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射频识别(RFID)系统利用无线射频技术以非接触的形式,在开放的环境下通过电磁波进行对象识别。但由于RFID系统的特殊性和实际要求的一些局限性,给射频识别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如何设计出适合于RFID系统的高效、安全的认证协议是RFID系统能够进一步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典型的RFID安全协议,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RFID动态协议。通过相关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是一种安全、高效、隐私性好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2.
一种安全高效的RFID双边认证协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立斌  马昌社  王涛 《计算机应用》2008,28(9):2236-2238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开放系统环境下的对象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制造、零售等多种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设计适合于RFID系统的安全、高效的认证协议是RFID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提出一种新型RFID双边认证协议,给出了详细的协议描述。通过与相关协议的比较表明,该协议是一种安全高效、具有强隐私性的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3.
无线射频识别,航空物品管理,认证协议,安全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识别(RFID)系统是使用无线射频技术在开放系统环境中进行对象识别,但由于RFID系统及其设备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了几种现有的典型RFID安全协议的特点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基于双向Hash认证的RFID安全协议,最后建立该协议的理想化模型,利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在理论上证明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作为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在物联网中实现自动识别的关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销售,物流,医疗,交通,二代身份证等领域。但随之而来的,是RFID技术潜在的安全隐私问题。由于低成本的RFID标签计算能力和存储功能非常有限,所以现有的已经成熟的密码学技术无法直接使用。研究低成本、高效、安全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分析RFID协议需求的基础上,对RFID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分类,最后从系统的资源开销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来对比分析RFID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并基于此提出对未来超轻量级认证协议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琪  凌捷 《计算机科学》2017,44(7):111-115
针对移动射频识别中读写器与后端服务器之间因无线传输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超轻量级移动射频识别的双向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级联运算动态更新标签假名和标签密钥,可有效隐藏标签真实身份,并利用循环校验函数进行标签以及读写器与后端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实现了系统的双向认证。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可抵抗跟踪攻击、假冒攻击、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等多种恶意攻击。与现有的几种协议相比,该协议降低了标签端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具有安全性较高、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安全与隐私问题成为制约RFID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标签的成本,有一些基于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被提出,但仅仅利用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安全性不能很好保证。本文针对改进的LMAP+安全认证协议不能够抵抗跟踪攻击和完全泄露攻击的问题,融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提出新的轻量级算法,新算法能够抵抗追踪攻击、完全泄露攻击和标签克隆攻击等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在分布式RFID询问-应答认证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流密码算法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抗假冒攻击、重传攻击、追踪,解决去同步化问题,并使后台数据库的响应速度更快,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许多无线射频识别(RFID)协议或者不符合EPC Class-1 Gen-2(EPCGen2)标准的要求,或者存在某种安全隐患.通过对RFID协议安全需求的讨论,以及对近来提出的符合EPCGen2标准的安全协议的分析,提出了符合EPCGen2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的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新的符合EPCGen2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新的协议满足双向认证、匿名、不可追踪、抗假冒攻击、抗重放攻击等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使用后端数据库模式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协议的弊端,基于已有的无后端数据库安全协议,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无后端数据库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通过安全性分析和效率比较,证明该协议不仅实现了真正的双向认证和标签匿名,而且使标签端只需进行一次哈希运算,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可行性.因此该协议与已有的无后端数据库安全协议相比,更安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1.
由于现在很多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不符合EPC Class 1 Gen 2(EPC Gen2)标准的要求,同时对RFID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很难在低端标签中实现。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已有协议的安全性,总结出不安全协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EPC Gen2 标准的RFID认证协议,并采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证明。通过安全性分析,新协议满足了信息机密性、数据完整性和身份真实性的RFID系统认证协议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2.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但是RFID系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和伪造,RFID系统已经暴露出严重的安全问题。针对目前主流的Hash链协议簇存在的假冒攻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Hash链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在双向认证过程中,阅读器通过识别随机数K的数值来验证响应报文的有效性,标签通过检测回传报文的标签属性检测阅读器的合法性,阅读器通过检测标签预置身份来防止标签被假冒,保障数据在系统中的真实性,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前向安全、防伪造与防位置跟踪等安全特性。最后本文使用BAN逻辑对提出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进行安全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具有可相互认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射频识别(RFID)标签认证及其所有权转移过程的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以及认证协议通常与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单独设计的现状,基于支持椭圆曲线加密(ECC)的标签,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开放环境的兼具标签认证和所有权转移的协议。该协议结构类似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结构,协议的标签隐私保护基于椭圆曲线上的计算性Diffie-Hellman问题的难解性。经证明,该协议满足标签隐私保护要求及认证协议的其他安全需求。与近年来其他基于标签支持ECC的RFID认证协议相比,从支持标签所有权转移、标签计算开销、协议通信开销和标签隐私保护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所提出的认证协议优于对比协议。另外,针对较安全的应用场合,给出了阅读器单向认证标签的简化版协议。  相似文献   

