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钛酸锶钡,可制得高纯、超细、高均匀性、高活性的复合材料。合成溶液pH值对材料组成及收率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4.
6.
7.
研究了导电相和玻璃相对共烧厚膜电阻表面状况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厚膜电阻中玻璃相软化点接近或低于基板中玻璃相的软化点时,共烧厚膜电阻与基板保持良好的工艺匹配;当厚膜电阻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基板的热膨胀系数时,电阻具有较好的常温、高温等稳定性,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厚膜电阻与基板之间的不良反应降代电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GaN单晶体的液相生长法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高压氮气溶液法(HPNSG)、Na助溶剂法以及氨热法的原理、生长条件及其研究进展。液相法可以制备相比于气相法更高质量的GaN晶体。其中HPNSG可以制备位错密度低于102cm-2的GaN晶体,氨热法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2英寸(1英寸=2.54 cm)GaN晶体,重点介绍了Na助溶剂法的生长设备及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该方法已经可以生长直径超过2 cm、高度约为1.2 cm的无位错块体GaN晶体。对液相法生长GaN晶体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认为液相法制备的高质量GaN晶体作为大功率、高可靠性GaN电子器件理想衬底,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用液相法制得ZnO压敏电阻器粉料。与用传统粉料制备的ZnO压敏电阻器相比,用该粉料制成的ZnO压敏电阻器的一致性更好、耐电流冲击能力更强、压敏场强更高。 相似文献
12.
钛酸锶钡压电陶瓷超细粉体的水热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水热工艺制备不同组成的钛酸锶钡(BaxSr1-xTiO3,简称BST),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分析了水热反应转变机理及相结构转变情况,同时对影响合成的工艺参数及不同组成材料的居里温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BST粉体颗粒粒径为20~40 nm,其最佳的工艺参数为r(Ba/Ti)=3(摩尔比)、r(Sr/Ti)=1/4或r(Ba/Ti)=1/3、r(Sr/Ti)=4/5,c(KOH)=1.5~2 mol/L,制得不同组成粉体的居里温度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Sol—Gel法制备PbTiO3陶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Sol-Gel法制备了PbTiO3陶瓷,观察了结晶情况,并测定了某些电性能。实验表明,用Sol-Gel法制备的PbTiO3陶瓷纯度高,致密性好、晶粒均匀,且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氧化镁晶须 (熔点 30 73K)具有优良的耐热性、绝缘性、热传导性、补强性和很高的抗拉强度 ,很适合用做多种复合材料的增强剂。氧化镁晶须的制备方法大多采用气相法 ,工艺条件控制苛刻 ,生产成本高 ,大大限制了氧化镁晶须的工业生产与应用。本文以MgCl2 ·H2 O和NH3 ·H2 O为原料 ,借助纤维状碱式氯化镁中间体 ,运用“假象”技术获得了由纳米微粒烧结而成的氧化镁晶须状材料。利用SEM研究了制备条件对产物微观形态的影响。1 实验方法以精制卤水和氨水为原料 ,采用浓度适中的氯化镁溶液和较小的 [OH-] [Mg2 + ](0 15 ) ,控制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电磁波带隙材料的低温共烧陶瓷技术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共面紧凑型光子晶体的原理和 HFSS 仿真结果设计了禁带位于超宽带(UWB,3.1 ~ 10.6 GHz)范围的EBG(电磁波带隙)结构,然后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制备出了设计的EBG结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所制EBG结构的微观结构,结果显示烧结体中陶瓷与银电板结合良好.另外,经HP8720ES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发现其电磁波禁带位于4.0~5.5GHz,深度大于20 dB.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工艺成功制备出(Ba0.99Bi0.01)(Cu0.005Ti0.995)O3微细粉料,并烧结成瓷.利用X线衍射(XRD)和电镜扫描(SEM)分析了样品的物相及显微形貌,发现样品为四方钙钛矿结构,晶粒大小均匀.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的(Ba0.99Bi0.01)(Cu0.005Ti0.995)O3陶瓷居里温度的变化、介电温谱、压电特性及其温度稳定性.实验表明,以Bi、Cu进行掺杂可降低钛酸钡的烧结温度,且有效改善了其电性能,居里温度从不掺杂时的120℃提高到155℃,温度1 240℃烧结样品表现出最佳的综合压电性,压电常数(d33)为80 pC/N,机电耦合系数(kp)为12.6%,品质因数(Qm)为310,压电常数(d31)为- 16.8 pC/N,且其压电性的温度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