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想的激光功率测量装置应是紧凑、方便而准确,并且可以直接测量激光器的最大功率而不发生破坏或性质的变化。虽然激光功率计也具有象激光器一样长的发展史,但上述要求还是不能完全满足,已有的各种测量装置和方法,有的不够准确方便,有的不能承受激光的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往往是测量最感兴趣的)。本文介绍激光功率精确测量的现状、及所需不同激光功率和功率密度范围的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在某改进型雷达工程设计中出现的发射机功率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功率平衡调试中采用的两种测量微波功率的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量频率步进脉冲信号的功率值,需要将已有的脉冲测量技术加以改进.以频谱仪为测量工具,分别采用谱线法和包络法测量信号功率,为避免使用脉冲退敏因子,提出了一种更为快捷的测量方法.不同测量方法下的最大误差仅为1.08 dB.测量结果表明,新方法能以较快的速度在大的带宽范围内获得准确的脉冲信号功率值.  相似文献   

4.
东郭 《电子设计应用》2003,(3):105-105,102
针对无线通信、光电及半导体测试等领域客户的强大需求,美国吉时利仪器公司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测试技术和新产品。RF功率测试解决方案手机发射遵从的行业标准要求在指定带宽下测量功率,对手机功率校准的测试规范要求在每个频带下都进行多个功率测量,多频和多模手机则要求对每一模式和频点都要进行功率测量,这样,测试速度成为关键。吉时利仪器的程控带宽2800RF功率分析仪就是为此类测试设计的。另外2800还可对特定频差下的杂散和邻道干扰功率进行测量,设计工程师可根据邻道功率比(ACPR),确保手机和元器件的杂散干扰不超过…  相似文献   

5.
明长江 《激光杂志》1982,3(2):20-22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光声效应测量激光辐照功率的简单方法和一种采用BaF2窗口材料的光声池作成的功率计。这种功率计实际上是透明的,它既可以测量CO2激光辐照的功率,也可以测量可见及远红外激光辐照的功率。  相似文献   

6.
功率吸收钳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功率吸收钳可对甚高频段(VHF)由家用电器和类似器具所产生的骚扰功率进行测量。然而,国内以往的吸收钳式测量以手动为主,测量耗时长,效率低,不利于测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此,迫切需要开发功率吸收钳自动测试系统。本文在探讨吸收钳式测量方法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北方交通大学电磁兼容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功率吸收钳自动测试系统PACATS-I的软、硬件开发及系统构成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通信设备生产领域,射频功率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主信道的功率测量往往决定了接通的质量,邻信道的功率测量则决定不同手机用户之间的干扰程度。而所有上述的指标必须符合相应的工业标准。例如,cdmaOne的手机标准清楚定义了频谱相对于载频的最大干扰度,并指明了有关射频功率测试的详细办法。单纯的功率表往往不能提供与频谱相关的测试功能,因为其不能分辨总功率下的不同子功率,也不能分辨被测发射带宽区域内外的频率。但是,单纯的功率表较为便宜,价格一般为5000美金左右,这对于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只测量总输出功率的用户来说是符合…  相似文献   

8.
曹月芝 《电光系统》1997,(3):54-57,47
微波功率是表片微波信号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标定微波发射机的输出功率、测量微波接收机的灵敏度以及确定放大器的增益等参数,都离不开微波功率的测量。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我所工程测试实例,简要介绍微波功率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测量方法及其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重点探讨微波功率计的校准方法,并介绍了一种快速,简捷,实用的功率校准装置。  相似文献   

9.
准确评估磁元件损耗对高频功率变换器效率和热设计至关重要。交流功率法广泛用于低频领域的电气电子设备功率和元器件损耗的测量,该方法对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比较敏感,导致交流功率法在高频领域难以准确测量被测件的损耗。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无感电阻进行相位差误差补偿的测量方法,克服了相位差的测量误差对高频磁元件损耗测量的影响。分析了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通过求解无感电阻和磁元件损耗的测量公式以消除相位差导致的测量误差,得到新的磁元件损耗测量公式。进一步分析了新测量方法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建立了一个测量平台,在1.2 MHz频率范围内正弦波激励工况下对两种磁元件进行损耗测量,并与阻抗测量法和量热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测量高频磁元件的损耗。  相似文献   

