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太阳能集热板的吸附着色法,这种方法是将集热板经阳极氧化后,再用无机盐着色。得到的集热板集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用于太阳能热水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以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地区的一幢长10m,宽8m,高10m的三层民用徽派建筑为对象,进行采暖季太阳能贡献率分析.该建筑采用了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等两种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在采暖季利用太阳能来辅助采暖.其中瓦型太阳能双效集热模块和可翻转百叶型太阳能集热墙的平均集热效率可以达到50%和30%,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能达到59%,结果表明新型太阳能集热技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可节约大量的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   

3.
4.
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选择模拟式高精度传感器采集信息,通过集热控制箱对太阳能水温和水位进行精确实时监测、显示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ANSYS模态分析,计算系统支架不同角度的模态参数。以90°(最大迎风面)为例,结合系统支架不同角度不同阶数的模态参数分析前20阶频率和振型的特点。结果表明:支架结构的固有频率比较低,且前十二阶振型都是集热器元件绕着z轴转动,说明支架系统绕z轴的转动刚度比较小,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但是其固有特性参数(固有频率和振型)随角度变化不明显,故设计时不需要考虑频率随角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集中供热已成为节能降耗的新途径,也是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的趁势。在原有铜铝复合板的基础上,试制了一种结合多层建筑的集中供热热管式太阳能供热系统。我们对该集热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该系统结合建筑,利用集热板价格低的特点,充分利用楼层的集热面积,结构上体现了集中供热的特点,热量互为补充,能得到足够的热水。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我国典型气候环境下的热力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出发点,基于我国在甘肃建立的首个太阳能光煤互补示范电站,系统分析了示范电站装机容量为1.5 MW的槽式集热系统,通过理论建模研究示范电站站址气象条件下集热系统的集热性能。根据站址太阳能资源与地理位置,研究了太阳能槽式热发电系统集热系统的集热特性。经计算分析,结论显示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设计工况、阵列间距变化、轴向安装角度变化、集热管失去真空等条件下的系统集热特性都会发生较大变化,并得到集热系统特性对不同可能影响参数的影响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结论可以为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运行及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太阳能烟囱能发挥最大的通风性能,本文提出了旋转集热板式太阳能烟囱模型;用Fluent软件对其通风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两板底部宽度在100~300 mm、太阳辐射强度200~400 W/m2、集热板旋转角度0°~14°时的通风性能;分析了烟囱内部温度场与速度场分布情况.模拟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大集热板旋转角度、增大两板底部宽度以及提高太阳辐射强度均能有效提高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性能.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太阳能集热砖对太阳直射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吸收性能;然后根据测试数据绘出太阳能集热砖组成的集热墙的温度曲线,通过理论和实测证明太阳能集热砖的高吸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是太阳能溶液除湿制冷空调系统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空气入口温度、湿度,溶液入口温度、浓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太阳能集热/再生器的再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将环境温度、入口空气温度、入口溶液温度由20℃增大至40℃后,对应的再生效率分别上升了0.745%、3%、93%。提高入口溶液温度能够最大提升太阳能溶液集热/再生器的再生效率。随着通入空气的流量的增加,空气流量由0.02 kg/s增加至0.14 kg/s,再生效率增加了31%左右,而随着入口溶液浓度由0.30增加至0.38,再生效率由0.55下降至0.43,效率下降了22%。随着太阳辐射由0.5 kW/m2提升至1.5 kW/m2,再生效率由0.58下降至0.44,效率下降了24.13%。  相似文献   

11.
光滑金属板的作为吸热板芯时,其吸收率取决于涂层的吸收率,而用表面多孔板作为吸热板芯时,其吸收率则取决于板孔隙率和孔尺寸与涂层的吸收率.作者通过光线跟踪法多孔板的光热性能作了简单的分析,并设想采用表面多孔金属板代替光滑板作为太阳能集热器吸热板芯.分析得知:多孔板等效吸收率高于同等条件下光滑板的吸收率.同时详细阐述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状况、种类、原理以及集热器的光热转换原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气集热器的太阳能热泵供热供冷装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供热供冷模式的不足,给出了一种基于空气集热器的太阳能热泵供热供冷装置,并对其结构、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在夏季供冷季可比传统空调节电约20%,降低能源费用约50%;在冬季供热季其耗能量约为常规燃煤集中供热的23%,费用约为常规燃煤集中供热的67%.  相似文献   

