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烈度区多层剪力墙结构采用比现行规范规定偏低构造配筋的抗震性能和工程应用可能性,针对4个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多层剪力墙结构,分别按我国规范设防烈度8度区(0.20g、0.30g)和9度区进行抗震设计,并在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减少墙身构造钢筋量,形成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采用Perform-3D程序对12个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各结构模型的地震反应较小,进入非线性的程度不深,结构的损伤偏小,且更多损伤集中在连梁梁端,而不是在剪力墙墙身。将墙身分布钢筋配筋率与文中低配筋剪力墙相近或比其更低的低配筋剪力墙试件的试验结果与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对比后发现,低配筋剪力墙试件的极限位移角远大于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中获得的具有84%保证率的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需求值,且试件在达到这一层间位移需求值时的损伤非常小。因此,高烈度设防区(8度和9度区)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经合理设计后可在高烈度区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德臣  张雪敏 《建筑技术》1997,28(12):843-844
对于原不设防的基本烈度6度地区,其抗震设防是一个新的课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G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已对基本烈度为6度地区的各类房屋及建筑物作出了明确要求。为适应我国国情,目前有关部门也正抓紧试验与研讨对《89规范》进行补充完善,但就执行的情况看,部分6度地区存在着对抗震设防重视不够,执行《89规范》不严格的问题,现就一些问题加以论述,并提出建议。1存在的重点问题1.1多层砖房的总高与总层数控制不严,构造措施上加强不够《89规范》对6度地区多层砖房的总高度与总层数采用的是双控制,总高度为24…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低烈度区多层剪力墙结构采用比现行规范规定偏低配筋时的抗震性能和工程应用可能性,针对4种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多层剪力墙结构,依据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0.10g和0.15g)进行抗震设计,并减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的墙身构造钢筋量,形成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经对设计完成的相同平面布置的低配筋剪力墙结构的截面和配筋情况进行对比,发现6度和7度(0.10g)设防区的构件截面和配筋完全相同,而与7度(0.15g)设防区稍有差别。采用Perform-3D程序对设防烈度7度区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很小,进入非线性的区域不大,结构损伤轻微;对比墙身配筋率显著小于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试件试验结果发现,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损伤很小,且最大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其极限位移角。因此,低配筋多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在低烈度抗震设防区(6度和7度区)采用。另外,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墙体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分别为0.15%和0.10%。  相似文献   

4.
以6度区、7度区、7.5度区、8度区、8.5度区接近规范限制高宽比和高度的框架结构,用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轴压比、层间位移角、剪跨比等的下限值进行设计的5个算例,基于IDA的分析方法,比较5个烈度区结构的易损性,初步分析5个烈度区结构的抗震规定有效性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对7.5度区结构的规定相较于其他4个烈度区的结构失效概率偏大,建议在对处于7.5度区的结构进行设计时宜取规范限值的偏保守值,处于6度区的结构可以采取规范限值的偏紧值。  相似文献   

5.
宿迁佳宝儿童医院位于宿迁市宿城区,拟建综合楼地上17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69.30 m,地上建筑面积2.38万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位于高烈度区,重点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8度(0.30 g),采用隔震设计。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板,采用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进行隔震,水平向减震系数β不大于0.38。隔震层以上结构抗震设防烈度降低1度,按7度(0.15 g)进行设计,隔震层以下结构按规范要求进行罕遇地震和设防地震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隔震技术能明显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房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6.烈度信息与地基震害。(1)烈度与浅层地质条件的关系。地震烈度与地表浅层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现举1982年北海道浦河冲地震的实例。图1是当时北海道境内烈度分布图。浦河离震中近,烈度为6度。札幌市震中距为130公里,平均烈度为4度。这是通过高密度的通讯调查所得到的结果。因境内各地的地基的地质条件不同,出现了烈度3度和5度区,烈度相差近2度,按加速度来比较,相当于近10倍之差。图2表示了浅层地质条件与烈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中所示,由风化的安山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地基与由粉砂和泥炭构成的地基,其烈度相差近2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典型的教育建筑实例,分别计算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和8度,基本风压为0.7kN/m^2和0.35kN/m^2几种情况下结构的钢筋用量以及抗震构件和非抗震构件混凝土所占的比例,分析了地震作用和基本风压对此类建筑的影响程度,探讨基于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进一步提高教育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为此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和技术措施,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参考和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孟加拉水处理厂项目地基处理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中国规范走出去所遭遇的困境,最终按中国规范确定本项目按设防烈度7度和地震加速度0.15g以及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进行设计,满足液化处理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沉降要求,保证经济可行,项目才得以执行。  相似文献   

