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郭崇武 《电镀与涂饰》2011,30(12):17-19
制定了宽温酸性镀酸锌工艺.滚镀的最佳工艺为:氯化锌45~55 g/L,氯化钾200 ~ 230 g/L,硼酸30~35 g/L,402主光剂1 mL/L,402辅光剂30 mL/L,温度15~45℃,pH=4.5~5.5,电压5.5~6.5 V.挂镀时只需改氯化锌含量为55~65 g/L,电流密度1~3 A/dm2.该...  相似文献   

2.
氯化钾镀锌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氯化钾镀锌工艺控制,严格各项工艺指标并优选光亮剂,细心维护镀液,通过霍尔槽试验等方法不断优化氯化钾镀锌工艺性能.列举实践中得出的常见故障和解决办法,促进氯化钾镀锌工艺在所有镀锌体系中体现出更大的环保优势,使占电镀总量1/3左右的一个大镀种得以健康发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郭崇武 《电镀与涂饰》2014,33(15):651-655
开发了CB-405低泡型氯化钾镀锌新工艺,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Jk 2.0~4.0 A/dm2,pH 4.8~5.6,温度20~30°C,405光亮剂开缸量0.8~1.5 mL/L、补加量24.5~35.0 mL/(m2·h),405柔软剂开缸量25~35 mL/L、补加量28.0 mL/(m2·h),ZnCl260~80 g/L,H3BO3 25~35 g/L,KCl 180~220 g/L,空气搅拌。此工艺条件下镀液的均镀能力为14%~29%,浊点55~65°C,滚镀试验70 h无异常。实验发现,对于给定装载量的镀槽,光亮剂每千安时(kA·h)的消耗量随施镀电流的增加而降低,因此提出了按每平方米·小时(m2·h)计算光亮剂消耗量的新方法。该方法计算的光亮剂消耗量与施镀电流密度无关,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Jk=0.45~6.12 A/dm2时,锌沉积速率0.29~1.99μm/min;镀件分别经过三价铬蓝白钝化和彩色钝化后,中性盐雾试验96 h和148 h镀层无明显变化,其耐蚀性优于传统氯化钾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氯化钾镀锌体系的锌铁(钒)合金电镀溶液,其组成及工艺条件为:氯化锌80 g/L,氯化钾240 g/t,硼酸30g/L,R·G-618光亮剂18mL/L,R·G-618配位荆60mL/L,温度15~35 ℃,pH 4.5,阴极电流密度0.5~3.0A/dm2.简述了所用添加剂的主要成分及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的形貌和织构.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的极化曲线测量和中性盐雾试验结果表明,锌铁(钒)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比纯锌镀层更优异.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了SF-522型添加剂和国外某进口添加剂对氯化钾镀锌液及所得镀层性能的影响.镀液组成与工艺为:KCl200g/L,ZnCl2 50g/L,H3BO3 35g/L,柔软剂30 mL/L,光亮剂1.5 mL/L,温度25℃,时间25 min,电流密度2A/dm2.无锌基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表明,SF-522型添加剂和国外某进口添加剂在抑制析氢和增强极化方面的性能相近;光亮范围、分散能力、覆盖能力等镀液性能测试结果同样表明二者的性能相近.从含SF-522型添加剂镀液中所得镀层的耐蚀性略优于从含进口添加剂镀液中所得镀层;二者的结合力均合格;前者表面平滑,只存在少量微孔,其微观形貌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对一次氯化钾滚镀锌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在目前的滚镀生产线上,基本上是用稳流器将镀槽的施镀电流控制在某一固定值附近,通过调整滚桶装载量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氯化钾镀锌液中含有较多吸附性较强的大分子有机物添加剂,在电镀过程中这些添加剂在镀件表面脱附较慢。当电流密度较大时,镀层中就容易夹杂较多的有机物。在滚镀比表面积较小的零部件时,如果采用与电镀比表面积较大的零部件同样的施镀电流,则会产生不良镀层。因此,在氯化钾滚镀锌的生产中,除了调整滚桶装载量外,还需根据镀件比表面积调整施镀电流。通过改进传统的操作方法,排除了这次氯化钾滚镀锌的故障。  相似文献   

7.
某厂电镀车间在一条无铵氯化钾镀锌生产线上。操作者用盐酸调整镀液pH时,误把硝酸当作盐酸加入镀液中。其加入量约为1mL/L左右。造成镀层有条纹、斑点和低电流密度区发黑。在操作者没有据实报告的情况下,我们起初认为:该故障可能是相邻的镀铅线上的铅溶液带进了镀锌液而造成的故障。因此我们就用烧杯取出故障镀液500mL,加锌粉2g,搅拌20min,静止1h后过滤试镀。试镀结果疵病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某厂电镀车间在一条无铵氯化钾镀锌生产线上。操作者用盐酸调整镀液pH时,误把硝酸当作盐酸加入镀液中。其加入量约为1mL/L左右。造成镀层有条纹、斑点和低电流密度区发黑。在操作者没有据实报告的情况下,我们起初认为该故障可能是相邻的镀  相似文献   