13.
全面介绍了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原理、指标参数和应用方式,并提出发展该项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保证率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在南墙布置太阳能集热器时,布置率和蓄热水箱客积对太阳能供暖保证率的影响,从而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方法以沈阳地区的某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DeST—h软件建立一个六层的仿真模型,对建筑全年的供暖能耗进行动态模拟,分别计算不同集热器布置率和蓄热水箱容积下的太阳能利用总量,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太阳能供暖保证率.结果当集热器的布置率达到80%时,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29.56%;当集热器的布置率为30%时,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11.03%.结论在满足建筑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增大集热器布置率,在满足蓄热情况下尽量选取小容积蓄热水箱,具体可以根据计算出的适宜的蓄热水箱容积选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太阳能光热系统的蓄热能力,以及太阳能地埋管热泵联合采暖空调是否满足建筑物能量供给,针对一栋220 m2的建筑物,建立了一套太阳能地埋管热泵联合采暖空调系统.以冬季采暖负荷作为建筑物的能量需求,在此基础上配置太阳能和地埋管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太阳能光热跨季节采暖蓄热,可以使土壤温度提高3℃,制热机组能力提高8%,太阳能光热和地埋管热泵系统联合采暖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物理模型和非稳态传热数学模型,利用VisualBasic软件对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集热器循环水泵启动温度、储热时间段、水箱容积与集热器面积比(V/A)和地下储热循环水泵启动温度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耦合热泵系统设计和系统运行性能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优化配置,以此才能保证系统运行可靠、经济和节能.  相似文献   

17.
水源热泵辅助太阳能供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热管作为集热器的水源热泵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分析了热管式真空集热管性能,指出太阳能保证率是确定最佳集热面积的关键问题,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面对能源与环境日渐紧张的局面,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地下浅层作为地下蓄能与地源热泵的能源库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清洁环保特征的绿色能源利用技术.本文在分析地下蓄能换热器的传热机理中,提出套管式地下换热器的管内流动与岩土传热耦合的数学模型,在饱和岩土无渗流状况下,分析研究流体出口温度和岩土温度时变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以太阳能微通道分离式热管供暖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与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其在可观太阳辐射强度时的供暖性能. 结果表明:系统的供热量、供热效率、上汽管和下液管压力、微通道散热器的压降及壁温、实验房间温度均受太阳辐射强度影响较大,受室外温度影响较小,且其变化较太阳辐射强度均存在约15 min的时间延迟. 此外,晴天或晴间多云时,在光强较大的10:00至15:00之间,该系统单独运行即可满足室内供暖需求,且系统压力在0.4~0.8 MPa之间变化; 微通道散热器平均压降范围为2.1×103~5×103 Pa; 微通道散热器平均壁温最低为20.7 ℃,最高可达38.4 ℃; 系统平均每秒供热量最低为343.7 J,最高可达424.1 J,室内温度始终可维持在18.3~26.7 ℃之间; 系统平均供暖效率在30.4%~45%之间. 此外,系统中除冷凝器风机消耗少量电能外,并无其他动力设备,故其COP理论上无限大,是一种节能效果显著的辅助供暖系统.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光热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及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高导热定形相变材料的太阳能集热器可以实现集热、热量输运及储能于一体,有效实现高效太阳能光热利用.以石蜡(PA)为相变储能材料,膨胀石墨(EG)作为支撑材料及导热和光吸收添加剂,制备了兼具高效光热转换、快速热量输运和高密度能量储存的EG/PA定形相变材料用于蓄热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