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瞻后顾QDII     
8月,是QDII正式起航的时节,我们将迎来的,是利润的蓝海,是成长的空间,当然也无法回避风险的热浪。QDII初涉境外市场,国内理财市场即将和国际金融圈接轨,未来的光景值得期待……"走出去",是让一代又一代人热血沸腾的口号,在资本说话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输出商品,输出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距离WTO承诺的2006年底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日子渐进,中国外汇改革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大刀阔斧姿态推陈出新,在外汇管制之下如何实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呢?QFII,CDR(预托证券)和QDII是当然之选。近期,QDII理财产品更是呼之欲出,让投资者地明显感到了投资理财市场上的躁动与不安。  相似文献   

3.
杨秀红 《电击高手》2006,(12):72-73
自今年4月央行发布2006年第五号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采取各自方式,按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以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QDII获准齐发,这让中国资本市场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然而,首批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意外遇冷,这场起初被认为是豪门盛宴的大餐是否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4.
杨晨  李玮 《电击高手》2006,(8):12-12
国内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与CDR(预托证券)、QFII(外国机构投资者机制)一样,是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QDII意味着将允许内地居民外汇投资境外资本市场,QDII将通过中国政府认可的机构来实施。  相似文献   

5.
《电击高手》2007,(5):82-82
记者从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了解到,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民生银行推出了首款代客境外理财(QDII)产品“非凡理财——新兴市场投资计划”。据悉,首款QDII产品4月20日——5月7日发售,投资者以本外币  相似文献   

6.
李玮 《电击高手》2007,(7):34-34
作为一个投资者,如果你错过了A股市场自2006年以来的大涨,如果你还在为刚刚经历“5·30”大跌而恐惧,那么,现在你不用后悔,一条新的投资之路——QDII(代客境外理财)正在向你招手。银监会日前出台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你将可以投资香港股市,这里或许是你掘金的下一个宝地。作为一项新的理财产品,一般的国内投资者对QDII还是比较陌生的。那么投资QDII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张洁 《电击高手》2007,(11):52-56
目前,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密集频发,给普者带来了一个资机会,让普通投资者也能投资全球资本市场,分享全球资本盛宴面对各式各样的基金,我们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8.
郭晶 《电击高手》2006,(12):16-17
据一份金融调查显示,随着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金融业已经达到爆发性增长的起飞点,预计年内个人金融资产将达到20万亿人民币规模。该调查指出,中国的金融投资管理市场未来潜力非常巨大,其中到2015年投资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将从目前的2.7万亿人民币跃升至16万亿人民币,资产种类包括基金、养老金和保险等,而其中增长最强劲的将发生在基金市场——从目前的5000多亿人民币猛增到8万亿人民币。基金,这种“专家理财”的金融工具,正成为中国个人投资者最重要的投资理财通道。“专家理财”到底有什么优势?选择基金时有什么诀窍?怎样看待基金的“高净值”,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信基金市场业务部高级副总裁赵洪宇。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2.0     
<正>伴随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经济"走出去"步入了2.0新时代:从早期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进行产品输出,转变为通过装备、技术、标准和资本输出"走出去";从早期由企业在境外"单打独斗",转变为国家"走出去",为建立和改善国际经济制度主动发力,以谋求世界经济秩序和制度的改变,"一带一路"是最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0.
11月份,几乎全国范围内遭遇了两重天,原本暖意洋洋的天气,一夜北风之后,气温便开始直线下降,这个时候才让人突然意识到:冬天其实离我们很近啊。回首纺织市场,同样如此,虽然期间曾有中美达成协议带来的短暂“暖意”,但难挡人民币升值、增发棉花配额、禽流感开始蔓延等利空消息的连续打击,市场在方向迷失中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相似文献   

11.
《纺织指导》2006,(5):107-110
随着企业对全球资源的配置需求,“走出去”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中国企业也吹响了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号角。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企业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  相似文献   