10.
功率是微波信号的基本参数之一。传统的功率测量方法受限于同轴电缆传输损耗大、体积大等因素,难以适应分布式长距离组网应用。文章提出基于电光转换的微波功率测量方法,将微波功率测量转换为对光边带抑制比的测量。分别分析了采用相位调制和强度调制的电光转换方法时,微波功率与光边带抑制比之间的映射关系。实测对比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符合性。该方法经过电光转换后,可以采用光纤传输信号,进行长距离远拉测试,在分布式长距离组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传统功率探头结构和改进功率测量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NRP采用的多路径堆栈结构、功率探头内置CPU技术、反射补偿技术、自动滤波以及数据传输等功率测量技术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神光Ⅱ精密化装置中的多路激光功率波形测量系统.该系统在神光Ⅱ装置的八路激光放大链前后共26处进行功率波形数据的采集,并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其传输到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从而为整个精密化功率平衡项目提供了实时、有效的激光功率波形采样.  相似文献   

13.
WT500是在WT210/WT230的基础上的同系列新款功率分析仪器。WT500具有1~3个输入单元、1000Vrms和40Arms的最大输入,以及100kHz的测量带宽,可以方便地进行单相和三相的功率测量。标配有USB接口、GPIB、以太网通信接口,便于存储数据;可以实现有效值和平均值同时测量、谐波和常规量同时测量;具有高直流功率精度,达到0.1%的电压、  相似文献   

14.
2技术报告(ETR 028)中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介绍了通用计算、特殊计算等内容。本期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详细地给出某项无线电指标测量中的评定过程,加深读者对相关计算公式的理解及运用。 不确定度计算的详细步骤 以测量载波功率项目为例。已知发射机的载波功率为25W,载波频率为460 MHz,测量是在 55℃±1℃温控室进行,发射机可连续发射。图4的测试框图中使用了一个10dB和一个20dB衰减器相连,这样,到达功率探头的功率应为25mW。功率计使用了一个热电偶探头并内置了功率参考源。 为便于标识,设定下列缩写符号: (σ)- …  相似文献   

15.
《今日电子》2014,(4):70-70
正PW3337(3ch功率计)能够2台同时作为6ch的功率计使用,使用2台功率计分别测量输入和输出。PW3337的电压、电流、功率基本精度为±0.15%;测量频率为DC,0.1Hz~100kHz;直接输入方式最大电流测量达65A。PW3337可显示电压、电流、功率及其他测量项目,各ch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瞬态值等共计64项,显示各ch的谐波(有效值、含有率、相位差)最  相似文献   

16.
现在很多单位从事于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工作,而且要求LNA有较低的输入功率,有时输入功率甚至小于-60dBm。针对这样的LNA,要想准确地测量它的四个S参数,将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合理地设置网络分析仪每个输出端口的功率、中频带宽和衰减器以及高精度校准,就可以准确地测量LNA的四个S参数。本文以安捷伦PNA-X网络分析仪为例,讲述如何提高LNA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现在很多单位从事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工作,要求LNA有较低的输入功率,有时输入功率甚至小于-60dBm。针对这样的LNA,要想准确地测量它的4个S参数,将变得十分困难。但是合理地设置网络分析仪每个输出端口的功率、中频带宽和衰减器以及高精度校准,就可以准确地测量LNA的4个S参数。本文以安捷伦PNA-X网络分析仪为例,讲述如何提高LNA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用的信号参数,介绍了功率测量,功率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实现技术,以有功率控制下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电子测试》2008,(9):94-95
全球著名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测试测量以及信息系统的领先者——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2008年6月正式在全球发售新型功率计WT500。这是在WT210/WT230的基础上,横河推出的同系列新款功率分析仪器。WT500具有1~3个输入单元、1000Vrms和40Arms的最大输入,以及100kHz的测量带宽,可以方便地进行单相和三相的功率测量。标配有USB接口,以及GPIB、以太网通讯接口,便于存储数据;可以实现有效值和平均值同时测量、谐波和常规量同时测量;具有高直流功率精度,达到0.1%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基本精度;同时还具有充电/放电、买电/卖电的积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传输线理论和电路方程,给出了宽带功率合成/分配网络中,负载吸收最大功率时,负载阻抗与源阻抗之间应该满足的关系。通过测量发现理论值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