14.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物联网中标识物品的关键技术,其因低成本、易携带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云存储的RFID技术相较于传统RFID技术更具有应用市场,但其安全隐私问题也更为严重。另外,现有的很多群组标签认证协议不仅不符合轻量级要求,还具有密钥失同步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云的轻量级RFID群组标签认证协议。该协议基于Hash函数而设计,它不仅解决了上述安全隐患,还能在群组认证过程中筛除无效标签和假冒标签。最后,利用BAN逻辑对该协议进行了分析。安全目标分析表明,该协议可以抗多重DOS攻击以及其他基本攻击,并满足前向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谢川 《计算机应用》2011,31(3):805-807
无线传输、信号广播、资源受限等特点使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在分析目前常见的RFID认证协议基础上,提出一种结合单向Hash函数和密钥阵列的安全认证协议。新协议在认证过程中使用单向Hash函数值代替标签标识符ID,并为每一对阅读器和标签之间设计独立的认证密钥,在抵抗包括窃听、位置跟踪、重传攻击、拒绝服务和篡改等多种攻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标签信息的私密性,对抵御来自系统内部的威胁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轩秀巍  滕建辅  白煜 《计算机工程》2012,38(3):124-125,129
分析一种基于二次剩余的认证协议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出基于二次剩余的增强型无线射频识别(RFID)安全认证协议。改进协议中的阅读器和标签都产生随机数,并利用Hash函数和二次剩余理论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可满足RFID系统对安全和隐私的要求,且计算量和存储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联网应用中,基于传统加密手段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计算量较大,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分析RFID系统协议的安全需求,根据物理不可克隆函数设计轻量级的双向安全认证协议,利用形式化分析语言证明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随机化Hash-Lock、轻量级认证协议等相比,该协议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假冒、重放、追踪攻击,也能抵抗物理克隆攻击.  相似文献   

18.
卿哲嘉 《计算机工程》2019,45(2):129-133
基于LPN设计的认证协议结构简单、计算量低且抗量子攻击,适用于射频识别等轻量级设备,但无法同时满足低成本和强安全性要求。为此,对具有s-MIM安全的两轮认证协议的通用构造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达到可证明的一般中间人安全。利用改进的构造方法,实例化一个基于LPN的抗一般中间人攻击的两轮认证协议Auth-Hash。实验结果表明,与LPNAP协议相比,该协议具有较小的密钥存储空间和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19.
李红静  刘丹 《计算机应用》2013,33(7):1854-1857
针对目前提出的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大多不能抵抗重放攻击和数据篡改攻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抵抗这些攻击的低成本安全协议--基于矩阵的安全协议(MSP)。该协议基于矩阵理论的矩阵乘法和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实现所需门电路不超过1000,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与基于同等算法的已有协议分析得出MSP大大降低了标签存储量和计算复杂度。最后,经BAN逻辑分析证明MSP实现了安全认证。因此,MSP非常适用于RFID环境。  相似文献   

20.
胡韬  魏国珩 《计算机应用》2012,32(1):111-114
为消除目前现有低成本无线射频识别(RFID)认证协议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解决认证协议所忽视的针对后端数据库的拒绝服务攻击问题,使用简单的逻辑运算以及读写器的屏蔽操作,以两个16位循环冗余校验(CRC)函数消息的级联作为标签与读写器相互认证因子,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低成本标签的RFID匿名双向认证协议,并对其进行了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协议能够抵抗重放攻击和同步攻击,具备不可追踪性、真实性和服务的可用性,是一个比较安全、高效、实用的RFID低功耗安全认证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