9.
实现RC剪力墙结构预期强震破坏模式的能力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一直为工程师所关注。针对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0.3g高烈度区RC剪力墙结构,设计了不同高度和整体性系数的结构模型,从而建立了预设延性破坏模式的分析模型。考虑大震变轴力对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分析了剪力墙在大震作用的弯矩和剪力的实际需求沿结构高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位于烈度8度0.3g区的剪力墙结构,考虑大震时轴力的变化对剪力墙受弯和受剪能力的需求影响较大;剪力墙的弯矩和剪力放大系数随结构的高度和整体性系数的增大而增大;现行规范规定的剪力墙受弯和受剪能力调整系数小于实际的需求,剪力墙中下部的弯矩和底部的剪力需求大,建议受弯能力调整沿高度采用三折线,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剪力放大系数或最小构造配筋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和灾区调查点烈度的判定方法,重点讨论了烈度V度、Ⅵ度、Ⅶ度区调查点烈度判定的合理性,得出了该烈度图中部分地区烈度偏高的结论,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利于烈度图更好、更合理地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设计标准GB50010-2002和GB50011-2001对上届规范条文做了较大调整。为了了解新标准在抗震规定方面的有效性,按新规范设计8度区二级、9度区一级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对结构进行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多波输入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考察了基于新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能力设计措施所能达到的弱梁强柱控制效果,和我国8、9度区框架结构能力设计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分析结果可供设计和规范局部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设计的算例进行精细有限元动力时程分析,校验了中国规范剪力墙结构能力调整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现行规范的设计能够满足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控制指标,能够充分利用连梁耗散地震能量。但是,由于现行规范中未遵循地震力降低系数-位移延性系数关系的基本理论规律,未对各设防烈度区的结构采取严格程度相同或相近的抗震措施,从而使得设计受地震作用控制的7度(0.15g)结构破坏最为严重,抗震性能较弱;也正是由于随抗震等级从一级到三级,采取的抗震措施逐渐减弱,致使连梁的延性需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规范规定底部加强区高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显得不足。规范的薄弱烈度区出现在按直觉似乎地震危险性偏小的7度(0.15g)区的抗震措施上,这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哲斐 《山西建筑》2014,(36):27-29
以8度区工业厂房为例,分析了在高烈度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性和受力特点,主要对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两种结构设计方法与计算作了研究,为在高烈度区工业厂房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按现行规范及技术规程设计了设防烈度为8度的一个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并进行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空间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查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整体抗震性能,对结构能否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8度区按规范设计的结构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抗震设防烈度9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幕墙设计提出不宜盲目放开抗震设防烈度规范适用范围的观点,指出此类地区幕墙发展现状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情况,并对9度及以上地区建筑幕墙设计须重点关注的技术要点、设计方法及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隔震结构所采用的材料与传统抗震结构有很大的不同,设计方法也有差异。以抗震了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某小区高层隔震结构为例,重点介绍了规范对隔震计算分析的相关要求、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支座计算模型选择、支座拉应力分析等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支座参数设计合理、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的高烈度地区高层隔震结构,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抗震性能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抗震设防标准是与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和经济千件密切联系的。我国目前实行抗震设防依据的“双轨制”.即采用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用基本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如地面运动加速度u值等)e在执行国家标准GWll-89抗震设计规范中,究竟哪些建筑的抗震设防可采用基本烈度.哪些建筑采用设计地震动参担.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何?现提供以下仅念供参考。地震区划是按地往危险性的程度将国土划分若干区.对不同的区规定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是用基本烈度表征地等危险性.将全国划分五类地区。鉴于该区划图采有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按新规范设计的典型7度半、8度半烈度区框架结构进行多波输入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考察其在非线性动力反应下的抗震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规范中的有关抗震措施进行了校核。  相似文献   

19.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竖向地震力与自贡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3月自贡地震仅4.8级,然而其震中烈度达7度。为此,我们又实地考察了极震区的震害,对其反常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竖向地震力是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在高烈度区的悬臂、长跨、高柔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力。也就是说,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