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钻井工程向着复杂方向发展,钻井过程中所面临的井下复杂和事故也逐步增加,需要利用无线传感器装置和井下随钻测量仪,实时同步获取地面、井下的工程参数数据,再配合钻井风险监测和优化分析软件,形成智能优化钻井模式,钻井过程中实时优化分析钻井参数,解决钻井事故频发等难题,实现科学化钻井。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海洋抽气资源开发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在技术和需求的双向推动下,海洋资源(海洋石油等)的开发拓展到深水区领域。但在深水区领域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深水钻井相关联的一系列技术,固然应用此项技术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内外部因素(深水区钻井温度极低、压强大、海底井壁稳定性较差、浅层天然气水混合物、钻井所需要的钻井液量大等)成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对于现阶段海洋深水领域的资源开采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分析研究出海洋深水钻井完井液关键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得到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采纳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石油勘探开发逐步迈进低渗透、深层超深层、非常规页岩、深水等复杂地层状况领域,钻井施工能否安全高效进行依旧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与此同时溢流的第一时间发现是预防钻井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之一.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智能钻进技术已成为当下热题,大数据驱动下的溢流监测也是当下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我国海洋石油钻井从浅海到深海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状况。对作为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核心技术的深水钻井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应用的相关设备以及钻井技术与陆地钻井技术的区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海洋石油深海钻井设计的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能源需求的提高,石油钻井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对深水石油钻井专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先对深水石油钻井的几类关键性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再对深水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促进我国深水石油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深水钻井领域的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6.
钻井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钻井作业预警是关乎钻井安全的重要保障。归纳了目前钻井作业中常见钻井事故的分类,将钻井事故分为两个大类并对每个大类钻井事故进行了详细描述;梳理了目前在预测钻井事故方面常用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了各类钻井事故预警原理或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未来促进钻井事故预警技术进展的关键在于随钻录井测试设备的更新和进步,以及预测钻井事故相关理论或多参数融合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与浅水钻井相比,深水钻井需要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致使深水钻进作业具有更长周期。现如今,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勘探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力度,在大规模勘探开发深水油气田方面优快钻井技术成为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首先分析南海深水优快钻井面临的问题,然后研究海上深水井表层优快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油气开发从浅海走向深海的大背景下,深水钻井井控技术成为油气勘探行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南中国海深水钻井井控技术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深水钻井面临的井控技术难点,包括:地层承压能力低导致的压力窗口窄、井涌余量小,早期溢流难以有效监测、井控设备复杂导致压井难度大、易形成水合物等方面,并针对这些技术难点,研究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确保南海深水钻井作业井控工作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石油资源需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对石油资源需求,石油资源开采逐渐向海洋深水区域进行过渡。在深水石油资源开采中,对于钻井技术有比较高要求,所以需要加强对深水石油钻井技术研究,对深水石油资源进行开采。主要对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深水钻井导管喷射作业对导管稳定性、导管下入、导管垂直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喷射作业不成功只能废弃原井位,海洋钻井尤其是深水钻井综合钻井日费动辄上百万美元,将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针对深水喷射下表层导管的作业难度大、施工时间不易控制特点,本文针对浮式钻井装置阐述了深水钻井导管喷射施工作业的前期准备和作业过程,对深水钻井表层导管的喷射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化工设计通讯》2019,(12):257-258
在石油钻井工程中,采用综合录井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钻井施工中各个参数的准确性,根据钻井参数可以对钻井过程实时跟踪、监测,同时,通过对数据参数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有效预测钻井事故的发生,不仅提高了钻井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开采质量。基于此,分析了近几年综合录井技术在钻井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其发展方向,并提出综合录井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深水钻井隔水管道与井口系统是钻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关乎着接下来工程的进度,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的正确设计与使用,关系到钻井作业的顺利完成,因此,需要建立系统的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了深水钻井隔水管关键的装备与作业风险的评估框架,从多方面阐述深水钻井隔水管与井口技术的研究动向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与陆地钻井相比,海上钻井液需要满足常规性能、低毒性、良好的生物降解性、非生物累积性和环境损害要求。深海钻井液除了满足普通海洋钻井液的要求外,它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变性,以有效抑制灌溉,满足大型钻井的含岩要求,保持海底浅层页岩井壁的稳定性。本文在查阅大量海上深水钻井文献和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海上钻井液在海上深水钻井中的应用。本文主要总结了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这是深水钻井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钻井泥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从深水钻井技术的挑战出发,分析当前深水钻井技术以及深水钻井装备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水钻井作业安全问题,基于风险熵和复杂网络理论,在考虑风险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深水钻井井喷事故风险演化量化评估方法。依据深水钻井流程,构建井喷事故场景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判断节点聚类性;针对风险传递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引入风险熵表征两类不确定性;给出风险传递路径最大可能性的表达式,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Dijkstra算法得出事故最短路径。结果表明:深水井喷事故复杂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132,节点聚集程度较低而演化性较强,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以自然因素类的钻遇浅层气作为初始事件的风险传递路径对井喷事故的影响最大,但所有初始事件的风险经少数几步传递即可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在复杂过程系统定量风险评估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众所周知,海洋深水区域内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海上石油开采在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并且其深度已经逐渐朝500米以上的海域前进。因此,要想加强海洋深水油气资源的挖掘与开采,就必须加强深水钻井装备的发展,改进深水钻井液体系,以便有效克服深水钻井中的各大难题。文章将对深水钻井技术的现状加以说明,并提出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首个自营整装深水开发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表层钻井作业中,成功组合应用GPS水面高精度定位技术及长基线水声定位技术完成水下井口高精度精确定位。在现有水下定位技术基础上通过对作业流程进行一系列优化,探索出了一套适用性强、易操作的深水油田开发井表层精确定位技术。针对深水海底表层地质疏松且海底流难以掌握规律等特点,为避免表层钻进过程形成大井眼影响定位精度及导管串水平度,通过对钻井参数精细化控制,保证了表层井眼规整及"防斜打直"效果。流花16-2深水油田群水下井口精确定位技术为后续的深水油田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深水地层上覆岩层压力低,钻井安全泥浆密度窗口窄,发生井下事故的风险更大,需要确定水平井眼的变形规律,减少或避免因疏松砂岩储层蠕变缩径造成的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疏松砂岩储层水平井井眼缩径变形随时间的的变化规律和控制井眼缩径率的钻井液密度图版,分析了水深对水平井井眼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水油气田因疏松砂岩储层蠕变缩径而影响水平井安全钻进的风险比陆地和浅水油气田更小。研究结果对确定深水水平井安全钻井周期和开展水平井极限延伸长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海洋石油生产的特点,针对深水的海域,进行钻井和完井施工作业,达到预期的钻井和完井的施工效率,满足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强化对深水钻井技术的研究,解决深水钻井施工的难点问题,促使施工环境达到安全钻探和完井施工的标准,不断提高钻完井施工的质量,保证深水海洋平台的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的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深水钻井作业安全问题,基于风险熵和复杂网络理论,在考虑风险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深水钻井井喷事故风险演化量化评估方法。依据深水钻井流程,构建井喷事故场景复杂网络演化模型,判断节点聚类性;针对风险传递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引入风险熵表征两类不确定性;给出风险传递路径最大可能性的表达式,并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Dijkstra算法得出事故最短路径。结果表明:深水井喷事故复杂网络的聚类系数为0.132,节点聚集程度较低而演化性较强,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以自然因素类的钻遇浅层气作为初始事件的风险传递路径对井喷事故的影响最大,但所有初始事件的风险经少数几步传递即可导致井喷事故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在复杂过程系统定量风险评估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