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煤油加空气渗碳碳势控制技术的研究,探讨了煤油加空气渗碳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碳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气氛碳势与氧势和CO2值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生产中应用两年多来的结果证明这是一种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怕可控气氛。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气体渗碳是采用吸热式气氛,滴注气氛和直接这入CH4,C3H8,C4H10与空气等,具有在高温条件不能获得主碳势的缺点。本研究是在炭粉中加入碳酸钡,在950-1100℃的流动粒子炉中通入不同氧分压的气氛进行高温快速渗碳。  相似文献   

3.
对20CrNiMo材料运用推杆式连续热处理炉,以氮气、甲醇、丙酮为原料,少量的压缩空气为调节性气体,进行滴注式可控气氛渗碳的试验研究表明,连续渗碳炉各区碳势设定值的合理选择与渗层深度和工艺条件(炉型结构、零件吸碳量多少等)有关;采有较高碳势条件下进行深层渗碳(渗层深度在2.0 mm以上),可以在加快渗碳进程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渗层碳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4.
吴光治 《热处理》2008,23(1):50-53
回顾了制控气氛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滴谆式密封箱式炉及其机组的技术特性,对多用炉的密封性、气氛的均匀性及碳势控制等问题作了技术思考。在滴注式密封箱式炉中能进行渗碳、碳氮共渗、光亮淬火、球化退火和复碳等多种热处理,该炉及其机组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柔性大,适用性强,为我国广大中、小型热处理企业的工艺装备,提供了比较适用的炉型和品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肖顺枢 《热处理》2012,27(2):5-12
自攻螺钉渗碳淬火处理的特点是连续化、大批量,要求节能、环保和低成本。此外,自攻螺钉要求浅层渗碳,且硬化层深度要严格控制。鉴于自攻螺钉的表面积与质量之比很大,其渗碳淬火宜选用无马弗网带炉生产线,采用碳传递系数较大的甲醇裂解气作载气,选用碳当量低且价廉的甲苯或丙烷作富化气,采用氧探头检测炉气氛碳势。以生产实例对此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肖顺枢  钟世雄 《热处理》2009,24(2):4-15
根据当前通用机械零件光亮淬火和渗碳对控制气氛的需要及控制气氛的发展状况,综述了钢铁零件最终热处理用的控制气氛的种类及其基本的控制原理,包括发生炉制备的吸热型气氛、甲醇滴注式气氛、氮-甲醇气氛、直生式气氛和快速渗碳气氛,简要介绍了渗碳气氛的碳势控制原理和方法,紧固件、轴承圈、弹簧等通用件的光亮淬火用气氛及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生产金属网带炉以来 ,在短短的几年内 ,国产网带炉便在全国机械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轴承、标准件、链条、纺机、自行车、摩托车等行业。在网带炉中可施行淬火、薄层渗碳、碳氮共渗及氮碳共渗等工艺。由于实现了保护气氛、可控气氛热处理 ,在提高机械零件品质、减少切削余量、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 ,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 ,网带炉主要用作薄层渗碳及碳氮共渗 ,即渗层厚度 <0 5 0mm的渗碳、碳氮共渗热处理较为合适。近年来 ,我公司经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保护气氛热处理工艺方法的确定过程,主要分析了在特殊热处理要求下由滴注式气氛转换成氮甲醇气氛;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炉内碳势.  相似文献   

9.
张海木  江炳烨 《热处理》2005,20(2):33-35
氮基气氛热处理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理论和应用工艺也日趋完善。本文是采用氮、甲醇基渗碳气氛渗碳,对炉内气氛进行计算。计算与工艺验证,均系在苏州工业园区姑苏电炉有限公司制造的网带炉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1前言目前,用15钢制造的自行车钢球的热处理,已由1980年代初期的固体渗碳后重新加热淬火,更新为气体渗碳后出炉直接淬火。这对节能和改善劳动条件都很有利。但由于钢球热处理均采用滚筒炉,以煤油为渗碳剂的滴注式气体渗碳,每炉装入140kg左右议~6mm的钢球。钢球在滚筒中堆积厚度约180mm,只有上层钢球得到强渗,而处在中下层的钢球,则因气体流动性差,很难接触到渗碳气氛,只能处于碳的扩散阶段。这样,即使渗碳气氛的碳势很高,钢球表面层碳浓度也较低,只能达到0.6%~0.7/C,渗碳速度较慢。为了加快渗碳速度,提高钢球表层的碳…  相似文献   

