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俊龙  张宝刚  郭阳  王红梅 《制冷》2012,31(3):7-12
探究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较常规空调系统在风管得热、温升及保温的差异。叙述了由于送风温度的降低导致低温风管的得热、温升及保温的变化,并通过计算得出低温送风风管得热、温升及保温厚度,将其结果与常规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分析表明,在相同的保温厚度下,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温升大于常规系统,且这样的温升将会对较低的送风温度带来大的波动。增加保温厚度会减少两者的温升比。而低温送风系统的风管得热与常规系统近似相等。常规空调系统的风管保温层厚度不能满足低温送风风管表面不结露的要求。设计中应综合确定保温层厚度的3个依据来增加保温层厚度。  相似文献   

2.
浅谈低温送风系统空调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送风系统与常规的空调系统有较大的差异。常规空调的设计标准、传统经验或个人经验不适合于低温送风系统。介绍了低温送风系统设计当中送风温度、送风量(包括新风量)、送风管和送风口的确定及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厉珂  张建一  陈天及 《制冷》2007,26(2):48-52
冰蓄冷空调系统中的低温送风风管及其保温与常规空调系统有很多差异,前者在计算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在研究以上两种空调系统特征及不同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冰蓄冷低温送风管路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在管路参数计算方面具备高精度及智能化,且可替代ID图及Moody图用于湿空气状态参数及比摩阻的精确计算。本文介绍了该软件的开发思路及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内衬风管施工技术在中海油大厦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研究了内衬风管的制作、安装、调试实验等施工工艺,并对低温送风系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李锐  赖学江  厉美飞 《制冷》2007,26(2):77-80
以南宁市某办公大楼的变风量空调设计为例,说明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量、送风管阻力、送风管管径及送风管静压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使主风管的风速经过各支风管后仍保持一致,通常使用改变风管截面积的方法。本文以变截面积风管的空调房间为研究对象,各支风管设为送风口,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建立空调房间有孔板和无孔板的物理模型,并对有孔板情况进行设计风量和两倍设计风量的模拟对比。通过流场分析,发现气流均匀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宜采用孔板送风,孔板作用体现在其对送风气体运动轨迹的限制,对上下部区域速度进行调整,使得工作区域风速降低,消除风速不利影响,送风速度越大,该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地铁站作为应用很广泛的公共空间,乘客在换乘空间内的舒适性体验受到关注。因此,基于低温送风系统的节能性,利用 CFD 软件研究某地铁站站厅低温送风方式与常规送风方式对 CO2 浓度分布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送风工况下,竖直方向上(X=15m)和水平方向上(Z=1.5m)的温度场、速度场、湿度场以及 CO2 浓度场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低温送风方式下,站厅人体活动区域温度温更低,有利于提高人体的热舒适性;(2)两种送风方式下的空气流速分布较为相似,空调工作区的送风速度基本稳定在 0.1m/s~0.3m/s;(3)低温送风工况下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普遍都要低于常规送风工况,表明低温送风方式的除湿能力更强,在两者都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低温送风方式有利于提高人体的热舒适度;(4)两种送风工况下站厅 CO2 浓度场分布相似且都符合设计标准。低温送风工况下,竖直高度 CO2 浓度稳定在 0.57%,水平方向稳定在 0.67%;常规送风工况下,竖直高度 CO2 浓度稳定在 0.6%,水...  相似文献   

