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黄河下游河道高含沙水流的输沙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祥俊 《人民黄河》1996,18(2):9-14
相同水流条件下,高含沙水流比低含沙水流具有更大的输沙能力,本文通过对高含沙水流颗粒组成下游河道具体条件的分析,得出下游道高含沙水流输沙能力关系式,用以阐明各种因素对河道输沙能力的影响,为今后小浪底水库运用及下游减淤措施的规划提供一定依据 。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至2008年的实测资料,对库区及下游河道的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截至2008年4月,小浪底库区共淤积泥沙23.22亿m3,干、支流淤积比例分别为84.3%、15.7%;②小浪底水库干流淤积形态为水库回水末端附近的三角洲淤积及三角洲以下的异重流和浑水水库的淤积体;③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运用以来,黄河下游各河段均发生了冲刷,利津以上河段冲刷15.89亿t;④截至2008年汛初,花园口以上河段平滩流量已增大至6 000m3/s,花园口—高村河段平滩流量增大为4 500 m3/s左右,高村—艾山为3 800 m3/s左右,艾山以下大部分河段为4 000m3/s以上;⑤2002—2005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年均增加黄河下游冲刷量0.18亿t。  相似文献   

4.
5.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水流输沙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是河道输沙能力不足,目前着眼于发掘河道输沙能力的各种“调水调沙”减淤措施,包括通过河道输送高含沙水流入海的设想,排1t泥沙用水量为40 ̄100m^3,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减淤效果并不明显。本提出通过明渠高含沙水流将大量泥沙在进入下游河道之前自水库输送到两岸洼地及低滩,既可使下游减淤,又能使水沙得到充分利用。中分析了高含沙输沙明渠的不淤流速、水力坡降、断面尺寸等设计计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北方以黄河为主的浑水河流多年来规划研究及运行管理的经验,通过对比论证,提出浑水单列的实用性质与现实意义.重点阐述不同含沙浓度对河床形态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由长江看黄河,对黄河与长江以不同级别的洪峰洪量产生同样严重的洪水灾害,对国计民生产生同等影响,作了一定程度的原因分析,并重点突出黄河防洪的特点.防洪必须因河制宜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节水减淤的高含沙输沙方式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璞  李文学 《人民黄河》1996,18(2):15-18
本文回顾了近20年有关利用高含沙水流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的研究过程,并节省输沙用水、人为产生高含沙水流、泥沙堆放地点等问题。认为通过小浪底水库对泥沙进行多年调节,产生有利的水沙组合,改进高村以上宽浅游荡河道为窄深河槽,再利用窄深河槽输送高含沙水流经的措施是解决黄河下游防洪、减淤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床形态一直是生产实践中关心的问题,目前关于高含沙时的河相关系论述较少。作者根据河流自动调整的特征,建立了多沙河流河床形态新的模式,模式中重视水流河床的泥沙交换引起的床沙粒径的变化。以水槽实验资料和黄河支流实测资料为依据,对模式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较好地反映高含沙河流河床形态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在较长时间内受下泄清水影响,河道冲淤演变及排泄能力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现场查勘的基础上,通过对丹江口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演变、排泄能力变化特点的对比,分析了黄河下游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小浪底水库拦沙初期,下游河道发生冲刷,但艾山以下窄河段冲淤变化不大,近年来形成的淤积萎缩的状况难以很快改观。游荡性河段调整剧烈,工程出险机遇增大;河道水位流量关系中水流量以下部分同流量水位明显降低,中水流量 以上部分水位降低幅度可能会明显偏小,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沛吉 《水力发电》2006,32(3):93-93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减淤运用是指合理利用水库拦沙库容以延长水库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增大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使泥沙入海,小浪底水库减淤运用分为初期“拦沙和调水调沙”,后期“蓄清排浑和调水调沙”两个时期。主要分为4个阶段:①初期拦沙阶段。利用起调水位210m以下较大的拦沙库容,以拦沙和调水为主,淤满210m以下库容;②逐步抬高汛期水位拦沙阶段。逐步抬高汛期水位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主坝前段淤积面高程基本以平行抬高的形式逐步升至254m高程;③形成高滩深槽,拦沙和调水调沙阶段。  相似文献   

11.
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水库拦洪库容将增加近80亿m^3的条件下,通过分析计算,提出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洪水高度的原则意见:昼利用水库拦蓄洪水;在确保进防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排泄洪水;相机运用蓄滞洪区分滞洪水。  相似文献   

