平台、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诠释多元项目驱动机制下应用型本科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组建认知性学习、实体性参与、模拟性参赛、自主性创新、学术性研究等项目资源库,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知识获取和素养提升、刚性项目运作和柔性课堂教学等之间的关系,对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会展专业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我国会展行业急速发现的态势下,高职院校开设会展英语课程成为必然。但据笔者的调查,现如今出现的会展英语教材在数量、水平、内容上都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合高职教学的实际。笔者所在学院致力开发具有"专业性"和"英语性"的会展英语教材,本文就此教材的设计原则和结构安排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适应性识别系统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面向给定的订单,由可重构制造系统适应性识别系统和可重构制造系统重构专家系统协作生成候选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方法.设计了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适应性识别系统的结构,该结构由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N)和模糊逻辑BPN组成.并提出了可重构制造系统适应性识别系统的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自然语言向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信息输入和对相关设备的控制及语音识别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对语音信号特点和识别技术的分析,对语音识别系统的语音特征提取、声学模型与模式匹配、语言模型与语言的处理,阐述了HMM算法和DP匹配的语音识别算法,指出孤立词识别系统结构的特点.结果利用TSG110芯片,给出语音识别控制器的识别技术和系统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组成方法.结论语音识别技术运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语音识别控制器,使其具有语音分析、识别和系统控制等功能,实现信息输入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导视系统作为城市空间叠加信息,提高城市空间外来人流参展效益及城市的可读性、可识别性,为全国中心城市承办大型主题活动的导视系统设置提供指导作用.方法从人的寻路作为导视设置进行研究,利用视觉感知肌理,人体工程学中的视角,视距因素,建立寻路导视系列化模型.结果把握中心城市中游客寻路与导视系统设置间的作用关系,建立5阶段寻路模型为主题性城市空间导视系统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论通过寻路模型建立导视系统设置测评标准,以沈阳为例模拟导视设置布局,完善提高了北方中心城市主题事件与相关历史环境的空间导视优化设计,为全国中心城市导视系统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作为长春市最重要的会展建筑,目前的规模和条件难以支撑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的改造与扩建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现状的分析,总结实际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未来改造与扩建的构想,希望对日后其改造与扩建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所面临的城市化挑战、国际化创新设计要求和社会信息化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冲击等新形势,加强作为过渡课程展示设计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设计制作过程,应用图解法对展示设计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在展示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立体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立体空间角度推敲和完善设计方案,推动确立最终设计方案,养成利用模型进行空间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三维空间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博览建筑是凭借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利用独特方式互动沟通的特殊建筑类型.为研究博览建筑以"游客行为"为中心的互动性,首先需要明晰几种可以提高互动效果手段的优缺点,以此来确定采用视觉测量法实地追踪人群行为动态的优势,然后在实验室中利用混合设计设备整理分析3类游客(学生群体、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邻近区域居住的老年群体)的行为特征,并以游客的行走路径及停留分析作为互动研究的基础数据.最后结合成型的互动设计实例,总结出4种互动设计策略:发掘人们的必然行为、感官互动可视化、单元模块变形强调联系、借助数字技术虚实共建.结果表明:博览建筑中的行为互动使游客与所处空间及展品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对话关系.在厘清博览建筑中的布展方式、流线组织及展厅空间与互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调动游客的互动行为,使人们在探索和新奇中加深对展品信息记忆的同时,进一步指导博览建筑互动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行为学概念及其理论 ,着重探讨展示设计中的行为形态与行为模型 ,提出建构在行为学基础上的展示设计是最终以协调人、展示活动、环境空间关系为目的的系统化、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解析了数字技术语境下展示设计形式的演变,论述了数字技术语境下展示设计语言由实体展示到虚拟展示、静态展示到动态展示、单一展示到多媒体展示、单向传输到交互式展示、线性结构到网状结构、封闭式结构到开放式结构六种转型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该设计是以校园一建筑楼体的三维动画展示设计为例,以VRP三维互动软件作为平台,探讨了三维模型在VRP中实现虚拟漫游动画的方法和技术,重点说明了贴图纹理调整与环境设计、相机与交互、2D界面和导航设计、场景发布等各个方面,以此来阐述如何为实现具有真实感的建筑漫游动画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展示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城市景观环境中.通过对商业展示、人文展示、综合展示与庆典展示等展示类型的对比;对景观展示的构成要素,空间、人、色彩、道具、光线以及新技术的分析;对城市景观中展示设计的应用分析,探讨在城市景观中合理处理并运用展示手段,处理好景观与展示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国内外近年来出现的优秀城市展示作品的分析与比较,提出在流变时代的城市环境中的设计者必须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即要求作品更加适应高度灵活性与弹性的外部环境.其作品不仅要准确、及时并广泛地传播信息,同时应赋予作品文化感及历史感,使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9.
花博会是国内花卉行业的交流、展览的盛会,地区展园是花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展现一个地区、地域的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地域文化是展园的灵魂,在设计中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域景观的主题概念,情景式的表达一方景观特色,向游客展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地区展园。该文以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安徽展园为例,阐述徽州儒学文化与山水田园文化在展园设计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卡罗·斯卡帕是20世纪意大利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强调装饰,突出细部,建筑空间充满诗意.斯卡帕的职业生涯从玻璃工艺设计、展览设计再到建筑设计,这是一个从节点—断片—整体的设计过程,且玻璃工艺设计与展览设计对其建筑设计影响巨大.通过研究这个过程,分析斯卡帕的设计手法与设计思想,对我们将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