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辽宁省白石碾压混凝土坝及阎王鼻子碾压混凝土坝,通过对不同MgO含量的胶材净浆的压蒸试验,确 定了MgO的合理掺量;对常规混凝土、常规碾压混凝土及外掺MgO微膨胀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同时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自生体积变形和抗氯离子渗透性下,提出MgO膨胀剂最优掺量的确定方法。其中氯离子扩散系数采用RCM法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外掺一定量的MgO可以提高约束条件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补偿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并显著改善混凝土早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强度、变形和抗氯离子渗透最优掺量分别在1%~3%、4%~6%和1%~3%之间;通过组合公式确定的MgO综合最优掺量,与已有的工程实例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辽宁省阎王鼻子水库大坝施工期温度控制标准,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及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几项主要防裂措施,即降低原材料温度、冷水拌和混凝土、流水养生、混凝土薄层浇筑并适当延长层间间歇时间及基础填塘混凝土外渗MgO等.以上对北方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防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白石水库、阎王鼻子水库硅粉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介绍了硅粉的性质、硅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阐述了硅粉改变混凝土性能的机理及其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减少坝体温度控制措施,对拱坝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进行了外掺MgO试验研究。采用外掺MgO和粉煤灰、选用缓凝型外加剂等方法,不仅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减少产生裂缝和渗透。通过试验评定结果表明外掺MgO混凝土配合比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阎王鼻子水库工程溢流坝溢流面、冲沙闸堰面和闸门槽二期混凝土设计,考虑了大凌河泥沙含量大冲刷严重的情况,采用了硅粉混凝土,其本身脱水快,易产生龟裂和裂缝.为防止和减少混凝土龟裂和裂缝,施工时引进了LJ养护剂进行溢流面压光后到流水草帘养生前的保水养生,同时在原设计为硅粉混凝土层中掺加了UEA混凝土膨胀剂,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碾压混凝土中粉煤灰的替代掺合料,使用贵州磷渣粉部分或全部替代粉煤灰制备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研究了采用不同掺合料的外掺MgO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和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分析、背散射电子成像、能谱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研究碾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单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比较,复掺磷渣粉和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值变大,且随着磷渣粉掺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单掺磷渣粉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值变小;在相同条件下,磷渣粉比粉煤灰对混凝土中MgO水化膨胀的抑制作用更强;用磷渣粉替代粉煤灰配制的碾压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得到优化,力学性能更高,且MgO水化产生的膨胀不会对其微观结构造成破坏;磷渣粉适宜替代粉煤灰配制外掺MgO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水工混凝土抗裂性能,往往在混凝土中适量掺入轻烧氧化镁。以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混凝土原材料为例,对掺轻烧氧化镁的低热和中热水泥混凝土性能展开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轻烧氧化镁后,低热水泥混凝土凝结时间缩短、早期坍落度和含气量经时损失降低,混凝土抗冻和抗渗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且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但自生体积变形和抗裂性均提高。在工程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轻烧氧化镁最优掺量,确保硬化后的混凝土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桃林口碾压混凝土坝地处寒冷地区,为满足碾压混凝土的抗渗、抗冻性要求,进行了掺用外加剂的研究.本工程掺用的外加剂主要是DH4A缓凝剂和DH9引气剂.针对不同部位的要求,确定出了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及外加剂掺量.室内、外试验表明,掺用外加剂可改善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渗性、和分性及力学性能;对于常态混凝土可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其后期强度并降低水化热温升.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外掺MgO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对贵州省采用全坝外掺MgO混凝土筑坝技术建成1 a以上的8座拱坝的混凝土变形、诱导缝设置与施工等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拱坝结构的超静定特性为外掺MgO混凝土在膨胀变化过程中形成预压应力提供了良好的约束环境;按照现行的水泥砂浆压蒸法或一级配混凝土压蒸法确定的MgO掺量制备外掺MgO混凝土,坝体混凝土的实测膨胀量多为50×10~(-6)~150×10~(-6),未完全达到补偿温降收缩所需的设计期望值;设置诱导缝是充分利用外掺MgO混凝土筑坝技术优越性的有效措施;在碾压混凝土中外掺MgO材料,有利于同时发挥碾压混凝土和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经济筑坝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