8.
胡俊  林庆峰 《安装》2010,(10):38-42
介绍一种新型的渗透送风方式,即布袋式风管送风,提出了其在暖通空调上的设计、应用、工程施工等方面看法,阐明布袋式风管送风系统的突出优势和应用领域。并通过对布质风管系统与传统金属风管的比较,进一步提出推广这种有效的,洁净的,舒适的,简便通风形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机外静压的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无法在同一机外静压基准下进行性能评价的现状,提出根据机外静压进行消耗功率修正的方法。基于系数修正法、内部阻力试验法和风机变频试验法分别对几种不同型号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消耗功率进行计算和试验。通过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这3种修正方法的合理性,为国家标准GB/T 18836-2002《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修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三峡大厦冰蓄冷低温送风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概况,着重指出了其中的设计优化点和创新点.详述了该系统的优化设计思路及运行控制策略,计算得到该系统全年的运行耗电量和电费,并与常规电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指出该项目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尽管增加了耗电量,但是将为用户节省可观的运行费用.由于空调末端形式复杂,节能量计算难度较大,低温送风变风量末端的节能量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新型水环热泵低温新风处理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用于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新型水环热泵低温新风处理设备,以解决目前独立新风系统中处理冷源存在的问题。介绍该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给出机组的设计性能指标,并与目前使用的独立新风系统的低温新风处理设备进行能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不仅结构紧凑、应用灵活方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节能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的特点,针对产品设计及工程应用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分别对融霜方式、系统控制方式、水/制冷剂换热器的选择、辅助电加热和末端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计算得到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作为北方寒冷地区单户采暖热源的一次能耗为35.9 kW·h/(m2·a),与分户燃气炉相当,低于除大、中规模热电联产外其他热源形式的一次能耗,且运行费用低于目前的按面积收费标准,指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仍显缓慢。为了推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该系统的去除显热和除湿系统部分,并对其中的冷水温度、供回水温差、系统节能性及优势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节能性、安全性、可调性等优势,推荐采用直接蒸发式的新风机组与干式风机盘管组合模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当若干个房间合用一个空调系统,而且各房间参数(温度与相对湿度)、热湿比和送风温差有具体要求时如何进行分区处理与确定系统送风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在低气压环境下试验空间内温度场均匀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对大型高度-温度试验舱分布式送风流场进行数值仿真及分析,研究了两种不同送风方式下低气压试验舱内的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下降;增加试验舱内壁辐射换热、提高流场风速,均可以提高试验舱内的温度均匀性;同样环境压力下,采用双侧送风方式比单侧送风方式的试验舱内温度场均匀性更好,但平均风速较高。在进行高度-温度试验舱设计时,需根据不同的试验需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常规空调难以实现真正的热湿平衡的情况,并提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重点研究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新风送风参数的确定方法。指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需要承担室内全部的湿负荷,新风机组的送风含湿量与新风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的设计参数下可以确定新风送风参数,实现真正的热湿平衡。  相似文献   

17.
工位送风通常与背景送风相结合来消除室内余热,该方式会增加系统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工位区迎面送风、面部双侧送风及头腿送风等末端形式的送风性能进行研究,试图用工位送风替代背景送风.研究结果表明,迎面送风和面部双侧送风在230m3/h~270m3/h风量范围内可替代背景送风,其中面部双侧送风消...  相似文献   

18.
根据R32在空气源热泵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介绍系统排气温度控制的3种途径,即中间压力补气(EVI)、中间压力喷液(ELI)和吸气干度控制(SX);提出根据压缩机效率和制冷剂物性预测排气温度的模型,得到R32在EVI,ELI和SX热泵系统的排气温度预测矩阵表,以压缩机吸、排气饱和温度分别为-20℃和40℃为例,为使得排气温度控制在100℃左右,EVI系统补气干度应约为0.90,ELI系统喷液量比率应约为9%,SX系统吸气干度应约为0.96。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具有冷却壁面的下送风系统中室内空气的温度变化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在一定热源强度和送风条件下,因冷却壁面导致的下降流的空气温度场和气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冷却壁面温度越低,下降流越剧烈,产生的范围就越大;由于下降流破坏了室内气流组织,从而导致空气质量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送风温度对实际车用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借助GT-Suite仿真软件,建立了单级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基于设计的三种工况,在风量设置上限的情况下对比了不同送风温度下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有效COPeff的概念并对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工况相同的条件下,提高送风温度可以提高系统的COP、有效COPeff以及带风机功耗的有效COPeff, b;在低冷负荷工况下,考虑系统风机功耗后的综合性能COPb存在最优值为3.819,即系统存在对应的最优送风温度,但当负荷增大至一定水平时,最优送风温度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