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包括框架柱、梁、节点和剪力墙设计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设计要求、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当结构抗震出现问题时,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确保结构安全。文中阐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或结构总体布置不十分合理时的常用抗震加固方法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2.
寇坚 《四川建筑》2004,24(5):48-49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针对其破坏特点,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谱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正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提出一种方法以适应当前需要。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础,在设计中同时考虑地震作用以及结构侧移,得出结构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设计谱曲线,并由此求得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情况下的性能,检查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构设计完成后,可进行结构的弹塑性静力分析,全面复核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工程实例及构建的矩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对比,探讨了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矩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相当,但在烈度较高的地区及结构平面不规则时,应考虑地震作用方向角的敏感性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型、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与中远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相比较可知:①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加速度谱的下降段较缓,Ⅳ类场地弹塑性加速度谱的敏感区更宽|②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位移谱的谱值相比Ⅳ类场地的谱值更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型相对应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可用于近场地震下的桥梁抗震设计,并可为后续的近场地震能力谱法的研究提供近场地震需求谱。  相似文献   

6.
弹塑性静力分析法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研究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反应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并考虑了结构进入塑性后因刚度改变造成的自振周期和侧向力的变化,利用Push-over方法对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计算,得到了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通过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抗震延性构造措施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而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超限工程没有明确的设计方法。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思想,参考被国外广泛应用的抗震设计规范,结合我国抗震规范体系的特点,提出一套符合我国规范的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受力和变形采用弹性和弹塑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从结构和构件两个层次对承载力和变形进行定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抗震墙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2001规范规定的7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除框架结构外,其余6种结构体系均与剪力墙有关,所以有必要重点对剪力墙结构作一个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探讨了现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新旧抗震设计反应谱在地震作用计算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与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设计反应谱方面的主要差别,文中将北京地区常出现的两类场地,按上述两规范确定的设计反应谱和场地类别判定方法分别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建议北京地区按“89规范”为Ⅱ类而按新修订的规范为Ⅲ类的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按新的抗震设计理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联肢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连梁和剪力墙的墙脚常遭到严重破坏,修复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带有可更换连梁和可更换墙脚部件的可恢复功能联肢剪力墙,介绍了带可更换部件的联肢剪力墙的设计方法。为了研究带可更换部件的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模式,以一片10层联肢剪力墙为例,对带有可更换部件的联肢剪力墙和传统联肢剪力墙进行了地震反应时程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和可更换墙脚部件先后屈服,破坏集中在可更换部件上,带可更换部件的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The design spectrum method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structures to resist earthquake loading. It is essentially an elastic method, depending on a superposition of the elastic modes of the structure. It is impractical, however, to design any but the most sensitive structures to resist a major earthquake elastically. Plastic deformation in the structure absorbs energy, and attenuates the most severe effects of strong ground motion. It is thus highly desirable to incorporate inelastic behaviour into the design method. Newmark and Hall have suggested an extension of the design spectrum method, making use of the concept of ductility under earthquake loading. Depending on the anticipated duct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elastic design spectrum is modified to be less severe, and the structure is designed elast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modified spectrum. This method is acceptable for one degree-of-freedom structures, but cannot be rigorously established for multi-degree-of-freedom structures. Several studies of tall steel fram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show that caution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hese studies are particular, however, and give little information on the way in which the unconservatism introduced varies with the parameters of the problem, or how it compares with other sources of error.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such information: a parametric study of two degree-of-freedom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plott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 range of relative errors can be readily appreciated.  相似文献   

14.
密集振型分布特征空间结构反应谱法修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高振型动力效应特点及反应谱法基本原理,给出了具有密集振型分布特征的空间结构地震作用修正计算方法。同时,结合具体工程,验证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为方便使用还给出了计算步骤。对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的工程师和结构计算软件的开发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通常会引发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目前的设计方法仅通过修正设计谱来考虑近断层效应,并不能考虑结构的倒塌储备.为此,在使用近断层设计谱的基础上提出考虑倒塌储备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近断层设计谱和远场设计谱共设计了 12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分别采用20条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非脉冲型地震动研...  相似文献   

16.
李斌  黄炜  刘志元  郭猛 《建筑结构学报》2018,39(Z1):212-221
通过2榀1/2比例预损(空框架和复合墙)和2榀1/2比例加固试件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各试件的破坏机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刚度退化以及耗能能力等,研究复合墙加固受损框架及置换砌块加固受损复合墙的加固效果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墙加固框架承载力、刚度、延性和耗能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是变形能力有所下降;填充砌块、混凝土肋格、受损框架之间相互支撑、相互约束,具有很好的协同工作能力;置换砌块加固复合墙在加载初期,墙体的刚度、变形能力有所提高,但达到峰值荷载后下降明显;基于水平薄弱层破坏准则,提出的复合墙加固受损框架结构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历史地震表明强余震会进一步增大结构的破坏程度甚至使其倒塌,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的所有抗震设计规范均只考虑主震作用而没有直接考虑余震影响.为提出能有效考虑余震影响的抗震设计方法,文章基于主余震设计谱和主震设计谱共设计了12个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选取50条实际主余震地震动对所有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得到结构倒塌易损...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形需求作为设计参数,阐明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利用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的位移与变形需求,在层间位移角满足特定要求后,将梁柱塑性铰区的转动量值作为性能设计的参数,结合预期的性能目标由梁柱性能设计方程进行构件变形能力设计。以-10层框架结构为例,给出了RC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完整过程,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作了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弹塑性位移谱法求解结构位移需求是一种可为工程接受的、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梁柱性能设计方程对变形能力进行定量设计,可将结构的破损程度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性能目标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抗震设防目标逐渐从保护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迅速恢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方向发展。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就是在这一目标下产生的结构新形式。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墙脚可更换构件是新型拉压组合减震支座,由叠层橡胶垫和软钢板组合而成,叠层橡胶垫主要承受压力和剪力,钢板主要承受拉力;还建立了这种剪力墙及其可更换构件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截面验算方法,并给出了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