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模糊逻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用模糊逻辑控制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新方法,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及模糊推理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通过与被动悬架的对比分析,证明半主动悬架具有优良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高效且简单的AMESim建模,以经典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在Simulink中建立其控制模块,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的模型正确,控制模块有效实现了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同时也表明,基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车辆具有更好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根据车速,路谱和载荷实时调节悬架参数的产主动悬架设计方案。将车辆模化为七自由度振动系统,采用频域法进行随机响应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同传统的被动悬架相比这种半主动悬架可使车身振动显著减小,提高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SIMPACK的汽车平顺性仿真和悬架匹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IMPACK软件环境下搭建微型轿车简化模型,在线性阻尼和线性刚度的条件下进行汽车平顺性仿真和悬架匹配研究,得到较为合理的匹配参数,仿真曲线和实验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和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综述了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以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 ,推导建立出汽车两自由度 1/ 4车体模型 ,提出了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方法 ,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 ,对结果进行分析 ,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负刚度理论,建立新的汽车悬架系统,来降低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Car中建立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在研究整车平顺性时,对有无负刚度悬架系统整车模型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可以知,仿真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一致,即负刚度悬架系统可以减小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系统的振动传递,能够较好的改善汽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1/4车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滑模变结构方法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滑模控制器。控制器将天棚阻尼系统作为参考模型,把半主动悬架和参考模型间的广义误差动力学引入渐进稳定的滑模动态中,使用等速趋近率改善运动段的动态品质。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的性能稳定,能有效地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CarSim建立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半主动悬架对整车各姿态的影响.针对各悬架阻尼系统,运用Simulink设计了模糊控制器,有效调整悬架阻尼.通过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提高了仿真精度和效率.仿真结果表明:在整车环境下,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改善汽车平顺性并改善车轮的垂直载荷和有效抑制车辆俯仰和侧倾运动.  相似文献   

10.
以空气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半主动空气悬架的1/4车辆模型及白噪声的路面激励模型,将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方法结合起来设计模糊PID控制器,并利用Simulink对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分析。从最终的结果可以得到结论:与传统PID控制的空气悬架相比,模糊PID控制的半主动空气悬架能更好地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开发周期和成本,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某轿车单斜臂式悬架虚拟样机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设计了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控制器,建立了一个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的集成环境,利用该集成环境研究了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车辆行驶性能。与被动悬架相比,当汽车以72km/h在B级路面上行驶,阻尼力分配系数a为0.6时,混合控制策略下的半主动悬架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和悬架动行程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17.38%和43.24%,而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仅增加了4.4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混合控制策略的半主动悬架可以有效衰减车身的振动,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而车辆道路友好性并没有发生恶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悬架设计中弹簧刚度和阻尼系数的选取估算精度低、不能同时获得平顺性评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悬架主要参数设计方法。通过频域分析给出悬架主要参数与性能参数关系图,运用该图在已知悬挂质量、非悬挂质量和轮胎刚度等参数的情况下设计悬架刚度、阻尼和动行程。可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对悬架刚度和阻尼进行有效匹配,并对采用相应参数汽车的平顺性和轮胎抓地性能进行较准确的预测。该方法可提升悬架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针对性设计和系列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汽车悬架参数与平顺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悬架参数的优化设计.将某一区间的悬架刚度与阻尼比等分为若干份并进行排列组合,然后将每一组参数代入汽车三自由度振动模型并进行平顺性分析计算,从中优选出汽车振动系统“输出”较好的悬架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LZ6400轻型客车行驶的平顺性及后悬架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道路试验查明了LZ6 4 0 0轻型客车行驶平顺性不十分理想的原因是后悬架刚度值偏大。通过建立 8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 ,计算出最佳的后悬架刚度值与阻尼匹配参数 ,然后对后悬架进行了改进设计。将改进的后钢板弹簧装车再次进行道路试验 ,结果表明 ,行驶平顺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轴距可调式的电动代步车,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整车的动力学模型,在仿真过程中采用柔性车架代替刚性车架以真实有效地模拟振动的传递过程,并在ADAMS中完成路面激励下的道路行驶实验,最后采用客观评价法对该型电动代步车的平顺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以电液比例阀半主动减振器为控制对象,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对电液比例阀减振器阻尼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电液比例阀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研究。路面输入采用积分白噪声模拟B级路面谱,以簧载质量垂向加速度、悬架动行程以及轮胎动载荷作为评价指标。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其平顺性与稳定性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半主动悬架系统混合控制策略对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的影响,验证混合控制策略的实车应用可行性,在建立四自由度1/z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Realtime Windows Target模块和自行开发的电控单元构建了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并利用上述平台开展了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数学仿真方式,当天棚控制阻尼力分配系数取0.6时,混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兼顾车辆平顺性和道路友好性。与数学仿真相比,基于硬件在环的仿真模型前轮轮胎动载荷、后轮轮胎动载荷和车身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变化很小,仿真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Fuzzy Logic Control fo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of Tracked Vehic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model of half a tracked vehicle semi-active suspension is established.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of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e acceleration of driver‘s seat and its time derivative are used as the inputs of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and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output determines the semi-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able damping force. The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s to minimize the mean square root of acceleration of the driver‘s seat. The control forces of controllable dampers behind the first road wheel are obtained by time delay, and the delay tim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vehicle speed and axles distanc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ntrol method can decrease the acceleration of driver‘s seat and the suspension travel of the first road wheel,the ride quality is improved obvious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