11.
流态化渗碳碳传递系数试验研究及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丁烷加空气为流态化渗碳气源,系统试验研究了流态化渗碳温度、气氛碳势、刚玉粒径及表观流态化速度等对碳传递系数的影响。利用单纯形方法回归建立了不同条件下流态化渗碳碳传递系数数学模型和综合影响因素数学模型,试验验证表明,该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何如俊  梁海林 《热处理》2007,22(5):56-60
根据大量随炉渗碳试样的剥层定碳分析数据,结合对炉气氛的跟踪试验结果,对密封箱式炉渗碳气氛的组分和碳势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用氧探头单因素控制碳势的情况下将碳势的理论计算值与定碳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在实际生产条件下对碳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推断渗碳工艺过程中不同阶段碳势波动对渗层碳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快速压力渗碳工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提高渗碳炉内压力,可提高气氛中的碳势,增大工件表面对活性碳原子的物理吸附速度,同时也可提高内扩散速度.从而提高此工艺的渗碳速度,缩短渗碳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四个内容:(1)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渗碳技术,主要包括预抽真空双室多用炉和气氛控制装置,与通常的气体渗碳相比,渗碳速度更快,内氧化、渗碳气体消耗量及 CO2排放量大大减少;(2)控制气氛真空渗碳炉,该炉采用热传导探头和氧探头双探头进行碳势的闭环控制,可实施真空渗碳、气冷、重新加热至850℃淬火的工艺过程,渗层均匀性好,并能有效消除积炭;(3)预抽真空精密控制气氛渗氮炉,该炉采用独特的温度和氮势精确控制系统,可取代QPQ 技术对普通碳钢进行渗氮氧化复合处理,提高其耐磨、耐蚀和疲劳性能;(4)活性屏等离子渗氮技术,其独特之处是,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在真空室内的金属活性屏上,等离子体加热金属屏,由从屏上辐射的热量将工件加热到所需渗氮温度,解决了传统的直流等离子渗氮技术难以克服的工件打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可控气氛多用炉设备进行改造,将闲置不用的氨气管道改为BH催渗用滴注管道并设计了催渗剂滴注控制系统,实现了BH渗碳工艺的自动化控制。研究了20Cr2Ni4A钢930 ℃超级渗碳和BH渗碳两种工艺的渗碳动力学,并模拟了渗层深度与碳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 BH渗碳时碳扩散系数要大于超级渗碳,BH渗碳的扩散系数为2.084×10-9 mm2·s-1,超级渗碳为1.667×10-9 mm2·s-1。本文模拟的20Cr2Ni4A钢在930 ℃进行BH渗碳及超级渗碳时的碳浓度分布和渗层厚度变化与实际验证情况相符。实际渗碳后要达到相同渗层厚度,采用超级渗碳所需的时间要高于BH渗碳,BH渗碳的渗碳速率提高了22.6%。  相似文献   

16.
A reduction in the duration of carbon impregnation during gas carburizing is normally achieved either b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process or creating rapid circulation of the atmosphere within the furnace. Both of these methods have their specific drawback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them in practice. A simpler and cheaper method is carbon impregnation without controlled atmospheres containing only CO and H2. Here alongside a reduction in the duration of the process it is possible to use slow atmosphere velocities within the charge which simplif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rburizing furnace.Moscow Automobile Building Institute.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10, pp. 24–26, October, 1994.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的思想理念,针对网带式可控气氛连续热处理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密封和保温效果差、漏气严重、热量散失大、能耗高及淬火油气污染环境等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了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经过生产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渗碳或碳氮共渗时内氧化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热力学原理,在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时给出了钢中合金元素Cr、Mn、Ti发生内氧化的热力学判据。计算了实际炉内气氛中氧分压的值,结果表明在实际处理时钢中Cr、Mn、Ti元素在热力学上均会发生内氧化,讨论了碳势及氧电势对内氧化的影响,分析了内氧化的氧化特征,浅了内氧化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