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国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在中国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能源环境效率是其重要的研究指标,本文采用EBM模型对中国60个城市2015年能源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越有可能有较高的效率;我国城市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存在城市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线城市能源环境效率普遍较高,二线城市效率普遍不高,三线城市效率普遍较低,四线城市及五线城市效率差异较大;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为四线城市及五线城市,城市不同的能源禀赋、主导产业、科研能力、环境状况以及为保护环境采取的各类措施都会对城市的能源环境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是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以黄河流域36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7-2019年能源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数据,采用C2R模型和SBM模型测算比较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和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的能源效率值,并采用Tobit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影响力和资源开发程度方面分析考虑环境约束下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庆阳市、鄂尔多斯市、洛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东营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榆林市外,黄河流域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成长型、油气类、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全部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上游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游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影响力对全部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发程度对全部城市、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建议各地市需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提升政府影响力和加大加快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利用SBM模型(slack based model)计算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并与传统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分别利用Moran's I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以期确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游、中游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邻省的经济水平、环境规制、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邻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资源禀赋、农业用水比重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城镇化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娟 《矿山机械》2007,35(10):21-23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与特点,以及未来中国能源的供需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能源效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生态足迹效率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的环境影响,使能源消耗的生态占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理念,计算了中国1980~2007年的人均能源生态足迹,进而计算能源生态足迹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我国能源生态足迹效率一直在改进.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21,40(9):212-214
基于2014—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静态和动态2个角度出发,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各省的碳排放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效率水平较低,年度效率均值为0.511,且各省份间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2014—2018年我国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为1.210,技术进步变化对我国碳排放发展水平有强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以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地理因素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于认识当前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以推动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首先分析和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理论机制,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路径,并对产业集聚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研究选取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测算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运用SE-SBM模型测算绿色水资源效率,在邻接空间权重下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将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部分。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与第二产业占比对绿色水资源效率有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周围区域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加快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承接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产业集聚的“虹吸效应”转化为“辐射效应”;重视研发质量,提高研发转化率等。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规模收益不变条件下的DEA模型测算1995-2013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能源效率依次递减,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就全国整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政府干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分区域来看,各因素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相同, 人均资本、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人均GDP的影响在各地区显著为正;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正,在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干预的影响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负,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昆 《中国矿业》2012,21(4):21-24
本文从分析中国能源强度被高估的原因入手,研究能源强度和能源效率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强度和能源效率变动曲线。在此基础上,探讨采用能源效率指数法,进行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空特征及空间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了解到,1999年以来,中国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对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1999-2007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均值的空间分布集聚明显,中高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东南部,低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西北部。融合弹性分析原理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增加基于邻近概念的空间加权矩阵,通过构建双变量空间弹性模型,探讨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双变量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弹性分析表明,1999-2007年建设占用耕地对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提高,而对人均GDP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降低。近年来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11.
对稀土矿产资源最优开采和征税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走出贫困化增长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稀土行业的特点,论文基于Hotelling模型提供了一个分析中国稀土市场的框架,建立了最优开采量和稀土价格的数理模型,说明了稀土净价格变化、环境污染对于最优产量和价格路径的影响。利用现有的市场数据,论文对未来的稀土供应量和价格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各种税制的效率和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在中国资源储量固定的条件下,假设稀土新的市场需求稳步增长,中国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13万t/a,最优现期价格在19万元/t,并随时间稳步上升。目前国内生产配额和最优产量比较接近,但是价格明显低于最优价格。2)不考虑新的市场需求,仅考虑环境治理成本,稀土的最优产量长期维持在22万t/a,环境治理成本逐渐上升至最高100亿元/a之后逐渐下降。稀土生产的污染程度越高,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越弱,最优产量相应降低,资源耗尽的时间相对延长。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ML指数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最后通过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整体效率偏低,有较大进步空间;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的格局;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贡献的结果;产业结构、区域开放程度和教育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强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政策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选取2014-2018年中国能源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中国能源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以民营资本占比测量民营资本进入程度,建立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民营资本进入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同时考察这种影响是否会随能源企业规模变化而发生结构性变化。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中国能源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不高,民营资本占比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2)存在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门槛值为805.44亿元,当企业总资产小于805.44亿元时,民营资本占比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不显著,当企业总资产大于805.44亿元时,民营资本占比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3)人力资本、总资产周转率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对能源企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选取多重指标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雾霾污染现状进行描述,然后选取中国30个省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进行预测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整体上,我国现有能源消费结构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雾霾污染,尽管煤炭消费占比最高,但其单位消费占比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并非最大;2)我国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更加多样化,对煤炭能源的依赖性较低;3)不同雾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不尽相同,就全国而言,雾霾污染呈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常规能源投入产出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和河南省投入产出表1980年以来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工业GDP与常规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工业因能源投入过量而属于技术无效,河南省常规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实现河南省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工业采取措施。要促进节能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工业和能源行业集中度,获取工业能源消费的规模效益;调整工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能源结构,协调发展常规能源和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16.
贸易在促进贸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贸易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带来了一定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有变化的,因此提出用比较相对效率的方式,探究双边贸易与两国经济发展及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以中英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以来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CCR模型测算出两国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的变动情况,再用中英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的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做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贸易与两国能源-经济相对效率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中英两国贸易合作的加强,能源经济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即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更高,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贸易对两国能源环境效率变化的影响不大,但依然要注意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须在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控制节能减排。文章将“工业三废”放入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中,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9—2015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此为基础,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重点分析若干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整体水平偏低,东、中、西、东北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地区间技术交流成效显著;3)政府科技支持、技术转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直接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