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本文对国内外单体铸造活塞环环模及其浇注系统进行了综合的研讨,根据多年的实践介绍或提出了有关设计原则和工艺参数.(因文章较长,本刊将分三期连载)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生物质燃料成型机的设计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生产效率偏低、能耗偏高等缺点。参数化设计是利用先进的参数化设计软件Pro/Engineer优化参数,研究环模的力学特性,找到最佳的成型参数,建立环模的理想模型,计算相关结构参数,分析环模结构参数对生产效率、成型品质和成型机稳定性的影响。参数化设计可大大节约设计时间,增加模型的利用率,优化设计,加快环模成型机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1环模设计良好的标志 环模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初步搞设计的人要经过试制:从制造环模-毛坯-加工产品,检查结果后才能知道;只有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从加工环模的凸轮参数及环模的参数判别该环模是否对本企业适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颗粒成型机的环模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Pro/Engineer实现环模的三维建模,通过ANSYS对环模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其温度场分布规律.对环模进行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热耦合数值模拟,揭示环模的应力场分布规律.重点探讨了参数模孔长径比对环模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模孔长径比为5:1时应力最小,与相关资料报道吻合.  相似文献   

5.
基于ARIZ-91的咬合式双层辊模生物质成型机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环模压辊式生物质成型机可靠性差、辊模磨损严重、原料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文章应用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进行环模压辊式生物质成型机的创新概念设计。通过系统功能分析、问题模型分析、资源分析、确定最终理想解(IFR)和物理矛盾、物场分析等多个解决问题的工具,设计了咬合式双层辊模结构的新型生物质成型机。该生物质成型机采用双层压辊与双层环模相配合且辊模间隙可调式结构,并在环模块上设有加热装置;压辊和环模采用咬合式挤压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压辊和环模的磨损面积,增强压辊对物料的挤压作用。在产品概念设计中应用ARIZ,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明晰关键问题并提供多通道求解路径,克服传统经验、类比设计的局限,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秸秆颗粒成型机吨料电耗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环模秸秆颗粒冷态成型机吨料电耗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得出了秸秆粒度、含水率、环模孔长径比三因素与吨料电耗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三因素及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分析,通过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出吨料电耗最低时的各因素最优组合,即:粒度为6mm,含水率为16%,环模孔长径比为5.2时,吨料电耗为102.33kW·h·t~(-1)。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环模成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环模成型技术、成型设备及产业发展现状.比较了生物质环模颗粒成型机和生物质环模压块成型机的性能和产品,指出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环模技术及设备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原料适应差、易损件寿命短等问题;提出了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环模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环模式秸秆压块机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模式秸秆压块机的工作原理和总体机构.传动机构和进料机构采用“一根轴”,压缩室内压轮采用双压轮对称布置,环模采用组合式环模结构.结构分析表明,环模式秸秆压块机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环模便于维修和更换、成本较低.对此结构的分析研究为压块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华南地区农作物产量、草谷比以及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资源量得出可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农业及农产品剩余物和林业及林产品剩余物储量分别是1 909.37万t和541.22万t。生物质成型燃料主要用于工业锅炉替代燃油或燃气,市场份额在30亿元以上,从而得出华南地区具有成型燃料发展的条件。华南地区是成型燃料生产和应用较为成熟的地区,年产成型燃料60多万t,主要集中在广东和广西两省,以中小企业生产规模为主,通常采用环模和平模生产技术,文中重点对环模生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采用环模生产技术的成型燃料工程进行了关键工艺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几种原设计产品活塞环结构参数、弹力、应力的计算,分析了原设计产品活塞环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对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结构参数、弹力、应力的计算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也适用于汽车和拖拉机发动机活塞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几种原设计产品活塞环结构参数、弹力、应力的计算,分析了原设计产品活塞环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提出的对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结构参数、弹力、应力的计算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也适用于汽车和拖拉机发动机活塞环。  相似文献   

12.
