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体物性对壳侧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空气-水和空气-柴油2种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混合物物系,实验研究了液相物性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和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液相物性对间歇流向环状流的转变有显著影响,对于向泡状流转变的影响则不如在管内流动明显.研究还表明,液相物性特别是粘度和表面张力对截面含气率和两相摩擦压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气液两相流流经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斌  王启杰 《化工学报》1998,49(2):235-240
引言动力、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着各类管壳式换热器,此类换热器的管子与折流板之间、折流板与壳体之间在制造与装配中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这些间隙对壳侧的压降及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对于单相流体,这些间隙产生的泄漏量可占总流量的15%~60%~[1~4].根据文献报道~[5],大约有50%以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涉及气液两相流,迄今为止对气液两相流体流经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研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本文在水平放置环形狭缝通道中,对空气一水两相混合物流经3种不同间隙环形狭缝通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分相模型提出了计…  相似文献   

3.
流体物性对壳侧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琼  王启杰 《化工学报》1994,45(3):313-320
选用空气-水和空气-柴油2种不互溶双组分两相混合物物系,实验研究了液相物性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两相流流型及其转变和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液相物性对间歇流向环状流的转变有显著影响,对于向泡状流转变的影响则不如在管内流动明显.研究还表明,液相物性特别是粘度和表面张力对截面含气率和两相摩擦压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甘油水溶液-空气两相混合物在TEMA-F型换热器壳侧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及流型对换热的影响.用加强模型对分层流、间歇流和环状流各流型区拟合了实验数据,得到了相应的关联式,可供此类换热器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斌  邱锋 《化工机械》1999,26(2):105-109
从流型及其转变,含气率,压降和速度分布等几方面对前人在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工作做了综述,归纳并探讨了最新进展与方向。  相似文献   

6.
黄兴华  王启杰 《化工学报》1997,48(5):593-599
在用空气-水、空气-0号柴油研究的基础上,用空气和质量浓度为30%的甘油水溶液研究了理想管壳式换热器壳侧平均截面含气率和两相压降,以期进一步考察不同液相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液相物性对两者均有一定影响.提出了不同液相物性时截面含气率的通用关联式.根据流型整理了两相摩擦因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两相摩擦压降关联式,它能较好地预测不同液相物性时两相压降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TEMA-F型换热器壳侧单相压降的预测模型及其测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小琼  王启杰 《化工学报》1996,47(3):332-339
对预测TEMA-E型换热器壳侧单相压降的“流路分析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Re_(Tc)足够大时,各流路的阻力系数主要取决于各流动通道的横截面积及其质量流率,而通道截面的几何形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因此,TEMA-F型换热器壳侧单相压降的计算可以在适当修改几何参数的条件下,用单壳程单弓板的流路分析法进行预测.为了验证预测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纵向折流板垂直放置对壳侧两相流流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空气-柴油对TEMA-F型管壳式换热器模型在纵向折流板垂直放置下进行试验,得出相应的流型图和流型转变边界方程。研究表明,纵向折流板垂直放置时的流型图与纵向折流板水平放置时有较大差别。文内对纵向折流板放置位置对流型影响的机理作出了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
环形狭缝通道内气液两相环状流流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兴华  王启杰  陆震  徐斌 《化工学报》2001,52(3):209-215
建立了环形狭缝通道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计及环状流气芯流动的可压缩性、气液两相间的相滑移、气相对液滴的夹带作用等因素 .考察了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干度对压降、液滴速度相对变化和狭缝喉部气芯通流面积的影响 .用建立的理论模型对空气 -水两相环状流通过环形狭缝的两相压降进行预测 ,预测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流型及其转变、含气率、压降和速度分布等几方面对前人在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工作做了综述,归纳并探讨了最新进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刺孔膜片式高效管壳换热器的壳方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理  安福 《化工学报》1992,43(5):599-608
对强化壳方传热的新技术——刺孔膜片式管束做了实验考核,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管束相比,壳方总压降减小了45%,管束在降减小约84%.而在R_e=10~4时壳方传热系数却提高了14%,比相同条件下缩放管(Ⅱ)型管束高25%,比折流杆管束高88.6%.对比相同摩擦功条件下对流传热系数以及表面效率等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显示出刺孔膜片式换热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空心环支承轴流式换热器壳程流体阻力系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壳程轴流式换热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显著特点是流体阻力低,传热效率好,在大流量的场合较适用.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换热器阻力系数与管子的种类及排列方式等因素相关[门,如何恰当地关联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纵流壳程换热器的三维流场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根据纵流壳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流动特点,提出其简化的物理模型;基于黏性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建立了流体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法,利用算子分裂思想,推导出离散化方程组.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利用两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纵流壳程换热器 7个截面上壳程流体的流速进行了测试,将数值解和实验解进行比较,误差控制在7%~20%,两者基本吻合.实验表明:将纵流壳程换热器分为进口段、周期性发展段、出口段3段进行数值模拟是可行的;数值计算理论和程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对管板式换热器在Re<2、270条件下中、高粘非牛顿流体传热进行了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关联式,传热数据处理采用修正Wilson算法。为了减少流动不均一分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用测温法对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分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封头结构对板翅式换热器物流分配不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向传热、温度场与物流分配不均匀对换热器效能的影响具有耦合关系,其中物流分配的不均匀会加剧其内部温度场分布的不均匀,增大换热器的纵向传热,导致其效能的下降,所以物流分配的不均匀在三者中对换热器效能的影响最为重要.因此,对引起物流分配不均匀的因素进行研究是板翅式换热器优化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部流动特性对封头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封头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于总管流动方向上.发现了封头结构的改进方法,通过改变封头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换热器内部的物流分配.  相似文献   

16.
螺旋扁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思勤  梁龙虎 《化工学报》1995,46(5):601-608
对不同结构的螺旋扁管管内传热及流体阻力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与光管比较,选出传热与流阻综合性能较好的管型。同时对2台螺旋扁管换热器及1台外螺纹螺旋扁管换热器进行壳程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管、壳程传热膜系数与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筛孔塔板气液两相流动的速度场模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希钢  尤学一 《化工学报》1995,46(4):511-515
<正>由于气体的搅动,筛孔塔板上的流动是极其复杂的气液两相流。目前两相流理论尚不成熟,未见运用此理论对塔板流速场的研究报道,Zhang和Yu的研究虽考虑了气相对液相流动的影响,但由于利用单相流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本文利用Elghobashi等建立的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建立了塔板上气液两相流二维流速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模型参数,考虑了液层高度对塔板上返流区二维流型的影响,建立了模型参数值与液层高度的关系,实现了考虑液层高度影响的二维流动——拟三维流动的模拟。计算结果与Porter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