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曲线插值算法和图形透视原理研究的基础上,将离散的井眼轨迹数据通过插值算法平滑化,并通过三维透视投影原理实现其三维仿真.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开发了三维井眼轨迹仿真系统,该系统能进行三维井眼轨迹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可从多方位和角度观察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井斜数据的井眼轨迹三维可视化方法,并给出了其建模过程,进行了算法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钻井工程中,实现井眼轨迹可视化可以直观形象地对井眼轨迹进行观察,从而为井眼轨迹的设计和控制,开发方案的制定和油田开发等带来方便。本文采用Visual C++2005和Open Inventor开发包相结合的方式,读取Access数据库中的测斜数据,采用油田应用广泛的最小曲率法进行计算,实现了油井井眼轨迹的三维可视化,并辅助以坐标和平面,方便用户进行查看和使用。Open Inventor是基于OpenGL的开发包,具有强大的三维图形处理及交互功能,在石油钻井工程可视化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基于井筒切片技术的三维井眼轨迹软件在WPF中的设计思路与实现过程。首先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模拟井筒轨迹曲线,然后构建井筒截面切片,最后依次连接各切片并对连接处作贴图渲染处理。可利用导入的参数绘出三维井眼轨迹图,还可利用鼠标操作来实现对三维图形的缩放和视角变换等功能。油气井井眼轨迹的三维可视化以一种直观、逼真的效果呈现给工程技术人员,使其摆脱了抽象和枯燥的井眼数据的束缚,可以更好地解决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现场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软件能较为精确地反映井下状况,并且操作简便,符合钻井作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微型机与应用》2015,(16):74-76
针对基于Web的实时三维可视化应用需求,结合邻近井段的结构形状、变化规律,改进了贝塞尔曲线拟合算法,提高了测斜数据处理速率和曲化度,并采用Away3D技术实现轨迹的三维展示。应用结果表明,轨迹绘制细腻流畅,系统具备良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雷雨 《软件》2014,(3):98-100
本文简要介绍了3DS MAX SCRIPT面向对象脚本语言的主要功能,如脚本语言的编辑器和监听器,UI界面,数据的I/O接口,及数学函数。并且描述了SCRIPT语言在三维模拟井眼轨迹方面的应用实例,实例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并结合3DMAX软件的脚本语言,根据杏6-2-丙503井和芳104-92井测量得到的深度、斜度、方位,以这三项作为数据输入,通过数学函数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节点,并且用连线函数将节点坐标连接起来,经过渲染绘制成三维立体图像,同时生成动画,利于从各个角度观测。程序设计以结构化编程为主,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添加各个模块的功能,同时能够满足大批量井绘制图像的要求。本文作者通过对实例的目标分析,流程设计,解释源代码,描述程序的运行情况,对这个方向的开发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3DS MAX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和编程功能,为油田3DMAX应用和二次开发贡献更多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使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一种新的科学。三维场景建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科学计算、人工智能仿真以及三维图形的制作等个个方面。而OpenGL是一个图形硬件的软件接口,它是公认的高性能图形视景标准,运用基于OpenGL的图形建模技术并结合3DSmax软件可以快速的构建三维场景。那么如何快速使用这种技术,该文首先对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再讨论基于OpenGL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8.
机器人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是研究其动力学和运动学性的重要基础。要准确、逼真地进行三维建模必须恰当地选择开发工具,并简化由机器人连杆坐标变换和运动学方程所产生的复杂、大量的矩阵运算。在AutoCAD2005环境下,以VBA为二次开发工具,实行VBA和MATLAB的混合编程,把MATLAB作为后台矩阵计算引擎,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成功地实现机器人计算机动态图形仿真系统的三维建模,从而为机器人动态仿真系统的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广志  刘军 《微计算机应用》2007,28(11):1225-1228
铁路仿真通用三维可视化系统是一个通用可视化平台,用户以三维漫游的方式查看铁路仿真数据。在分析仿真业务需要和铁路三维场景的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本文对系统建模进行研究,设计了系统框架和模块,给出了三维场景漫游控制流程。实验室初步试验证明,这个概要模型时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中的各种地质信息都可以看作是三维空间中的函数,利用各种野外实测资料分别建立相应的曲面拟合函数,进而利用计算机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达到直观地表达地质信息在工程岩土体中的分布规律、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指导地质工程项目的勘测施工及监测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初步应用于向家坝某坝址区的三维地质建模中。  相似文献   

11.
