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聚苯胺防腐蚀涂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聚苯胺的2种合成方法:电化学聚合法和化学合成法,然后介绍了聚苯胺在防腐蚀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进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聚苯胺在涂料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利用无模板法成功合成了片状结构的聚苯胺.用扫描电镜,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聚苯胺形貌和结构的研究,分析了聚苯胺的形成机理.而且对影响实验的参数,包括掺杂剂的种类,单体浓度,反应酸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及导电机理,综述了近年来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对现场吸附法、湿法与干湿法纺丝法、静电纺丝法等制备聚苯胺导电纤维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苯胺盐酸盐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磺基水杨酸为添加剂, 采用软模板沉淀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微观形貌的聚苯胺, 并着重研究了添加剂用量、乙醇/水溶剂比例等对聚苯胺产物形貌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红外光谱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合成的微米管状聚苯胺对重铬酸钾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富勒烯C60微纳米纤维(fullerene micro/nano fibers,FM/NFs)作为可容易移除模板,利用直接超声混合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波纹形貌的聚苯胺微纳米管。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聚苯胺呈纤维状,其长度分布在2~5μm之间。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纤维形貌类似于波纹管,波纹周期约为100nm,外径在0.5~1μm之间,为空心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过硫酸钠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金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形成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发现,聚苯胺形成了纳米线结构,并且在表面均匀地分布了大量的金纳米粒子,但是形成的复合材料结晶度不高.  相似文献   

7.
以苯胺为原料,以壳聚糖为修饰剂,利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豌豆形的聚苯胺。再通过化学还原氯金酸的方法在聚苯胺表面修饰了纳米金颗粒。并研究了纳米金的修饰对聚苯胺光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修饰后聚苯胺在乙醇溶液中的光热转换效率从11.5%提高到了33.3%。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过硫酸铵(APS)组成的模板,成功制备了回形针状聚苯胺.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聚苯胺进行了结构和形态表征.同时也用电化学工作站和四探针研究了聚苯胺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导率.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SDS对聚苯胺电化学合成及其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DS对聚苯胺电化学合成起始电势和聚苯胺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SDS的存在能降低苯胺聚合起始电势;在0.725-0.800V以内时能加速聚苯胺降解,而在0.800V以上,对聚苯胺降解无影响,并分析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苯胺和醋酸纤维素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配制成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法修饰于铂电极表面,制备成聚苯胺/醋酸纤维素(PANI/CA)纳米纤维薄膜修饰电极(PANI/CA/Pt).采用各种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SEM)对PANI/CA纳米纤维薄膜进行了表征,并且用交流阻抗法分析了其在电极表面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PANI/CA纳米纤维薄膜电化学性质稳定,该修饰电极在H2SO4溶液中呈现出聚苯胺的特征峰,其SEM图显示PANI/CA纳米纤维在电极表面呈网状不规则立体分布,为构建生物传感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界面.以此为基础制备的葡萄糖氧化酶/聚苯胺/醋酸纤维素(GOx/PANI/CA/Pt)传感器对葡萄糖有良好的响应,有望制成物美价廉的生物传感器.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薄膜修饰电极并用来固定酶等蛋白质类高分子物质是一种新的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掺杂聚苯胺吸波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化学合成方法分别制备了HCl-PAn、H2SO4-PAn、H2SO4-PAn-FeCl3和DBSA-PAn粉末,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掺杂聚苯胺的微波吸收特性及参量进行了研究。并将HCl-PAn和DBSA-PAn粉末与石蜡共混复合,制备了聚苯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这2种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BSA-PAn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突变较HCl-PAn复合材料早,同时,令人注意的是,将HCl-PAn与浓H2SO4-PAn-FeCl3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合成出平均衰减为13.37dB、最大衰减为26.7dB、密度为0.7g/cm^3、频宽为10.34~14GHz的有利于吸收微波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散聚合反应体系,原位沉积制备聚苯胺/聚酰亚胺/聚苯胺(PANI/PI/PANI)导电复合膜。根据四探针法测量薄片电导率时对厚度的修正理论,推导出厚度在数字式四探针测量仪厚度修正范围之外的聚苯胺膜电导率测试值的"厚度修正"方法。为验证该厚度修正方法的准确性,将所制备的同等电化学性质的聚苯胺颗粒进行压片,制备出厚度在现有测量仪厚度修正范围之内的聚苯胺薄片,并用四探针法测其电导率。对比2种方法所测的聚苯胺电导率,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得的电导率数量级一致,说明该厚度修正方法是相对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N-甲基-对硝基苯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N-甲基-对硝基苯胺(P-nitro-N-methylamine,PNMA)的应用,综述了PNMA的合成方法,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合成方法,得出了在常压下对硝基氯苯先磺化再氨解是工业化生产PNMA的首选路线;在有高压设备的条件下,对硝基氯苯直接氨解是一条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导电聚苯胺/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电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法合成的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盐酸掺杂态聚苯胺(HCl PAn)粉末分别与天然橡胶(NR)和丁腈橡胶(NBR)共混,制备了聚苯胺/天然橡胶(PAn/NR)、聚苯胺/丁腈橡胶(PAn/NBR) 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苯胺的形态结构;研究了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电导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天然橡胶中添加50份聚苯胺,复合材料电导率达到10-9 S·cm-1,比未添加聚苯胺时提高了6 个数量级;聚苯胺添加到NBR中,复合材料的电导率无明显变化,只起到一定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场下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材料。其结构、形貌和导电性能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四探针测试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后的聚苯胺是部分结晶的。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粉体近似球形,无严重团聚现象,粒径约为300 nm。镍铁氧体质量含量为15wt%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大电导率0.845 5 S/cm.  相似文献   

16.
The conducting polyaniline (PANI) prepared by three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pathways including microemulsion, emulsion and aqueous solution methods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Their structures, morphologies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FT-IR, XRD, TEM and TGA. PANI particles formed in aqueous solution have a smallest size and doping HCl enables to increase their conductivity. In contrast, PANI particles prepared by emulsion method have the highest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and more ordered morphology. Rather different from these two methods, microemulsion approach allows forming nanocomposite PANI with tube-like nano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乳液型聚丙酸酯类硬挺剂C-1的合成与工艺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各类丙烯酸酯单体性能的分析,提出乳液型聚丙烯酸酯类涤纶网眼织物专用硬挺剂C-1的合成思路,方法,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合成工艺流程,并对其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影响因素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质子酸掺杂对聚苯胺结构、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的影响.采用化学氧化法将HCl,H2SO4,DBSA(十二烷基苯磺酸),TSA(甲基苯磺酸),SSA(磺基水杨酸)分别制备了二次掺杂聚苯胺.通过FTIR,Uv—Vis、四探针法、四态四端口测试系统分析了掺杂聚苯胺光谱特性、电导率、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结果表明,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光谱特征吸收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红移,电导率在0.12~0.79S/cm范围,属有机半导体材料.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微波吸收主要以介电损耗为主,在9.3GHz的最大微波吸收达到-5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