胡敏  周月亭  吕莹 《内燃机配件》2012,(7):11-12,15
将活塞环设计成扭曲结构,是现代高性能发动机活塞环设计中常用的手段。而端面扭曲量的大小,对发动机性能有重要影响,是设计活塞环扭曲结构的重要依据。人们用扭转能量的方法研究得出了计算扭曲环扭曲量的传统计算公式,按此计算,活塞环的最大扭曲量应该发生在116°附近。然而对扭曲环扭曲量的实物测试结果显示,扭曲环的最大扭曲量通常都发生在开口对面,即0°附近。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出活塞环被安装到缸套中的过程。计算出活塞环最大扭曲量发生就在0°附近,与实物测试结果一致。通过观察扭曲环装机使用后上下端面同环槽的接触痕迹,也验证了最大扭曲确实发生在开口对面部位。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介绍了活塞环的设计优化,主要是降低活塞漏气量。设计8个组合方案对比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第一道活塞环闭口间隙和工作面形状对降低活塞漏气量最为有效,最终选出最优的活塞环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某柴油机活塞环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活塞环组的机油消耗计算模型,研究并总结了不同活塞环闭口间隙、环高、径向厚度对机油消耗的影响规律,最后经过机油耗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环和油环闭口间隙一定的情况下,适当增大二环闭口间隙对降低机油耗有利;适当减小活塞环的环高和径向厚度都能减少机油消耗。本文可为类似活塞环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活塞环产品的良好包装,对于防止锈蚀、损坏、变形,便于搬运至关重要,同时,良好的包装也有利于销售工作。因此,包装质量是产品质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包装质量的好坏又决定于包装设计质量。本文作者在活塞环包装设计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下述经验计算式。这些经验计算式已经多次验证,证明是适用的。现将有关经验计算公式介绍如下。1包装盒设计1.1单组包装盒设计 我国农村拥有大量单缸柴油机。活塞环生产厂的便于农民的购买维修用活塞环,对销往农村的产品采用单组包装盒包装。一般情况下,每组有3~5片活塞环,包装盒采用白板制做。白板纸厚度约为0.4毫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活塞环的润滑状态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了活塞环液力润滑的数学模型。通过用电子计算机对不稳定状态油膜厚度进行计算表明,只要活塞环的结构参数设计得合理,形成液力润滑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一、应用介绍 活塞环在内燃机中起着保持气密性,控制机油消耗量,支承活塞运动和传热的作用。设计对气缸壁具有合理径向压力分布的活塞环,是提高活塞环使用寿命,更持久地发挥好上述作用的途径之一。 但是,限于活塞环理论设计繁复,人工计算周期长,不精确,许多生产厂过去习惯沿用40年代的金茨布尔赫理论的一个特解系数,套用制作各种活塞环。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实践证明,不同的内燃机应具有不同的活塞环径向压力分布及其自由形状。 为了减少设计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产品质量,使设计工作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我们在1979年末,选用阿诺德理论,利用TQ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well-Mohr定理建立活塞环自由型线模型,活塞环自由型线和截面尺寸作为输入建立了活塞环/缸套的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得到活塞环/缸套接触力.设计并搭建了活塞环周向张力测量试验台,通过试验很难测得活塞环/缸套整个接触面的接触力(分布力),而只能测得有限个点的支反力(集中力).提出了分布力与集中力的等效原理模型,实现了对活塞环/缸套接触力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在345°位置处有最大误差为8.75%,其他位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整体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模型为活塞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可作为活塞环摩擦、润滑分析的输入,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活塞环制造行业中对活塞环自由形状确定,主要有热定型工艺及靠模凸轮加工,前者虽然工艺比较简单但其径向压力难以控制,难以满足进口发动机配件国产化中活塞环制造方面的要求,后者能根据不同条件设计成不同径向压力以满足不同发动机的要求。 本文根据多年实践体会提出:进口发动机活塞环配件国产化中、利用靠模凸轮、加工活塞环自由状态型线的步骤、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阐明了EQD6105柴油机活塞环三环组设计过程及设计理念,各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以及设计计算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