12.
一年又一年,这是我们永远无法抗拒的时间规律,而勇敢回首却发现有许多挥之不去的痕迹。2002年是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事情的发展不再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中,而是慢慢清晰的呈现出来。这一年我们发现了很多的不同之处,也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2002年的并购不再是目不暇接,它的理智与谨慎都让我们看到走向规范之路的希望之光。作为2001年众人关注的焦点,华润啤酒也在这一年推出了自己的主打品牌,试图向业界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个玩资本的高手。只有敢于走出去,才有可能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2002年啤酒企业与外国资本的接触、国产啤酒出口台湾等捷报频传,更是个让人为之一振。前面是带给我们希望的成长,但也不应忘记它背后的步履蹒跚。年底的啤麦危机使我们明白国啤之路绝对还是一条历炼之路,想要走的更远,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3.
《电击高手》2007,(6):88-88
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国内首款直接以人民币投资于香港股市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东方之珠”已由该行正式推出,并从5月29日起开始接受客户的预约认购。这是自5月11日中国银监会放宽商业银行QDII产品投资限制、允许QDII资金投资境外股票市场以来,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第一只直接以人民币投资于境外股市的代客理财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H股股价远低于A股价格的市场环境下,该产品不仅拓宽了内地居民投资境外的渠道,使得国内的投资者有机会分享香港股市的良好收益,体验用人民币资金进行境外投资的全新感受,同时分散了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如何开拓海外印刷市场一直是业内人士讨论的一个热点,因为海外印刷业务的拓展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赢利空间,使企业摆脱在国内印刷市场上的恶性低价竞争,还可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走出去"是必然趋势。那么国内印刷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在自己公司产品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客户?对于国外买家而言,他们在选择海外印刷供应商的时候最看重的是哪些因素?中国的印刷企业拿什么去吸引这些海外买家?在与国外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政府为鼓励企业开拓海外业务制定了哪些优惠政策?在本期专题中,多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他们的文章中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周勇 《家具》2007,(3):16-17
在中国经济内需真正强劲之前,对外出口贸易依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海外市场仍旧是国内很多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企业要将产品顺利地卖往海外市场(尤其是消费规模庞大的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寻找到良好的生意合作伙伴很重要;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要能够直面国外贸易性法律同样重要,有时甚至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印刷业融入全球化的过程明显加快。其显著标志,一是世界印刷界的龙头企业逐步进入我国印刷市场,二是国内部分印刷企业努力开拓海外印刷业务。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印刷企业和全国印刷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拓展国际印刷市场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李锐 《电击高手》2008,(3):30-31
1月21日的大跌,让人胆颤心惊。其后股市又开始盘整,低走的K线让人有些萎靡。是相信"牛市已经结束了"割肉出来,还是寻找市场的底部抄底?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天嘉华理财的高级分析师张存贵。《卓越理财》:在股市里,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张存贵:就我个人而言,在股市做投  相似文献   

18.
<正>要发展上海印刷业,必须坚持走出去,不断拓展境外印刷业务,这是上海印刷界同仁达成的共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在2005年12月召开的上海印刷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组织上海市印刷企业共同走出去”。2006年3月中旬,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与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和印刷杂志社共同举办了“开拓境外印刷业务研讨会”。在会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广泛听取了印刷企业开拓境外印刷业务的设想和建议。到会的印刷企业都认为,上海的印刷企业完全有条件开拓境外印刷业务,但是必须以上海印刷业这样一个整体的形式走出去。在起步阶段,政府主管部门对于企业的引导和促进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大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已经让投资者们目不暇接,随着QDII产品在8月面市,国内理财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品种。本期继续邀请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理财规划师万里祥先生,对目前市场上投资工具的收益率进行分析对比,帮助人们科学理性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20.
到华尔街去     
事实已经证明,了解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利用国际资本做大做强,是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实现产业升级和走出去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