9.
张春艳 《电镀与涂饰》2010,29(10):44-45
介绍了一种黑镍镀液中氯化镍、氯化锌和硫氰酸钾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镍和硫氰酸钾的含量;用标准EDTA溶液滴定法测定镍锌总量;氯化锌的含量则由镍锌总量扣除镍的含量后获得.该方法的回收率高(NiCl295.0%,KSCN 96.8%,ZnCl292.9%),操作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奚兵 《电镀与环保》2005,25(5):41-42
1 前言 氯化钾镀锌在国内推广应用较早,其优点:(1) 不用剧毒氰化物;(2) 镀液成分简单,稳定性好;(3) 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内应力低;(4) 镀液操作温度范围宽.但是,氯化钾镀锌液使用一定时间后槽底会有大量沉淀物,导致镀液混浊,镀层质量下降.最近,某厂600 L滚镀锌槽发生故障,在大处理时从槽底取出了满满一桶沉淀物,形如油状污泥,包括砂子、铁屑及零件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镀液维护技能,总结了4例氯化钾无氰镀镉出现的故障和处理方法。当镀槽中出现大量镉的沉淀物时,加盐酸调节试液pH至4.5左右,并加热至约70℃溶解沉淀物,然后以氢氧化钠调节镀液pH至7左右。当有机物分解产物过多时,镀层粗糙,低电流密度区镀速下降,用活性炭处理镀液能够可将其排除。当镀槽中含有铜、铅等金属杂质时,镀层经硝酸出光后发黑,用小电流电解法可去除这些金属杂质。当镀槽中配位剂浓度偏低时,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粗糙,需补加配位剂。  相似文献   

12.
正氯化钾镀锌溶液中的铁是主要杂质之一。它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二价铁,另一种是三价铁。三价铁对镀液危害不大,容许质量浓度高,即使达到10g/L时镀液变得浑浊,仍能获得较正常的镀锌层。鉴于此,我们可以忽略三价铁的影响。另一种是二价铁,它不仅使电流密度范围明显缩小,还使镀层变得粗糙,尤其对高电流密度区镀层质量的影响较大。赫尔槽试验发现:当二价铁的质量浓度为  相似文献   

13.
碱性锌-镍合金镀液及镀层中锌、镍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燕 《电镀与精饰》2005,27(1):43-45
酸性锌-镍合金镀液中锌、镍的测定方法报道很多,而碱性镀液中锌、镍的测定报道很少。采用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镍与丁二酮肟生成红色络合物借此比色,求出镍含量;用EDTA滴定法确定锌、镍总量,然后减去镍量从中得到锌含量。此方法也可用于镀层中的锌及镍测定。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快速,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索了用容量法测定微量元素叶面喷施肥中锌、锰含量的分析条件:样品经硝酸和高氯酸处理后,用EDTA、氯化锌反滴定法测定锌、锰合量,再用硝酸铵法测定锰含量,总量减去锰含量即得锌含量。  相似文献   

15.
锌合金压铸件氰化滚镀铜镀液中的锌杂质过高影响镀层的质量,研究了用硫化钾沉淀锌去除锌杂质.在日常生产中向镀槽中加1 mL/L氨水,能够加快锌在阴极上的沉积速度,将锌杂质控制在较低的浓度.将氢氧化钠提高到5.0~7.5 g/L,碳酸钠被控制在75 g/L以下.提高镀液中铜离子和游离氰化钠的比值,可加快铜在镀件低电流密度区的...  相似文献   

16.
<正>本地一家专业生产铝合金窗用滑轮的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上了一条滚镀锌生产线。半年多来,生产一直很正常。进入12月份以后,气温下降,镀液温度在5℃,电流也开不大。镀锌层银白钝化后表面泛黄并有滚筒眼。对镀液进行分析化验,结果为:氯化钾210g/L,氯化锌48g/L,硼酸26g/L,pH值6,波美度21°Bé。一切显示正常,故判断是铁杂质过多所致。用双氧水检测,镀液浑浊。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我厂氰化预镀银槽液成份:AgCN 0.5~1.5g/L;KCN 60~70g/L;K_2CO_3 12~14g/L。AgCN 含量虽少,但确是主要成份,分析不准,影响预镀层的质量。用硫氰酸钾滴定法测定镀银液中的银,虽然准确度较高,但要使用甲苯、硝基苯使终点明显。此类物质挥发性较强,毒性较大,一般较少采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采用 EDTA 滴定法。但此法只适用于铜杂质含量少的镀液,若铜杂质较多,其造成的误差不能忽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钾镀锌液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浮油,即漂浮在溶液中的油状有机物.这种油状物的黏度大,易粘附在槽壁、挂具、阳极及镀件上,沉淀于槽底部与其它杂质形成油性泥渣,一般很难消除.这主要与镀液本身的性质有关,氯化钾镀锌液是弱酸性的,自身没有除油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邻氟苯甲醛作主光剂的氯化钾镀锌液,在250 mL赫尔槽中以1A电流对钢试片镀5 min,经2%(质量分数)稀硝酸出光并水洗后进行低铬彩钝.于冬天室温9℃时在含铬酸酐5g/L的基础钝化液中逐渐加入KCl.当KCl含量低于10g/L时,吹干后的钝化膜附着力好,但发雾严重;当KCl含量达到20 g/L时,搅拌状态下镀得的试片在钝化后完全不发雾.加热试验表明,25℃为最佳钝化液温,可在宽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正看与侧看均以色泽浓鲜、偏红且附着力良好的彩钝层.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1.我厂在陶瓷器件镀覆中,用化学碱性镀镍配方为;硫酸镍30g/L,次亚磷酸钠25g/L 柠檬酸钠、乙酸钠各15g/L,氨基乙酸、丁二酸各5g/L,pH=8~10,液温60~70℃。镀件经除油、清洗后在铁氰化钾溶液中净化,然后在氯化钯溶液中活化后冲净,化学镀镍入槽。结果,发现槽液自分解现象严重,一般镀三次就需调整槽液。放置约一天后,塑料槽底部已沉积一层镍。改用玻璃或搪瓷槽后,底部沉积的镍更为明显,是何原因造成?如何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