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水利工程在运行期间能足额下泄生态流量,整理了贵州目前水利工程常采用的4种生态流量下泄方式,并分析了各自下泄方式适用范围及存在问题。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运行期生态流量下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加强恒生态流量自动控制阀的研究与应用,推动智慧水利平台建设,强化生态用水调度运行管理,完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生态流量监控管理平台,同时结合国家近期出台的有关生态流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增强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监控的管理力度等5条对策建议,以实现生态流量实时足量下泄的技术支撑,并以现行有关生态流量下泄的法规条例为抓手加强管理,可保障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此结论可为贵州仍至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工程下泄生态流量方式的选取及生态流量监控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郑富智 《小水电》2023,(3):42-46
为了满足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的连续可靠运行,对龙门滩二级水电站生态下泄设施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方案的比选和主要设备设施的确定,达到了运维方便和安全可靠的效果,满足了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图4幅。  相似文献   

3.
山区小型河流引水式水电站开发时,需考虑到下泄生态流量的问题。以四川省九龙县二台子水电站为实例,采用Tennant法和R2-CROSS法计算其生态流量并对比分析,针对二台子水电站坝首已完工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下泄生态流量的工程措施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张新寿 《陕西水利》2012,(6):152-153
通过咸阳市柏岭寺水库工程建成运行坝后生态流量下泄措施方案的比选分析,确定生态流量下泄方式,提出并落实生态水量下泄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以保证水库运行期坝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相似文献   

5.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为减轻对下游河段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保障下泄生态流量的措施。鉴于此,针对某河床式水电站,分别提出了在建设期、蓄水期和运行期调控下泄生态流量的措施,以满足该水电站生态流量的要求,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水电站大坝下游河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天然日流量特征出发,基于月中值流量和月内典型特征流量绘制了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作为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依据。基于此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建立了判断生态流量满足程度的7 d流量偏差率、7 d生态需水保证率、月均生态需水适宜度及基于此3个指标的生态需水综合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符合各时段河流天然流量的基本特征,可作为指导水库生态泄流的依据;所建立的生态流量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实际下泄流量与天然流量的变化程度,可用于评价河流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水电开发中的生态泄流监管和推动河湖生态流量的调度,结合生态泄流设施和流量测量方式的分析和探讨,研究开发出一套农村水电站生态泄流在线监测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水电站可靠的下泄流量数据,监督电站最小下泄流量执行情况,为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浙江省丽水市进行试点应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文中结合大藤峡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及水库运行方式,分析不同生态流量需求,通过不同计算方法分析,从而确定最小下泄生态流量.根据工程不同时期特性,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及运行期流量在线监控措施,保障下泄的生态流量满足不同生态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9.
梳理了2001—2015年96个水电工程的生态流量数据,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了工程时空分布特征,回顾分析了生态流量的落实情况,分析了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泄放方式、保障措施和监测措施的差异及其对保护坝下河段珍稀、濒危保护鱼类的生态效益;重点分析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保障情况、目前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总结了中国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实践的主要问题,并从生态流量计算原则与流量过程线要求、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的考虑、加强河流生态修复中生态流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红清 《人民长江》2012,43(20):81-84
为开展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环境保护可行性论证工作,根据嘉陵江河道形态、径流和环境特征,采用水文学的Tennant法、生态水力学等生态用水量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亭子口水利枢纽下泄生态基流量,并对不同计算方法取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推荐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最小下泄生态流量为120 m3/s。该研究成果为亭子口水利枢纽环境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决策依据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