随钻地质导向是目前复杂油气藏开发的高端应用,三维井筒可视化是其关键基础技术之一. 基于随钻获得的井斜工程数据和测井地质属性数据,研究了建立均径井筒和非均径井筒模型的方法,采用成像原理实现了地质属性的可视化表达,并实现了井筒模型和地层可视信息的有机融合,即在井筒壁上显示钻遇地层的属性信息. 基于OpenInventor对该方法进行了原型实现,实际运行测试表明,系统能形象、直观、准确地从井筒中观察钻遇地层情况,为随钻地质导向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NURBS的工程可视化建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晓滨 《计算机应用》2003,23(5):115-117
文中结合工程可视化的特点,着重于对其实现的基础技术——三维数字建模技术,提出了用NUM强进行建模的方法。从实用的角度讨论了几种方法的应用特点,并针对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形体,解决了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三维建模以及实现的若干工程可视化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OpenGL的三维建模可视化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形成了可视化技术及其三维表现技术。可视化技术,即我们可以直接操作三维图形中的具有物体信息,与计算机直接交互;三维表现技术,即我们可以用它呈现出三维世界中的各种物体。目前在众多可视化工具中,表现突出的是SGI公司推出的OpenGL三维图形库,功能强大而且易于使用。本文是阐述如何用OpenGL进行三维建模,开发可视化软件。  相似文献   

14.
三维可视化中的地形建模与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真实感是科学可视化、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的技术核心,也是时空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而地形建模和可视化则足三维场景构造中的重要内容.简述三维地形实现过程和地形建模常规方法的基础之上,重点对OpenGL支持下的两类三维地形建模和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地沦述,并对两类建模技术和不同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最后,根据其性能对比及其各自的特点,给出了不同方法的适用场合,从而为地形建模和实现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OpenGL实现火箭弹道及卫星轨道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雪峰  金连文 《测控技术》2006,25(1):17-19,27
基于OpenGL和Visual C 编程技术,开发了火箭弹道及卫星轨道三维可视化系统.软件含接口、控制、仿真等模块,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人机交互能力.论述了软件的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6.
赵洪建 《工矿自动化》2012,38(10):63-66
针对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工业组态软件不能很好地处理空间信息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平台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给出了基于该系统的数字矿山的总体结构,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结构及三维可视化平台与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集成和数据接口方式的实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巷道、工作面、井下机电设备场景的精细建模,提高了矿井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地质结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该方法从多源数据融合角度出发,融合基础地理数据、钻孔数据、物探解译剖面数据,利用空间插值技术构建三维空间数据场,采用三维硬件纹理直接体绘制技术进行体视化,以真三维形式表达了研究区域地层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内部属性信息。与前人研究相比,该方法反映地质结构更加准确,数据场建立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连续形核模型和晶粒的细胞生长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晶界多边形逐个拓扑,晶粒形貌逐个构建”的三维仿真算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在VC++6.0中完成了晶粒的三维形貌仿真;结合VRML的技术特点,将仿真结果自动转换为场景文件,并在浏览器中实现交互式的三维可视化。实验表明,所建仿真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三维多晶体组织,因此可为多晶材料显微组织的研究提供一种三维数字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三维图形显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阐述了在SGI工作站上开发的三维图形显示软件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该软件具有界面友好、图形逼真、显示速度快等特点,实现了油藏数值模拟结果的三维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