12.
小浪底水库运用前后黄河下游河道河型变化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判别和分形维数计算等方法,以黄河下游铁谢—伊洛河口、花园口—黑岗口和夹河滩—高村三个典型游荡性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1960年以来的主流摆幅、弯曲系数和主河槽宽深比等河势参数变化,以及小浪底水库修建前后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除花园口—黑岗口河段仍表现为游荡河性外,其他两个河段因整治工程不断完善其游荡性均有明显减弱,河型趋于限制性弯曲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以来,三个研究河段的整体游荡程度显著减弱,河势趋于规划流路方向发展,特别是夹河滩—高村河段河势基本稳定。小浪底水库长期下泄低含沙小流量过程,水流动力减弱,加之不断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是河势游荡程度显著减小、河势归顺及河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结合1997~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水文泥沙测验资料,采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分析施工运用期、蓄水运用初期等不同时期库区各因子站的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库区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形态和水库初期运用的回水影响等,并着重分析2000年洪水期含沙量变化过程以及库区泥沙淤积上延现象,初步得出库区不同时期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由于受当时设站规模的限制,库区水文泥沙资料尚存在不足.今后需加强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状况的监测,收集更广泛的库区水流泥沙资料,为制定小浪底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面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期2000-2006年库区及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调整;在分析泥沙输移规律的基础上量化了连续冲刷状态下河道输沙能力变化与累计冲刷量间的关系,揭示了冲刷条件下河道输沙能力降低是因为床沙有效交换层内小于0.05mm的细沙及中沙补给不足造成的;结合三门峡水库拦沙期的观测资料,对比研究了异重流洪水期间小浪底水库的排沙效果及其下游河道对高含沙异重流水沙过程的响应,指出了小浪底水库对洪水具有较大的"拦粗排细"潜力,且高含沙异重流洪水不会造成河道严重淤积.因此,在洪水调度中,要充分利用水库塑造异重流洪水,多排少拦,以达到下游河道长期减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士强 《人民黄河》1996,18(7):10-14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水库对水沙的调控及下游河道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积性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对水沙的调节,下游河道将发生相应调整,直至和新的水沙条件相适应。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目前水库仍处于拦沙初期的运用阶段,五年来以水库异重流排沙为主,期间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绝大多数中粗泥沙拦在库内,进入下游的水沙量和过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下泄水流含沙量低、泥沙颗粒较细、洪峰调平、汛期(7-10月)水量减少、非汛期水量增大。在这种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河槽趋于窄深、河床粗化,河势发生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量化小浪底水利枢纽对径流状态的影响,提出了水库生态影响与贡献率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段有无水库两种情景下的径流状态,揭示了水库对径流状态的影响,并通过与实测径流状态变化对比来量化水库的贡献率。结果显示:2000—2019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年均减少下游利津断面断流81.15 d,减少生态基流、关键期最小生态流量和关键期适宜生态流量的不达标天数75.25 d、31.35 d和27.10 d,增加关键期入海水量23.71亿m3;与1980—1999年相比,2000—2019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减少10.59%,三门峡断面实测来水量减少22.15%,同时下游用水量增加,不利于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小浪底水利枢纽扭转了来水和取水的不利影响,保障了黄河下游径流和生态状态持续好转,对利津断面防断流、生态基流保障和关键期入海水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187.85%、137.32%和125.83%。  相似文献   

18.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 has entered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and new sediment transport phenomena and channel re-establishing behaviors are appearing. A physical model test was used to forecast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trends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Based on water and sediment data from the lower Yellow River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60 to 2012, and using a statistical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 sediment-laden flows with different discharge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tional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is necessary to avoid silting in the later sediment-retaining period. The combination of3 000 m3/s < Q < 4 000 m3/s and 20 kg/m3< S < 60 kg/m3(where Q is the discharge and S is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t the Huayuankou section is considered an optimal combination for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lower Yellow River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拦沙运用九年后黄河下游防洪形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浪底水库建成拦沙运用九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断面形态全面调整,洪水演进呈现出新的特点,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在分析现行河道断面形态及洪水演进特点基础上,结合近期实体模型试验成果,探讨了黄河下游防洪形势的调整变化。认为:与调水调沙前相比,目前花园口以上河床冲刷下切明显,河道过流能力提高;洪水上滩几率减小,滩区对洪水削峰功能减弱,洪水传播速度加快。花园口至高村远至孙口河段,96.8洪水形成高昂的滩唇,影响上游水量同步归槽,同时上游滩区退水又造成高村以下河段洪峰显著变胖,滩区大量进水,长时间滞洪,保持高水位,灾情进一步加重。在当前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的情况下,黄河下游的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